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风险度量和控制机制分析

发布时间:2015-03-01 21:08

王珍珍  党娜   广西大学

摘要:中小企业由于自身特点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使其在融资的过程中受到较大的阻碍,本文分别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风险度量和控制现状,并就建立符合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风险度量和控制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信用风险度量;风险保障机制

 

中小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经济主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创造社会财富上越来越显示出创新性。然而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尤其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而造成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小心翼翼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度量和控制问题。

一、  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风险分析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中小企业由于本身自有的特点使其作为商业银行借款人的身份呈现出较大的信用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一是中小企业一般存续的时间较短,经营风险较大,其发展前景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回收的信用风险增加。二是中小企业一般缺乏抵押资产和信用担保,还贷能力缺乏必要的保障,一旦发生无法偿贷的情况,商业银行将遭受损失。三是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较低,会计透明度较差,为取得贷款可能发生信息不对称或道德风险方面的问题,导致商业银行无法取得正确信息而使承担的信用风险增加。四是中小企业向商业银行的贷款一般呈现期限短、要求急、频率高的特点,但由于借款企业规模较小及经营过程中商业信用的存在,抗风险能力较差,一旦流动资金链出现问题,就会暴露出贷款的信用风险。

二、  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的必要性

尽管中小企业的特点决定了它本身的不完善,暴露了其贷款的信用风险,但是从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方向上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从中小企业的经济地位和作用上看②,首先,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中最活跃的生力军。目前在我国各地工商部门登记的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且涉足一、二、三产业,覆盖国民经济中的方方面面,每年能为国家创造一半以上的GDP,缴纳税金比例也很大;其次,中小企业大大促进了我国的就业,现已成为吸纳就业人口的重要渠道;再次,中小企业对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中小企业为了在夹缝中生存,对于市场细分更加重视,纷纷成为各大型企业的专业配套供应商,不断朝着“专业和创新”的方向发展,每年都有相当比例的发明专利是从中小企业中产生。中小企业凭借其在国民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地位,决定了它们的发展必须得到来自各方面的支持,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经营主体,应该给予必要的支持,改变现行的“畏惧”心理。

从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上看,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有利于扩大商业银行的业务规模以及培养银行的抗风险能力。首先,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不仅响应了国家支持中小企业的号召,而且还是商业银行适应金融市场变化、寻求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中小企业数量众多,资金需求频繁,因此,对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具有很广阔的发展空间,商业银行作为资金的经营主体,为了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创造新的盈利空间,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不得不重视中小企业的融资;其次,积极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调整资产结构和客户结构。大型企业是商业银行抢夺的重点客户,但大型企业毕竟有限,客户的维护成本很高,且大企业一旦发生危机,银行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拓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有利于分散商业银行的风险集中度,增强资产的流动性,改善资产结构和客户结构;再次,商业银行可以在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中不断完善各个审批和控制环节,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风险管理能力;最后,积极开展中小企业的融资业务,有利于商业银行挖掘未来的潜在优质客户。商业银行要发展,就必须不断的开发新客户,而任何大企业都是由小企业发展而来的,现在的小企业有可能成为商业银行未来的优质大客户。

三、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衡量和控制机制的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对商业银行而言具有较大的吸引力,但较高的信用风险代价又让很多银行望而却步。这种矛盾归根结底还是现行的中小企业信用风险识别、衡量以及控制方法不够完善造成的。

1、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评级体系

中小企业与大型企业的不同应该使它们在商业银行融资的业务流程上有所区别。但是,大部分商业银行在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准入条件、信用等级评定、审批程序、信用管理以及违约处理等方面,并不明确与大型企业区分开来。商业银行是否对企业给予融资主要考虑的是它的风险程度,而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评级体系,就不能客观的评价中小企业融资的风险程度,从而导致信用评级中中小企业呈现出的风险过度“虚高”,商业银行自然对中小企业融资望而却步。目前常用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方法主要有③:

1)专家评分法

专家评分法中,对企业授信的决策是由授信主管部门依据个人主观的判断,调整几项关键因素的权重,从而评估企业的信用状况。通常采用“5C”的方法,即从品德、资本、能力、抵押品以及经济环境等五个方面出发,分别对他们赋予相应的权重,然后对每个方面进行打分,并求出加权平均分,最后据以确定企业的信用级别。在实际运用中,由于中小企业具有存续时间较短、自有资本较少等特点,因此品德、资本等这些指标恰好是中小企业最缺乏的指标,得分很低,显然这样的评级方法对于大型稳健的企业来说比较合适,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就很不适应,既不能反映中小企业的发展状况,也不能真实的反映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

2)信用评分模型

信用评分模型是指事先确认某些决定违约概率的关键因素,联合考虑这些关键因素或加权计算得出一个数量化的分数,以此来预测企业的信用风险大小。在信用模型中运用较多的是Zeta信用风险模型,该模型的变量包括资产报酬率、销售收入的标准误差、利率保障倍数、股东权益/总资产、流动比率、普通股权益/总资产以及用资产的对数表示的企业规模等七个方面。Zeta信用风险模型的运用的大大提高了对不良借款企业的辨认精度,但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这些因素几乎都依赖于财务报表,而中小企业的财务报表本身已经不够完善,且由于其本身经营和盈利上的局限,这些变量的选取对中小企业很不利,因此在信用评级中常常表现为Zeta很高,即违约风险很高。因此,,在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评估上,Zeta信用风险模型仍然缺乏一定的适用性。

3KMV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KMV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是一种违约预测模型,该模型的核心工具是预期违约概率,它利用布莱克——舒尔兹的期权定价公式,从公司股本的市场价值及其波动率和公司负债的账面价值推算出公司资产的市场价值及其波动率,然后根据公司的负债计算出公司的违约点,并根据公司资产的现有价值确定出公司资产的预期价值;用这两个价值和公司资产价值的波动率构建出一个度量指标——违约距离,最后计算出企业的预期违约概率。KMV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在违约预测能力上表现出很大的优势,它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上的信息,更能反映企业的当前状况,因此预测能力更强、更及时、准确。但是由于KMV信用风险度量模型主要运用于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评估,对于非上市公司而言,有些变量的数据难以取得,因此存在一定的不适用性。在中小企业中,上市公司的数量非常少,数据的获取很困难,因此,KMV信用风险度量模型在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评估中也缺乏适用性。

 4)信用度量术模型

信用度量术模型将企业内不同类型的信贷风险组合在一起,计算出信贷的风险价值VaR,即在给定的置信区间上、在给定的时间段内,信贷资产可能发生的最大损失。信用度量术模型将单一信用工具放入资产组合中衡量其对整个资产风险状况的作用,使用了边际风险贡献的概念,即在组合中因增加某一信用工具的一定持有量而增加的整个组合风险,与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理念基本吻合。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由于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历史较短,对中小企业的数据积累较少,因此模型中需要的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系数难以获得。另外,风险价值VaR的计算相对复杂,商业银行要花费的精力较多,这与中小企业融资紧急、时间短、频率高的特点也不相适应。

因此,从现行的信用评级方法来看,商业银行普遍缺乏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评级体系,因此,要开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必须从根本上完善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

2、缺乏抵御风险的保障机制

中小企业较高的信用风险决定了商业银行要开展此项业务,除了进行适当的定价获取相对应较高的收益外,寻找控制风险的保障机制以便尽可能的降低损失也是其要重点考虑的内容之一。然而,从目前商业银行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风险控制情况看,一方面,中小企业由于缺少必要的抵押物,一旦发生违约风险,商业银行只有自己承担全部损失,如此恶性循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就更加小心翼翼;另一方面,尽管现在已经逐步发展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商业银行可以通过担保机构转移一定的违约风险,但由于开展时间尚短,担保行业发展良莠不齐,大多担保机构基金规模小,且银行对担保公司的资信状况和偿债能力也不肯定,担保放大倍数低、担保能力有限,其保值的能力还比较差。因此,商业银行仍然缺乏可靠的抵御损失风险的有效机制。

四、  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和控制机制的改进建议

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风险度量和控制难题,就必须要有一套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方法和有力的风险控制机制。

1、建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评级体系

信用评级体系是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设立准入门槛、明确授信额度的依据,因此,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尤为重要。

从中小企业融资信用风险度量的现有模型来看,它们对中小企业融资缺乏针对性,因此,只有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对这些模型的变量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才能寻找到一套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体系。在指标的考虑上,要从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分析,才能客观的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

1)财务因素的构造

财务因素主要是通过企业提供的财务报表计算出一系列财务指标,即从各种指标的分析对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进行量化的评估。中小企业由于经营的特点和财务报表的不完善等,商业银行在构造财务评价指标时,不能采取与大型企业一致的标准。中小企业的财务指标体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这也是中小企业最关注的指标,主要包括净利润率、毛利率和利润率等;二是反映资产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等;三是反映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包括流动负债与资产比率和资产负债率等。在各财务指标权重的确定上,要根据中小企业的特点进行调整,而不能和大企业一样采取同样的标准。

2)非财务因素的构造

随着经济发展的复杂化,尤其是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财务因素难以覆盖引起企业困境的所有信息,因此,引入非财务因素的分析对于更全面的评估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风险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非财务因素主要从四个方面去考虑:一是企业所有者的经济实力,它主要是从所有者的投资额来判断企业的出资背景;二是各种环境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行业环境和信用环境等。这些外部环境因素分别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一个中小企业所处的金融生态环境,从而可以判断出该企业在特定的金融生态环境中所处的地位;三是管理质量,包括管理者素质、管理层的稳定性以及管理的思想和作风等。中小企业往往实行的是集权式的管理方式,权利大多集中在主要的管理者手中,因此,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管理者的素质以及他们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思想等,都会对一个企业产生很大的影响;四是企业的发展前景,它主要指企业的成长性,主要从中小企业的产品供求情况、销售渠道、客户群体等方面来分析。④

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相互补充,财务因素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中小企业的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而非财务因素则很好的解释了财务指标发生的背景和外部条件。因此,只有将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结合起来考虑,才能为商业银行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提供比较充分和客观的依据。

2、建立有力的损失保障机制

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信用风险评级体系之后,商业银行还要进行信用风险的控制,从而尽可能的转移风险,最大限度的减少因中小企业违约造成的损失。

1)建立信用担保机构的评级体系

中小企业缺少抵押和担保的状况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运而生。但在实际操作中,一方面信用担保机构不断争取放大担保倍数,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因担保机构本身具有的风险性,不得不压缩其担保金额,从而导致两者的合作存在脱节和矛盾的现象。因此,为了化解这一矛盾,可以考虑建立信用担保机构的评级体系,通过第三方对信用担保机构的评级来增强商业银行对其的信任程度,从而放大担保倍数,进而更好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目前对信用担保机构的评级方法主要是要素评级法,即从环境要素、基础要素、动力要素、履约要素和运行要素五个方面去考虑。

2)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保险机制

保险是一种风险转移的金融机制,对于具有较高信用风险的中小企业融资来说,引入信用保险机制具有可行性。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保险机制就是指保险公司通过保险的方式保证中小企业履行其债务以及保障商业银行实现其债权的一种手段。这种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的模式提升了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增强了中小企业融资能力,同时也增大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安全系数。其操作的基本思想是⑤:中小企业要取得商业银行的贷款,就以此笔贷款作为对象向保险公司投保,从而保证贷款的偿还,一旦中小企业出现违约风险,则商业银行可要求保险公司进行赔偿。

    建立信用担保机构的评级体系和建立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保险机制都是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和商业银行的损失补偿两方面去考虑。因此,要实现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融资支持与信用风险承担的权衡,就必须处理好实际工作中对中小企业信用风险的度量和控制工作。

参考文献

①陈立刚,黄坤.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风险分析[J] .北方经济,2007,(14

②刘伟东.中小企业特殊作用初探[J] .理论界,2007,(07

③徐玉萍.不同评估模型对中小企业信用度量的适用性分析[J] .商业时代,2009,(15

④彭彤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用评估中非财务指标的设计[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8,(11

⑤彭建刚,曾小丽.保险机制介入中小企业融资的探讨[J] .现代经济探讨,2008,(5



本文编号:158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8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2e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