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传统与嬗变——票据法修改中立法理念的选择

发布时间:2018-01-03 07:34

  本文关键词:传统与嬗变——票据法修改中立法理念的选择 出处:《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流通性 无因性 票据法理念


【摘要】:大陆法系的票据法立法理念经历了以票据汇兑、支付功能为中心到以票据流通为中心的过程,其中包含了法国与德国票据法学者的智慧贡献,同时也为他国提供了票据法研究的范本。比较我国现行《票据法》,其立法理念是以流通为中心,却采用了以安全支付为中心的制度设计,这无疑违背了票据自身的发展规律,也不符合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法律制度应该以其稳定性和可预期性成为秩序的基础和外在的表现,并要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现有的票据制度框架根本无法完全解释电子票据和票据融资的问题。回归票据流通的本质,遵行票据法思维的特有规律,制定稳定性和可预期性的制度,票据法才有未来。
[Abstract]:Civil law concept of negotiable instruments legislation has experienced a bill of exchange, payment function as the center to the circulation of the bill as the center, contains the wisdom of contribution of France and Germany are the law of negotiable instruments, but also provided a model of law bill for his country. China's "negotiable instrument law", legislation the idea is to flow as the center, but the safety payment system design as the center, which is contrary to the law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bill itself, does not conform to international practice. The legal system should be based on its stability and predictability, become the foundation of order and external performance, and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development bill. The framework of the existing system cannot fully explain the electronic bill financing problem. Return to the essence of the circulation of negotiable instrument, special rules comply with negotiable instruments law thinking, making the system stability and predictability, There is a future for the bill law.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13BFX112) 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13SFB4008) 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1B088) 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10QN011)
【分类号】:D922.287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票据法一直被认为是商法中技术性最强,也是商法领域中不可或缺的法律之一。1995年《票据法》颁布前后,票据法研究进入了活跃期,出现了不少至今仍被称为经典的学术成果,这不仅推动了我国票据法学术界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现行票据法提供了理论的支撑和完善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尹奎杰;;论形上理性权利观[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张燕强;;论票据关系无因性之否认[J];法商研究;2007年04期

3 张晓阳;;民事权利时间限度的价值判断[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4 于莹;论票据的无因性原则及其相对性——票据无因性原则“射程距离”之思考[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4期

5 董翠香;;我国票据流通制度之完善与重构[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王艳梅;庞昀曦;;日本空白票据规则及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1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学鹿;梁鹏;;商法风险分配机制刍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孙日华;谢慧;;法律客观性的出路——中西对比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张景全;中世纪西欧骑士制度的内涵初探[J];安徽史学;2003年03期

4 何宗泽;情势变更原则的法律效果再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5 李卫峰,任永青;票据善意取得适用范围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周俊俊;;浅谈法的价值信仰[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王运红;;英国“王在法下”法治观念的历史起源[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8 丁跃武,赵婷婷;对我国发展“有限合伙制”的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9 韩萌;;关于我国《票据法》第十三条的新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10 王p,

本文编号:13729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3729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8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