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悔厌恶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定价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后悔厌恶对商业银行存贷款定价的影响 出处:《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存贷利差收入是银行主要的收入来源,存贷款定价问题是银行经营管理、风险控制的核心之一.在"代理商"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后悔系数和后悔效用函数,建立了基于双重厌恶银行的期望效用函数,并利用极值理论,确定了最优存贷款利差.双重厌恶期望效用函数反映了银行风险厌恶和后悔厌恶的双重特点,解决了现有研究忽略后悔情绪导致模型出现偏差的问题.从理论上分析了双重厌恶型银行最优的存贷款利差的决策问题,给出了其与市场风险、信用风险以及后悔情绪之间的关系.通过与纯风险厌恶型银行最优决策的对比发现,对于双重厌恶型银行来说,信用风险对存贷利差影响的弹性要小于纯风险厌恶型银行,而后悔厌恶程度越大其弹性就越小.由于后悔心理的存在减小了信用风险对存贷款利差影响的弹性.
[Abstract]:The interest income is the bank's main source of income, deposit and loan pricing is one of the core of bank management, risk control. Based on "agent" model, the introduction of regret and regret the coefficient of utility function, established the expected utility function based on double bank and aversion, using extreme value theory to determine the optimal loan spreads double aversion expected utility function reflects the dual characteristics of bank risk aversion and regret aversion, solve the existing research ignored regret leads to the deviation of the model. From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the decision-making problem of double averse optimal bank deposit and loan interest rates, given the market risk, credit risk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feeling of regret. Comparing with the pure risk averse bank optimal decision, for double averse banks, the impact of credit risk on interest spread Resilience is smaller than pure risk aversion bank, and the greater the degree of regret aversion, the smaller its elasticity. Because the existence of regret reduces the elasticity of credit risk to the interest rate of deposit and loan.
【作者单位】: 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东北财经大学实验经济学实验室;大连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17103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1YJC790157) 辽宁省教育厅科研项目(W2011108)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11BJY010)
【分类号】:F832.4
【正文快照】: 1引言吸收存款、发放贷款进行资产转换是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存贷利差收入是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然而在资产转换的过程中,面对存款供给和贷款需求时,商业银行却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角色.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对存款和贷款进行定价确定存贷款利差,进而控制存款和贷款的需求量,从而达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竹;;在不确定市场环境因素下的决策研究:预期效益理论的运用(英文)[J];贵州农业科学;2009年10期
2 张顺明;叶军;;后悔理论述评[J];系统工程;2009年02期
3 刘新全;;驾驶者出行选择混合效用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10年10期
4 奎潮;单小丹;;后悔因素对保险需求的影响[J];消费导刊;2008年19期
5 隋聪;邢天才;;基于非完全利率市场化的中国银行业贷款定价研究[J];国际金融研究;2013年12期
6 孙秀峰;丛金萍;;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金融危机前后13家上市银行面板数据[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7 郭凯;张笑梅;陈诚;;大型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问题研究[J];金融论坛;2014年01期
8 刘松涛;;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利差变动的影响分析—基于资产负债结构的计量框架与实证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3年07期
9 许志胜;陈彦;;后危机时代我国商业银行利差影响因素研究[J];金融发展评论;2013年09期
10 丁宁;;中国银行业存贷利差的经济影响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13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金雪军;毛捷;;违约风险与贷款定价:一个基于期权方法和软预算约束的新模型[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4期(总第26期)[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刘新全;城市群卫星城市区驾驶者出行行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何凯浩;基于信息修正的非期望效用模型和保险市场均衡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张天龙;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4 袁朝阳;股指期货创新与证券市场监管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傅昌銮;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曾薇;金融监管对商业银行产品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7 余适铭;预防诈骗与信用卡违约机率模型发展之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段亚春;基于后悔规避的个体投资策略分析[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1年
2 刘素宏;保险公司最优投资与再保险策略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3 王金风;后悔情绪与投资决策行为关系的探索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韩莹;基于杜邦分析法的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5 曹辉;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D];苏州大学;2013年
6 郭杰;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7 尹建忠;中国商业银行净利差水平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8 阿拉腾苏道;中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大学;2013年
9 章璐;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10 童凌琴;浙江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盈利能力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毓静;我国境内外汇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商业银行外汇贷款定价[J];投资研究;2001年02期
2 毛仲玖;CPA模型在中小企业贷款定价中的应用[J];新金融;2003年11期
3 胡系;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贷款定价方法的探讨[J];海南金融;2004年02期
4 蔡晓玲;;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影响分析[J];技术与市场;2009年08期
5 陈彬瑞,韦婵娜,危勇,张皓;商业银行贷款理论定价与实际操作的差异及思考[J];上海金融;2005年02期
6 丁宁;贷款定价:基层商业银行操作难[J];中国金融;2005年15期
7 刘志平;;欠发达地区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定价问题[J];银行家;2008年07期
8 沈燕华;试论贷款定价[J];西南金融;1993年04期
9 李丙泉;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管理[J];济南金融;2002年09期
10 丁礼兵;;银行贷款定价与中小企业融资[J];现代企业;2005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娟;;人力资本投资风险与教育选择[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蒋传海;;项目招标的经济分析[A];2003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张倩;;浅析投保人的收益和效用如何决定保险产品费率[A];“创新·和谐·发展”征文颁奖仪式暨保险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7年
4 徐延利;王玲玲;刘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高校科研人员激励契约的设计与分析[A];第十二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延利;;基于能力和相对业绩比较的经营者激励机制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郭战琴;;基于无套利均衡的基准展期贷款定价研究[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崔玉泉;施乐军;;证券组合的最优投资决策[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杨娟;孟大虎;;高等教育投资风险和收益的实证研究[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牟太勇;周宗放;;基于逆向选择风险的贷款定价研究[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年会论文集(一)[C];2006年
10 赵惠芳;王艳;张璇;杨昌辉;;上市公司管理报酬契约的设计[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国顺 王涛;健全贷款定价后评价机制[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6年
2 吴春锋;做实县支行贷款定价管理[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1年
3 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陈忠;贷款定价在银行信贷经营管理中的作用[N];金融时报;2008年
4 温跃;淄博农信社贷款定价由“模糊”向“数字化”转变[N];金融时报;2007年
5 中国工商银行 侯本旗 博士;利率市场化、贷款定价与信贷流程重整[N];金融时报;2002年
6 农行湖南株洲分行 李照斌;强化贷款定价 提升赢利能力[N];中国城乡金融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陈建新;怎样用好贷款定价自主权[N];金融时报;2004年
8 农行滨州分行调研组;以提升价值创造能力为核心[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0年
9 杨东红;成本视角下的农业贷款定价分析[N];中华合作时报;2009年
10 孙勇;世界银行公布硬贷款定价新政策[N];经济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建立;高阶风险厌恶决策行为的理论分析与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2 张天龙;中国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机制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3 隋聪;基于最优效率的贷款定价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罗春林;风险厌恶供应链的定价与订货策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丽丽;基于期权契约模型的风险厌恶供应链的决策与协调[D];青岛大学;2013年
6 朱丹;A股市场定价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毛甜甜;风险度量和浓度的二阶逼近以及风险厌恶的刻画[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8 杨继光;商业银行经济资本测度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万天舒;我国零售银行贷款定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10 蒋东明;基于信用评级和违约概率的贷款定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振国;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2 张延;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贷款定价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李青;交通银行Y分行中小企业贷款定价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毛若洁;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定价机制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5 徐勇强;管理者风险厌恶及其存货管理行为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6 牛庆良;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式初探[D];山东大学;2012年
7 任小倩;中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行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8 曹娟;基于简化方法的抵押贷款定价模型构建[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彭婧;考虑相对风险厌恶系数的最优汇率政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伍强;风险厌恶及信息不对称假设下供应链契约协调机制研究[D];武汉纺织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926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3926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