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风险”对以房养老模式的影响研究——一个博弈分析
本文关键词:“长寿风险”对以房养老模式的影响研究——一个博弈分析 出处:《北京社会科学》2014年09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从欧美发达国家来看,以房养老模式的推广较好,而中国由于养老金账户的空缺使得政府客观上有意愿推广这一计划,但现实中以房养老模式的推广却举步维艰。本文通过建立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老年人"长寿风险"(即剩余寿命的不确定)是造成以房养老模式困境的根本原因。老年人和金融机构在签订协议前由于信息不对称会对自身健康状况进行隐瞒,而签订协议后又存在对房屋进行维护的道德风险,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使得以房养老中的金融机构处于劣势地位,使得该模式在中国无法进行大面积推广。文章提出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进行合理评估、完善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以及养老模式的多元化等三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Abstract]:From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promotion of housing pension model is better, but the absence of pension accounts in China makes the government objectively willing to promote this plan. But in reality, it is difficult to popularize the model of providing for the aged with housing. This paper establishes the dynamic game model of incomplete inform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longevity risk" of the elderly (i.e., the uncertainty of the remaining life span). The elderly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ill conceal their health status because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fore signing the agreement. And after the signing of the agreement there is a moral hazard to the maintenance of housing. These two reasons make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s in the housing endowment in a disadvantaged position. This model can not be popularized in China.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policy suggestions on how to evaluate the health status of the elderly, how to perfect the credit system of the whole society and how to diversify the pension model.
【作者单位】: 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上海财经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2CJL024) 安徽财经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ACKY1444)
【分类号】:F299.23;F832.4;D669.6
【正文快照】: 一、引言从1999年开始中国已进入老龄化阶段,属于“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国家,老年人口比例过高,无论是绝对比例还是相对比例都值得警惕。根据北京大学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2013)报告,2030-2040年间,中国老龄化发展的速度和规模预计将位于世界前列,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将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尹成远;肖們;;我国房产养老保险制度的探讨[J];保险研究;2011年02期
2 李燕君;牛立华;;反式住房抵押贷款在创建公平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财经科学;2012年05期
3 朱劲松;;中国开展“以房养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4 谢天长;于春敏;;居家养老与反向抵押贷款制度之构建[J];东南学术;2011年03期
5 黎民;权晓妮;;反向抵押贷款养老的中国困局及其突破[J];贵州社会科学;2012年03期
6 章萍;;城镇养老保险基金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03期
7 贺旭红;;决算式住房反抵押贷款的产品设计与运行[J];经济问题;2012年04期
8 范英丽;睢党臣;;“以房养老”模式的运作基础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陈鹏军;;我国“以房养老”发展瓶颈及其模式选择[J];经济纵横;2013年10期
10 王新;;走出“以房养老”困局之对策[J];现代经济探讨;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再;;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8期
2 付贤禹;袁维勤;;老年人健康权直接保障义务之让渡——从政府导向型向市场导向型转变[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3 张芳;李炜;;反向抵押贷款制度研究——以美国经验为借鉴[J];湖北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4 彭晓娟;麻卫静;;实施住房倒按揭障碍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2期
5 王敏;;住房反向抵押贷款支持老年人收入拓展[J];中国房地产;2013年22期
6 王倩;杨晓龙;丛日杰;;“以房养老”模式的分析[J];才智;2013年27期
7 柳仕奇;;我国倒按揭贷款的障碍及建议[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8 刘渝琳;周桥;;基于市场化运营方式的养老保险基金最优资产配置效率与模拟[J];财经论丛;2013年06期
9 康琪雪;张恒铭;;居民购买养老地产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12期
10 陈秉正;秦鹏;邓颖璐;;具有长期护理保障功能的住房反抵押产品研究[J];保险研究;2014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陈近;反向抵押贷款风险定价模型的机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沈诗杰;我国城市养老保险现状及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3 张茜;我国反向抵押贷款的风险因素与定价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黄民安;发展住房反抵押市场对我国居民和社会福利的影响[D];清华大学;2013年
5 刘燕;制度化养老、家庭功能与代际反哺危机[D];华东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仇艳丽;我国保险业开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之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韩进成;以房养老反向抵押贷款合同的主体及权利义务探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3 牛立华;反向抵押贷款在我国的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4 张莎莎;我国开展以房养老保险的探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赵建彬;英国保守党政府时期的老年人住房政策研究(1979-1997)[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敏;山西省太原市以房养老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7 马文烈;倒按揭贷款构建的物权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2年
8 谢漫丽;福建省城市机构养老服务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9 贺百炼;论居住权制度[D];湘潭大学;2011年
10 白丹丹;基于房产价值预测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产品定价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子文;;对“以房养老”的理论探讨[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李艳芳;刘瑛;范子文;张莉;;北京市发展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可行性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孟晓苏;论建立“反向抵押贷款”的寿险服务[J];保险研究;2002年12期
4 韩再;;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8期
5 秦虹;张智;;秦虹:经济适用房产权与收益问题研究[J];城市开发;2006年11期
6 傅鸿源;孔利娟;;“以房养老”模式的现状及分析[J];城市问题;2008年09期
7 陈泽华;袁友文;;反向抵押贷款:养老保障新视角[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敬NB嘉;陈若静;;从协作角度看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发展与管理创新[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涂文涛,范成标;住房逆抵押贷款研究[J];中国房地产;1995年06期
10 袁友文;;以房养老:国际经验及中国前景分析[J];中国房地产;2006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叶檀;[N];中国证券报;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祁峰;;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以房养老[J];兰州学刊;2009年02期
2 张忷英;唐丹丹;王强;;浅论以房养老模式[J];企业导报;2009年10期
3 沈琰;;“以房养老”值得探索[J];浙江经济;2010年08期
4 王艳艳;;试论我国“以房养老”模式[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6期
5 阎春宁;祝罗骁;张翔;张伟;;上海市居民以房养老意愿研究[J];价值工程;2011年01期
6 张曼;;对以房养老的思考[J];中国市场;2011年01期
7 祝罗骁;;关于以房养老各种风险及防范的初探[J];价值工程;2011年19期
8 罗莉;王亚萍;尹静;何雯;;以房养老模式在我国发展的思考——基于武汉市城市居民以房养老状况的分析[J];当代经济;2011年19期
9 ;“以房养老”再引热议[J];科技智囊;2011年12期
10 钟荷;;“以房养老”水土不服?[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戴律国;;上海实施“以房养老”的探索[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王杰;张鹏;;“以房养老”暂不可行[A];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王楠;;我国“以房养老”的普及模式研究[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王铎全;吴梦珍;刘晓荣;;“以房养老”模式的新探索[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1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14年
5 徐皓;;关于以房养老模式推行的可行性论述[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13年优秀论文选集[C];2014年
6 杨轶;;以房养老模式推行的文化障碍[A];上海市退休职工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选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邬凤英;“以房养老”是否可以“养老”[N];中国商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胡凤娟;以房养老不再遥远[N];宝鸡日报;2007年
3 本期执笔 宋时飞;“以房养老”初试水[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4 谢丽佳;“以房养老” 看上去很美[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5 钟华;以房养老 百姓为何不买单[N];经理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张春红;“以房养老”能否破解养老难题?[N];辽宁日报;2007年
7 陈丽君;“以房养老”值得期待[N];市场报;2007年
8 钟泉 黄玉;“以房养老”离我们有多远?[N];湘潭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黄晏君;以房养老在我市悄然兴起[N];哈尔滨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赵曦;“以房养老”需跨三门槛[N];消费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耀祺;“以房养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D];复旦大学;2008年
2 王晓楠;济南市实行以房养老的可行性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董君莉;以房养老:一种新型养老模式[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4 肖彩波;以房养老模式在中国的可行性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5 邓依伊;中国发展“以房养老”:问题、经验借鉴与解决对策[D];湘潭大学;2012年
6 赵慧;我国以房养老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7 彭文祥;中国“以房养老”的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8 王成程;以房养老的风险及规避机制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年
9 浦舍予;以房养老对个人理财规划的完善与提升[D];浙江大学;2007年
10 李昕蔚;我国城市居民“以房养老”方式的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1437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437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