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黄金期货市场对黄金现货市场信息传递效应的实证检验
发布时间:2018-03-01 09:14
本文关键词: 黄金市场 信息传递效应 Johansen协整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 GARCH模型 出处:《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2012年是我国期货市场大放异彩的一年,2月13日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正式启动国债期货仿真交易,时隔17年的国债期货有望再度重启;5月10日,证监会批准上海期货交易所上市白银期货合约,这是我国第二只贵金属期货,距离国内第一只贵金属期货-黄金期货上市相隔了将近4年半;12月3日,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首个玻璃期货合约。就在今年2013年,上海期货交易所董事长杨迈军在两会期间向媒体表示,原油期货有望在今年年内推出。目前,我国除了原油期货,大宗商品期货都已上市。作为衍生产品的一种,期货的发展是最为快速的。若究其原因,可能正是由于期货的特殊交易机制,例如对冲机制、卖空机制、保证金制度,才使得期货市场如此快速的发展。期货市场发展如此迅速,那么期货的引入对现货市场有什么影响呢? 纵观国外大量的文献,专家学者们主要研究股指期货推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而对商品期货研究很少。作为唯一的具有内在价值的金融资产,黄金既有商品属性也有金融属性,故本文选择黄金期货和黄金现货为研究对象。再观看国内对黄金期现货市场的研究,学者们主要研究黄金期现货价格之间的引导关系,而对黄金期货合约推出对黄金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的研究少之又少。基于以上两个理由,本文以我国黄金期货市场对黄金现货市场的信息传递效应为研究主线,以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市场特征因素:价格和波动性为具体的研究对象,运用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合约和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日收盘价和日收益率等实际数据,从数量关系上研究我国黄金期货与黄金现货价格间的引导关系及黄金期货合约推出对黄金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论文从价格和波动性两方面研究我国黄金期货市场对黄金现货市场的信息传递效应,一方面,有利于金融监管机构和决策层通过有效判断和处理期现货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促进市场监管和提高黄金市场效率的有效措施;一方面,为评估2012年5月推出的白银期货和2013年即将推出的原油期货对相应现货市场影响提供指导性意见;最后一方面,有助于投资者根据黄金期货与黄金现货价格之间的特殊关系,规划并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投资组合。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首先针对黄金期现货价格间的引导关系及黄金期货合约推出对黄金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进行理论基础梳理,其次以理论为基础,从实证的角度检验我国黄金期现货价格间的引导关系及黄金期货合约推出对黄金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进而分析我国黄金期货市场对黄金现货市场的信息传递效应。 本文共有六章,主要结构和框架如下: 第一章绪论。主要说明研究背景和意义、论文相关的文献综述、论文结构和创新点。 第二章国内外黄金市场的发展。首先整体介绍世界黄金市场的发展;其次具体介绍伦敦、美国、苏黎世、东京和香港的黄金市场;最后介绍我国黄金市场的发展。 第三章期货市场对现货市场信息传递效应的理论基础。这一章节首先从理论上论述期现货市场间信息传递效应,再分别从期货和现货价格之间的引导关系和期货推出对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两方面进行理论基础梳理。 第四章我国黄金期货和黄金现货价格间引导关系的实证检验。以2008年1月9日-2013年2月26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合约和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的日收盘价为研究对象,依次利用传统统计变量检验、ADF单位根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VEC模型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验证我国黄金期现货价格间的引导关系。实证表明:我国黄金期现货价格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就算短期有剧烈波动,最终也向长期均衡靠拢;并且我国黄金期货价格变动引导黄金现货价格变动,黄金期货价格领先于黄金现货价格。 第五章我国黄金期货推出对黄金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的实证检验。首先以2008年1月9日我国黄金期货合约推出为分界点,将2002年10月30日-2013年2月26日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的日收益率分为前后两个样本,利用GARCH模型验证我国黄金期货推出后黄金现货市场信息效率和波动的变化,实证表明:我国黄金期货推出后,黄金现货市场的信息传递效率降低,并且由于信息传递效率的降低导致黄金现货市场波动增加;其次,以2002年10月30日-2013年2月26日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的日收益率为研究对象,利用引入虚拟变量D(黄金期货推出前D=0,黄金期货推出后D=1)的GARCH模型,从静态的角度研究黄金期货合约推出后黄金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变化,研究发现:我国黄金期货合约推出后,黄金现货市场的波动性略微变大;最后,以2008年1月9日-2013年2月26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黄金期货合约和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的日收益率为研究对象,利用变形的GARCH模型-Harmo波动溢出模型,从动态的角度研究期货对现货的短期波动溢出效应,实证显示,这一短期溢出效应是存在的,并且导致黄金现货市场波动加大。 第六章总结、不足与展望。首先,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总结并分析原因;其次,针对研究结果再次强调本文的研究意义;最后,分析本文的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三点: 1、研究对象比较新颖。纵观国外大量的文献,专家学者们主要研究股指期货推出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而对商品期货研究很少,针对黄金期货研究更是甚至甚少。再观看国内的研究状况,自2008年1月9日我国黄金期货合约在上海交易所上市以来,我国的专家学者们主要研究黄金期货与黄金现货价格之间的引导关系,而在黄金期货合约推出对黄金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上研究很少。故本文从黄金期货与黄金现货价格间的引导关系和黄金期货合约推出对黄金现货市场波动性影响两方面研究我国黄金期货市场对黄金现货市场的信息传递效应,这是有一定新意的。 2、研究的方法比较新颖。本文运用三种不同的GARCH模型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黄金期货推出对黄金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影响,首先运用了GARCH模型,通过比较黄金期货推出前后GARCH模型中无条件方差的大小来说明黄金期货推出后黄金现货市场信息传递效率的变化对其市场波动性的影响。其次再利用引入虚拟变量D(黄金期货推出前D=0,黄金期货推出后D=1)的GARCH模型,通过观察虚拟变量D系数的正负值和显著性检验结果从静态的角度来说明黄金期货推出后黄金现货市场波动性的变化。最后,利用Harmo波动溢出模型从动态的角度研究黄金期货市场对黄金现货市场的短期波动溢出效应。 3、数据涵盖全面。本文选取的黄金现货市场数据是从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成立至今的数据,选取的黄金期货市场数据是从2008年1月9日黄金期货合约首次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推出至今的数据,只有数据的全面性才能保证本文研究的价值。 同时,本文也存在以下几个主要的不足之处: 1、本文主要研究我国黄金期货市场对我国黄金现货市场的信息传递效应。在黄金现货市场的研究对象中选择了上海黄金交易所Au99.99,虽然根据近几年的交易额和交易量比较发现Au99.99为目前最为活跃的品种,但是不同时期最为活跃的品种都不一样。在后续研究中,如何选择最合适代表黄金现货市场的品种也将是一个研究方向。 2、本文主要从价格引导和波动性影响两方面来研究黄金期货市场对黄金现货市场的信息传递效应,但是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市场特征因素还有流动性。在后续研究中,应该全面考虑这些特征因素,多角度多方位的研究黄金期货市场对黄金现货市场的信息传递效应。 3、本文虽然采用了大量的模型来研究我国黄金期货市场对黄金现货的信息传递效应,但是只要是模型,就存在大量的假设条件。由于假设条件的存在,结论的可靠性和真实性就需要大量的后续研究来证实。 本文主要对黄金期现货市场间的信息传递效应进行了尝试性分析,目的是能够将前人研究成果和本文实证检验有机结合起来。但是鉴于自身知识的浅薄和工作经验的欠缺,文章中肯定还存在许多未列明的不足与片面之处,敬请专家学者们给予批评和指正,本人将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学习、继续探索。谢谢各位评审老师和答辩老师!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832.54;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苏林;;我国黄金现货波动率预测能力分析——基于GARCH模型与CARR模型的比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8期
2 边记颃;;中国黄金期货的引入对黄金现货市场质量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0年10期
3 祝合良;许贵阳;;中国黄金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实证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4 余亮;周小舟;;我国黄金期货与现货市场的价格变动和价格发现机制[J];上海金融;2009年04期
5 陈蓉;郑振龙;;无偏估计、价格发现与期货市场效率——期货与现货价格关系[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8年08期
6 杨春鹏,吴冲锋;过度自信与正反馈交易行为[J];管理评论;2005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任俊涛;中国黄金期货市场功能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王兆才;中国黄金期货市场波动特征及风险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512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51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