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与人力资本产权收益_向显湖
本文关键词:试论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与人力资本产权收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试论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与
人力资本产权收益
向显湖 钟 文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610074)
=摘要>经营者股权激励作为解决经营者代理问题的一种治理机制,符合理论逻辑。但从实践效果看,大量研究表明,经营者股权激励不仅在效率上存在逻辑悖论,而且引发了新的道德风险。本文分析了经营者股权激励低效率的原因,并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代理问题,应当确认企业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并赋予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收益。在此基础上,对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特性、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收益及构成、经营者人力资本产权收益的实现方式与模式等问题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经营者 股权激励 人力资本产权 人力资本产权收益
一、经营者股权激励:理论与现实
经营者激励是源于两权分离条件下,解决经营者代理问题的一种治理机制。股权(包括股票与股票期权,下同)激励是上世纪8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经营者激励手段。从理论上讲,实施股权激励能够缓解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冲突,抑制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减少代理问题,降低代理成本,进而提升企业的绩效与价值。从实践效果看,多数实证结论都支持了股权激励的有效性,即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或价值正相关,但也有不少的实证研究得出了与理论逻辑相悖的结论,例如Lorderer和Martin(1997)对867家公司进行实证分析指出经管人员持有较多股份并没有改善企业的业绩;在我国,袁国良(2000)、魏刚(2000)、高明华(2001)、胡铭(2003)、常健(2003)等通过实证研究得出了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绩效弱相关甚至无关的结论;金奚(2002)通过案例形式对微软、思科等国际知名企业的股权激励进行了研究,得出的结论是: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股权激励的效果已经大打折扣,有的甚至呈现出了负效应。
随着股权激励的大面积推行,学者们在研究股权激励效率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关注股权激励风险,这些风险包括由于市场的有效性所导致的激励效率风险,由于治理结构不完善和体制不健全所引发的道德风险等。大量研究表明,在市场有效性不足和相关体制不完善的情况下,股权激励不仅难以发挥其有效性,而且可能引发新的道德风险。由于市场有效性不足,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经营者不需要努力就可以使股票持有人获得财富增值,相反,在市场低迷的时候,经营者即便再努力也未必能够提升股价。也就是说,市场还不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经理人的努力水平给予客观的评价。从治理结构及管理体制层面看,内部人控制的存在,会引发一系列的道德风险,包括操纵信息发布、过度实施盈余管理、滥用财务决策权等。据DavidAboody(1999)对美国1264家公司在1992至1996年实施的授予日固定的股票期权计划所作的实证研究,公司经营者往往在授予日之后披露利好消息,以推迟公司股价走高,而在授予日之前披露
本文关键词:试论企业经营者股权激励与人力资本产权收益,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475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47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