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办学效率视角的高职院校融资结构问题研究
张洪营 田静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财务处
摘要:面对日益激烈的高校竞争,如何提高办学效率,在未来高等教育市场中生存下来并获得发展,成为高校急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特别是公办高职院校在融资结构、产权结构、治理结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高校效率的提高。研究高职院校的融资结构与办学效率、提出改进建议,对促进高职院校改善产权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效率;高职院校;融资结构
高职院校运行效率是指高职院校的投入和产出的关系。高职院校的办学过程可以说是多种投入和多种产出的系统。一般来讲,增加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改进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提高教学质量,可以提高高职院校的办学效率。
一、我国高职院校融资体制的发展过程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融资体制随着教育管理体制和财政体制的变化而发生了多次变化,这些变化可以大体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阶段是新中国建立至八十年代初期;第二阶段是八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初期;第三阶段是九十年代初期至今。
(一)高等教育的单一政府投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应也建立起了高度集中的财政体制。当时各项经费包括教育经费均由国家财政统一列支,教育经费实行国家统一领导,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县分级管理的体制。
(二)高等教育的地方负责与分级管理
1980年,我国对财政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由中央统收统支改为划分收支,分级包干,形成了各省分灶吃饭的中央与地方分级负责的新财政体制。1980年以后,除中央院校仍由中央政府负责外,全国各省的地方高校由地方政府管理,所需经费由各省财政部门负责投入,中央不再对高等教育统一投入。
(三)高等教育多渠道筹资的新体制
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增加教育投资是真正贯彻和落实教育战略地位的根本性措施,各级政府、社会和个人都要努力增加对教育的投入。
这一新的教育筹资体制于1995年3月正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在此基础上,1998年我国又出台了《高等教育法》,进一步规定要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各界共同投入的高等教育经费筹措机制。
二、当前高职院校融资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职院校的融资方式主要有财政拨款、学费、银行贷款、企业投资、校办产业收入、科研收入、捐赠收入等等,融资渠道不少,但是真正主要的资金来源只有财政拨款、学费和银行贷款,因此高职院校资金来源渠道非常单调,而且面临很多问题。
(一)高职院校的属性以及国家财力状况使得财政拨款不能过多投向高职院校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时期,财政支出需要涉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保障,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还有社会保障等方面,都需要加大政府的投入,所以,教育经费的增长也不是无限制的;在教育经费结构方面,国家的教育支出更应该向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倾斜,因为义务教育比高等教育具有更强的公共品性质,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更有利于均衡目标的实现。同时,各个省财力差距较大,高职院校的财政拨款取决于本省本地区的财政状况,
(二)高职院校学费标准上升的空间不大
自从上个世纪末我国高校(包括高职院校)实施扩招政策以来,各个高职院校的招生规模迅速扩张,推动了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受教育者的大幅增加造成对高职院校基础设施、教学设备等办学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这种需求客观上由受教育者的学费收入来弥补了一部分,不过,高校收取的学费,一方面受约束于居民收入水平,,另一方面受国家收费政策的制约,因此,学费收入增加的空间也是有限的,不能支撑高校发展的资金需要。
(三)银行贷款所形成的高负债为高校集聚了很大的财务风险。由于财政对高职院校投入的增长明显低于院校的扩招速度,高职院校扩张过程中进行的大规模征地和新校区建设大部分是通过银行贷款筹集的资金,但是借入的大量资金是需要偿还的,很多高校借新债还旧债,惟恐资金链断掉。
(四)企业投资、校办企业收入、科研收入、捐赠收入的不稳定性除了财政拨款、学费收入、银行贷款三个主要的融资渠道,高职院校还有一些小的资金来源,但是资金量很小并且来源不稳定。
三、高职院校发展及融资多元化的建议
(一)加强政府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
1.制定规划稳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政府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人才结构需求状况等因素制定高等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并切实实施,现阶段应稳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2.合理布局高等职业教育
政府应结合一定时期内全国及各省的国民经济、产业发展、城市规划,对各级各类高校的地理布局、发展规模、学科设置、学校定位等方面做好规划,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政府应牵头对高等教育资源进行优化整合,避免出现先建设,后调整,导致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浪费,
3.创新政府拨款方式
一是逐步尝试实行多因素的公式拨款。将拨熟与膏职院校的学生培养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结合起来。二是实行注重教学、科研水平的绩效拨款。在进一步健全高等教育投入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全面考察高校办学的内部和社会经济效益,以此为依据核定经费拨款。
(二)高职院校融资多元化
高等职业教育是与国家经济发展紧密联系的一种教育形式,为了使高等职业教育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针对高等职业教育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融资多元化的具体途径。第一,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确保必要的财政投入。第二,吸引企业投资高等职业教育,实现校企联合。第三,创新融资形式,探索高职院校基础设施融资的新模式。高职院校建设项目,可以探索通过BOT、BOOT、BOO等广泛用于公共设施投资项目的融资形式融通所需资金,以更为灵活的方式让社会力量参与高职院校的基本建设项目,带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转变,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三)建立高职院校的法人治理结构
高职院校法人治理结构指在多元投资的高职院校中出资人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关于所有者与代理人之间契约关系的制度安排,体现了委托)代理关系,能够提供一系列有关权利、责任和义务的规则,具体涉及到股东大会、董事会与经营管理者之间的权责利及相互之间的制衡机制。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实际上就是对高职院校财产权利进一步界定的过程,这种产权清晰化的目标是为了完善高职院校产权制度。
(四)高职院校股份制
教育股份制理念来自于经济股份制。我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企业管理引入股份制,拉开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将股份制理念引入办学机制,也就有了高等教育股份制。教育股份制,就是以入股集资方式吸纳社会各种不同份额的资金,按照持股份额参与经营管理,分配股息和承担有限风险的一种教育办学模式。正是由于股份制在资金积累和管理上的优势,为民间资本投资高等职业教育提供了借鉴思路。在《教育部2010年工作要点》中也提到,探索建立高校理事会或董事会,扩大社会参与学校管理。
参考文献:
[1]D.B约翰斯通.高等教育财政:问题与出路[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徐娟.我国各省高校科研投入产出相对效率评价研究[J]. 教育研究, 2009,(6).
[3]马树超,郭扬.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非凡成就与经验[J].中国高等教育,2009(17).
[4]廖楚晖.教育财政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周光勇.高等职业教育导论[M].山东省教育出版社.2003
本文编号:155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