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经济学分析——以三个模型为工具
本文关键词: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市场的经济学分析——以三个模型为工具 出处:《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城乡建设用地 市场一体化 模型分析 非土地要素效率损失
【摘要】: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实现这一过程需要理论上的充分探讨。在理论建构部分,论证了城市合约理论与全要素效率改进观,之后运用经过修正的经济学模型展开分析,运用修正后的"效用—福利"模型分析了土地征用制度,运用修正后的土地供需均衡模型分析了城市建设用地市场的运行,重点运用并推广"佃农模型"提出了"超大城市非土地要素效率损失假说"并进行了检验。模型推导及实证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供应紧张、房价上升等现象具有内生于当前制度安排的特性,改革的方向也就此明确。
[Abstract]:The decision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18 CPC Central Committee put forward "establishing a unified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this process needs to be fully discussed theoretically.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theory of urban contract and the concept of the improvement of total factor efficiency, and then analyzes the land expropriation system by using the revised economic model and the revised "utility-welfare" model. The operation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market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modified land supply and demand equilibrium model. The hypothesis of efficiency loss of non-land elements in megacities is put forward and tested by applying and popularizing the "sharecropper model". The model derivation and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pply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is tight. Rising house prices and other phenomena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rrent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the direction of reform is clear.
【作者单位】: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育研究部;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推进城镇化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142DA026)
【分类号】:F299.23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改革开放的重大制度变迁始自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将农业用地的使用权界定到农户,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冲开了计划体制的束缚。随后几年,农业产量连续攀升,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农村稳步健康发展,城乡收入差距缩小。农产品供给的宽松为城市各项改革提供了条件,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林毅夫;;新结构经济学——重构发展经济学的框架[J];经济学(季刊);2011年01期
2 王小鲁,夏小林;优化城市规模 推动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1999年09期
3 王小鲁;;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的经济学分析[J];经济研究;2010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枭麟;;江苏省城市规模效益时空比较研究——基于灰色关联综合分析法[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3期
2 王骏;关于中国城市化战略若干问题的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王丽,吕康娟,关柯;中国城市化问题的要素集成研究[J];商业研究;2004年10期
4 刘源;刘培森;;成渝经济区城市规模分布实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0期
5 陈伟民,蒋华园;城市规模效益及其发展政策[J];财经科学;2000年04期
6 杨明洪,张强;投资与西藏城镇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5年06期
7 苏素;贺娅萍;;经济高速发展中的城镇化影响因素[J];财经科学;2011年11期
8 周天勇;城市及其体系起源和演进的经济学描述[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7期
9 史晋川;战明华;;聚集效应、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城市增长机制的重构——转轨时期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一个新古典模型的拓展[J];财经研究;2006年01期
10 王平;肖文;;二次城市化、土地开发与经济增长[J];财经研究;2011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会广;刘忠原;;土地承包权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结合托达罗模型的修正[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曹跃群;刘培森;;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动态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石坚;;基于区位理论的城市空间扩展模拟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小鲁;;区域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A];政府转型与统筹协调发展——2004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高晓辉;梅昀;;经济发达地区耕地保护研究——以北京市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宁钟;王宇;;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动趋势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四层级分析[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7 韩峰;;基于空间关联效应的中国城市经济发展潜力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8 袁怀宇;;湖南城镇化水平与发展路径研究[A];外国经济学说与中国研究报告[C];2012年
9 费潇;;最优城市化水平研究[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10 王俊;李佐军;;拥挤效应、经济增长与城市规模[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丽萍;中国人口城市化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刘文超;我国城乡经济关系的历史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王晓雨;中国区域增长极的极化与扩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鲁春阳;城市用地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5 颜俊;巴西人口城市化进程及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存贵;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邵挺;二元土地市场、城乡收入差距与城市结构体系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8 赵可;农地城市流转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孙慧宗;中国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舒帮荣;基于约束性模糊元胞自动机的城镇用地扩展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蒋春娟;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迁移行为及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志建;山东省城市化水平“梯度”现象研究[D];中共吉林省委党校;2011年
5 周亮;城市集聚经济与城市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6 吕丹丹;城市规模增长机制及其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7 陈凤;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用地扩展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刘锦;“土地财政”问题研究:成因与治理[D];暨南大学;2011年
9 蒋慧娟;武汉市城市用地扩张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鹏;城市化理论与大连市全域城市化战略推进[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小鲁,夏小林;优化城市规模 推动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1999年09期
2 林毅夫;任若恩;;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J];经济研究;2007年08期
3 简新华;黄锟;;中国城镇化水平和速度的实证分析与前景预测[J];经济研究;201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润仙;;浅析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实施利弊[J];华北国土资源;2013年06期
2 唐志欣;王慧;李艳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政策背景、运行模式及其问题探讨[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1期
3 雷军,张雪艳,吴世新,张小雷,鲁奇;新疆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变化的时空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05年02期
4 郭琳;严金明;;中国人口发展与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关系及其地域分异特征研究[J];兰州学刊;2007年01期
5 石诗源;;江苏省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7期
6 吴正红;叶剑平;;城乡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路径选择[J];城市问题;2007年05期
7 郭苦成;罗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助推城乡统筹发展[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7年20期
8 马兵;欧名豪;;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建设用地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以扬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9 王丽英;;关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思考[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年06期
10 马兵;欧名豪;;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建设用地存在问题与对策探讨——以扬州市为例[J];广东土地科学;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培根;赵青宇;;江苏城乡建设用地集约性评价及机制创新探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季楠;张军民;;“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下的村庄整合研究——以山东省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世冬;;浅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易小燕;陈印军;肖碧林;李倩倩;;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与建议[A];2010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白钰;;基于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分析[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于少康;李爱新;帅佳良;李芳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相关问题探讨[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李琳玲;田媛媛;;城乡建设用地转换(流转)的本质[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8 魏泽瑞;;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及其衍生问题的法经济学分析——基于枣庄市峄城区官庄社区的调研[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李向阳;;改进福建省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之我见[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戴树文;;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支撑下的旧村复垦整村推进工作探讨[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委员会 执笔人 刘康;为什么要建立“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制度”[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段吉良 通讯员 朱文慧 王小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大力推进[N];衡阳日报;2009年
3 记者 杨石明;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N];益阳日报;2009年
4 YMG记者 孙致霞;城乡建设用地实行增减挂钩[N];烟台日报;2010年
5 齐向真;努力做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N];太原日报;2010年
6 记者 安莉;高陵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N];陕西日报;2011年
7 通讯员 张军胜 秦建华;红安实施增减挂钩项目破解“用地难”[N];黄冈日报;2011年
8 韩文贵邋潘洁 孙富民;扬中八桥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N];镇江日报;2008年
9 记者 耿庆海;山东优先安排住房和城乡建设用地[N];中国建设报;2009年
10 记者 张孔生;三年新增耕地3560亩[N];扬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马永坤;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的经济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2 蔡栋;土地利用规划城乡建设用地调整辅助决策模型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3 杨永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默;城乡建设用地联动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2 吴佳丽;天津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前评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吕月珍;农户参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意愿的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4 常彬强;石家庄市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与布局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晓倩;基于城乡统筹发展的兰州市城乡建设用地布局调整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6 孙善龙;邹城市城乡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及结构调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7 叶民盛;宜春市城乡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分析[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希营;山区城乡建设用地统筹与优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朱琳;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10 李辉;延边州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布局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095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409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