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从不良资产的化解看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

发布时间:2015-03-01 22:40

                                             张汀     湖北武汉  

摘要:本文从增强国有商业银行自我更生能力激发金融机构内在肌体的活力出发,针对国有商业银行内在自我约束的弱点,运用内部控制学的观点,论证了要使国有商业银行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就必须建立起国有商业银行强有力的内部控制机制。
关键词:   银行治理结构  内控机制   利害相关者
    
  我国商业银行的难解症结
    
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历程无不体现出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征。这种在政府推动下,以被动性接纳为主的改造与创新造成了金融主体对原有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性指令心理依赖,导致金融主体缺乏自主参与市场竞争,独立进行自身金融改造的能力。
    
以国有商定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为例:1999年国家成立了四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运用债转股的形式,对我国四家国有商业银行累积的不良资产与呆坏账进行剥离,这极大改善了国有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200312月,央行又动用国际储备450亿美元注资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为补充两家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实现海外的顺利上市创造了条件。但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和改革始终与政府的宏观调控相联系,并处于国有专业银行向商业化转轨的过程中,银行的负债管理处于较低的水平,特别是贷款审核,发放,收回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法规和运作机制。因而,仅仅通过以政府为主体进行不良资产的剥离工作并不能真正杜绝不良资产产生的根源。由于在资产剥离的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监督不完全的情况,商业银行了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不负责任地将资产转移给资产管理公司,从而引发金融资产重组中的道德风险。如何在减轻包袱的同进从银行内部的机构重组入手,产生自我发展的硬约束,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应该是商业银行须要解决的当务之急。

    
  内部控制学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重新定位。
    
银行的内部管理是防范和控制商业银行风险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一道防线。1995年发生的巴林银行倒闭事件,就是由于银行内部控制出现了漏洞,没有严格执行后台管理与前台交易相分离的标准程序。在金融产品不断创新,金融电子化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中央银行的监控措施总是要慢半拍,有些措施只是属于事后补救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内部控制更成为防范和控制商业风险的首要环节。在这里,笔者运用内部控制学的观点对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进行了界定。 
    1 
内部控制学的内涵。根据内部控制学的观点,内部控制就是单位内部的管理人员,为了保证管理活动按预定计划进行而采取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措施。合理的内控机制包括精干的组织系统,各部门严格的权责划分与密切的业务联系,以及明确的任务分配及完成期限等。内部控制学是管理学的分支。每个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为满足该单位预算的组织,业务和管理工作目标的需要而设计的,其主要任务是控制区单位预算内部的一切经济业务活动,使之都能严格按照计划规定动作的预期的目标进行,以保证完成计划任务,提高经营效率。
    2 
商业银行内控机制的核心。笔者认为,建立银行内部控制机制的核心目标在于重建和增强银行的自我更生能力。也就是说,通过银行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机构设置的协调与重组,激发商业银行内在肌体的活力,使其具有自主参加市场竞争和金融创新的意识及能力。 而要做到点,首先要在经营理念上有所改进:(1)商业银行的高层管理者对控制必须持有肯定的态度,给予强有力的支持,并且从思想深处认识到内部控制的作用,从实际行为中贯彻控制的政策和程序,才有利于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发挥最大的效力。(2)管理者在经营方式上提倡适当的道德行为也会有助于控制效果的增强。如果企业所有职员感受到企业管理当局是按照一定的道德标准行事,那么他们自己也会约束自己的行为。从会计角度看,不真实,不准确的记录和报告也会降到最低的程度。(3)管理工作当局在整个企业范围内建立计划,预算和业绩报告体系,并且支持这种体系运行,能够使企业经营目标更加明确,及时发现背离目标的行为,度迅速地采取纠正的措施。

    
  如何建立商业银行的内控机制
  
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内部信息和控制系统。银行的管理应遵守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程序,准确地评价银行资产组合和风险状况。内部控制系统应具备审慎的信贷审批程序,明确的授权和授信制度以及严格的行政管理程序,应保证管理人员提供必要的信息,以监视各项业务开展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并跟踪监测采取的措施正确与否。会计和稽核上的不严密是许多国家银行问题形成的原因。内部控制的作用主要通过保证银行资产的合理组合和创造必要的收益来努力保持银行的价值。目前贷款仍是构成银行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其它类型的业务不断增长,但是银行最直接的原因仍然是信贷决策失误造成不良贷款贷款比例过高,在银行贷款迅速增长时,管理层必须确保贷款增长不以牺牲贷款质量为代价。良好的管理应当制订完善的内部贷款审查,管理政策和程序,并对有问题的资及早处理。
    
其次,建立合理规范的银行治理结构。根据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定义 ,银行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银行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银行治理结构规定了银行的各个参与者(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害相关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良好的治理结构应包括充分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内部人交易和滥用权力进行自我交易必须受到禁止,利害相关者的合法权利应当受到尊重。保持单个银行稳健发展的基本原则在于各银行的所有者、董事和经营者,他们必须建立一个内部控制框架和约束银行操作的规程,并保证以安全和稳健的方式发挥作用。如果股权高度分散,零散的股东则更难进行有效的监控,管理层可能会过度冒险,并可能会在营造总部办公大楼,设备,装饰,工资和福利方面过度支出,这些都会减少盈利或增加亏损。在一些管理者收入与盈利挂钩的银行,管理者会试图通过高估资产质量和盈利能力来隐瞒问题。这些问题应该通过董事会的控制加以解决,包括让董事会和所有者监督管理人员的行为,与管理人员签订合理有效的约束激励合同,将管理人员的个人利益与股东的目标联系起来,建立活跃的经理人员市场等。银行的董事会应该通过严格的内部和外部审计程序对管理者施加有效的约束和控制,要杜绝一切越权行为。越权行事造成银行的损失或扩大银行的风险当然是必须禁止的。而越权带来了某一笔业务的成功和盈利,同样也是不能允许的。
    
从根本上来讲,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在内部机构的设置与经营机制上寻找突破口,通过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执行,检查,测试和评价,来探索提高金融服务效率,拓展业务领域,占领市场份额,而不是一味等,靠。应该化被动局面为主动出击,赢得竞争的根本优势。
参考文献:

1)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主编,《不良资产处置前沿问题的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7月第一版
2)刘德福主编,《不良资产管理处置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6月第一版
3)蒂莫西.W科克。《银行管理》,中国金融出版社,1991
4)李辉华,苏慧文。《金融风险》。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
5)曾康霖,刘锡良主编,《银行经营管理学》,四川: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
6)王海智,马有信,《金融风险典型案例评析与防范》,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本文编号:15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f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