林业碳汇市场运行机制的探讨
本文关键词:林业碳汇市场运行机制的探讨 出处:《低碳世界》2015年3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根据林业碳汇微观经济学,有利于探究林业碳汇发展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法律体系,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促进林业碳汇项目的发展。对此,本文首先介绍了林业碳汇的具体概念,然后探究了林业碳汇市场运行机制的构建,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融资机制以及风险保障机制,最后针对如何促进林业碳汇市场的良好运行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促进林业碳汇市场运行机制的改进。
[Abstract]:......
【作者单位】: 湖南省农林工业勘察设计研究总院;
【分类号】:F326.20;X196;F832.5
【正文快照】: 1引言随着全球气候逐渐变暖,各种极端天气发生越来越频繁,尤其是雾霾天气和污染天气越来越严重。高污染以及高能耗现象都是碳汇生产力较低所导致的。所以,应该减慢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减少大气污染。在全球范围内尽快推行林业碳汇项目,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2相关概念概述碳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什么是碳汇[J];山西能源与节能;2010年01期
2 陈方丽;;林业碳汇交易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3年05期
3 陈瑞清;;把呼伦贝尔打造成我国北方重要的森林草原湿地碳汇基地[J];内蒙古统战理论研究;2010年01期
4 ;中国首个县级碳汇专项基金成立[J];造纸信息;2010年11期
5 廖培涛;蒋忠诚;罗为群;尹辉;;碳汇估算方法研究进展[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赵猛;潘武林;刘静;;中国未来林业碳汇市场价格机制设计浅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年31期
7 王万军;;碳汇研究及发展探讨[J];绿色科技;2012年01期
8 严俊;;我国竹林碳汇经营模式探讨[J];世界竹藤通讯;2012年03期
9 史晨璐;;浅谈森林的碳汇作用[J];山西林业;2012年05期
10 沈月琴;王小玲;王枫;朱臻;张耀启;;农户经营杉木林的碳汇供给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吕劲文;乐群;刘明花;;中国各省造林碳汇潜力分析[A];第五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李育林;;增加林业碳汇 应对气候变化(代序)[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3 李珊;陈昱杉;李顺龙;;关于林业碳汇基本问题的再认识[A];低碳经济与林业发展论——中国林业学术论坛·第6辑[C];2009年
4 于天飞;李智勇;吴水荣;;中国林业碳汇认证建设框架研究[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5 于天飞;吴水荣;李智勇;;中国林业碳汇认证建设框架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6 于天飞;李怒云;李智勇;陈绍志;吴水荣;李金良;夏恩龙;;中国林业碳汇审定与核查体系的构建[A];第十四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林业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增长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阚如良;梅雪;孔婷;;碳汇资本在旅游融资中的应用研究[A];中国旅游评论2012[C];2012年
8 邓广;张旭;李增元;;三类林业碳汇活动中的技术议题与选择[A];2010中国科协年会第五分会场全球气候变化与碳汇林业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10年
9 邓广;张旭;李增元;;三类林业碳汇活动中的技术议题与选择[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10 邓广;张旭;李增元;;三类林业碳汇活动中的技术议题与选择[A];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顾仲阳;走,一起去种碳汇林[N];人民日报;2010年
2 记者 戴宏;内蒙古碳汇评估研究院成立[N];内蒙古日报(汉);2010年
3 记者 蔡晓磊 通讯员 陈云峰;“碳汇造林” 昆明企业在行动[N];昆明日报;2010年
4 记者 郭云龙;“绿色碳汇”半年募资近亿元[N];中国花卉报;2011年
5 李将辉;重视碳汇价值健全碳汇机制[N];人民政协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蒋菡 实习生 张丽;林业碳汇交易:误读引发的尴尬[N];工人日报;2011年
7 通讯员 袁金鸿;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两年造林120多万亩[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8 记者 夏冠男 王自宸;首个县级碳汇基金运行效果难言理想[N];经济参考报;2012年
9 何宇;绿色碳汇基金会实施十四个碳中和项目[N];中国绿色时报;2012年
10 记者 刘自贤 实习生 余鹏 赵欣梦;碳汇,,你了解多少?[N];湖北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淑芬;我国碳汇林建设融资机制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3年
2 李亮;潮田河流域(岩溶)地质碳汇过程及通量估算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年
3 钱杰;大都市碳源碳汇研究——以上海市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史婷婷;岩溶流域水循环过程碳汇效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萌;欧美碳汇政策的趋同化倾向及其对中国碳减排的影响[D];南京林业大学;2015年
2 张瑜;生态公正视角下的内蒙古草原碳汇[D];内蒙古大学;2012年
3 唐波;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我国碳汇市场多主体动态博弈仿真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4 赵亮;城镇区域碳源碳汇时空格局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5 孙钊;基于循环经济模式的新农村CDM项目碳汇优化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6 杨艳;太湖流域水稻种植系统温室效应、碳汇效应及收益评估[D];南京大学;2013年
7 王培;几种水生藻类的碳汇效应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8 胡毅军;西南典型岩溶泉域岩溶地质作用的碳汇效应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9 郑洁;水生植物生物地球化学行为对岩溶碳汇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10 赵留峰;基于遥感的中原城市群碳源/碳汇时空变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548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354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