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利率市场化下西部民营上市公司的并购趋势——以四川民营信息技术和机械设备行业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09 22:32

  本文选题:利率市场化 切入点:股权交易 出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在现代市场经济转型中逐步放开了利率管制,利率和资本市场的关系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利率市场化是完善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淘汰落后产能的必要环节。利率市场化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股价表现,使得股权交易式的并购行为受到影响。文中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入手,分析四川民营上市企业中的信息技术和机械设备公司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敏感程度,探究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上市公司股权并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为企业决策提供可行性建议。
[Abstract]: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modern market economy, China has gradually liberalized interest rate control.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est rate and capital market has become a hot topic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ization is to perfect the capital market and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resources. The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will affect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ock price of listed companies, which will affect the merger and acquisition behavior of the stock exchange type. In this paper, we will start with both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spe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ensitiv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mechanical equipment companies in private listed enterprises in Sichuan to the reform of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s, probes into the favorable and unfavorable factors of equity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of listed compan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s, and provides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enterprises to make decisions.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师范大学商学院;
【基金】:四川省社科联项目“金融自由化对西部实体经济的影响——以四川省上市公司并购为例”(SC13C046)的部分科研成果
【分类号】:F276.5;F271;F832.5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贺学会;利率市场化应该缓行[J];财经理论与实践;1994年03期

2 聂芸;;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06期

3 应千凡;易振华;焦琦斌;游碧芙;;利率市场化、商业银行信贷与企业融资行为[J];南方金融;2012年07期

4 谢赤,刘胜;利率市场化对各经济主体及相关变量的效应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5 林毅夫;;利率政策将成为调控的主要手段[J];经济研究参考;2007年42期

6 化越;利率市场化问题透视[J];经济世界;2002年12期

7 郑良芳;;防范利率市场化风险研究[J];华北金融;2011年07期

8 何晓夏;刘融;;贷款利率市场化后的商业银行个人信用评估模型探析[J];思想战线;2013年05期

9 陈梦笛;;日本利率市场化及对中国的启示[J];现代商业;2013年08期

10 李洋;吕沙;;债务融资多样化效应的关联性分析——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新华;浅析农村民间信贷[J];安徽农学通报;2004年02期

2 李世美;;股票价格对超额货币需求影响的理论与实证分析[J];安康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3 杨莲娜;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的实证分析与农户金融需求的满足——对安徽省农村信用社农户贷款的调查及其思考[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4 刘忻梅;杨金林;唐俊;;内蒙古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24期

5 王涛,闫为民;我国部分地区金融深化问题实证分析[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高岩;;改善新疆金融环境 促进经济增长[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7期

7 干楠;利率市场化对储蓄与投资的影响分析[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8 李冰;转型经济条件下的金融控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9 宋岩;浅论发展中国家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的借鉴[J];商业研究;2002年03期

10 李杰;浅析农村金融抑制与深化问题[J];商业研究;2003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吴碧;;关于金融资本助推“三农”建设的思考[A];“培育创业人才,推进现代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卢有红;彭迪云;;基于成长阶段的我国区域金融差异化发展定位[A];2008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中部区域发展与理论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甬军;晏宗新;;中国银行业改革绩效与管制次序分析[A];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热点问题探讨[C];2003年

4 高帆;;国际金融危机的多维反思与中国的政策选择[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5 郭梅亮;徐璋勇;;转型时期农村非正规金融生成逻辑的理论分析:一个比较的视角——兼对农村二元金融结构现象的解释[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陈希敏;马微;;社会资本发挥抵押替代技术的理论分析及其检验——一种观察农户借贷行为的新视角[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3年

7 朱天星;高丽峰;王赫;张婷;;提升东北区域金融核心区地位与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A];第十一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中国汽车产业集聚区发展与合作论坛论文集(经济管理分册)[C];2014年

8 时晋;吴锦宇;;试论金融创新中的自律规范——以我国信用衍生品创新为研究对象[A];金融法学家(第三辑)[C];2011年

9 郁方;任志宏;梁德思;;创新金融发展模式,推动广东经济发展方式转变[A];市场经济与转型升级——2011年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杨云;林权抵押贷款运行机制及其绩效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3 张富田;权力和权力博弈推动的平滑转型[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文斌;我国房地产价格波动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曹珂;中国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外部融资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6 汪洋;虚拟经济视角下金融危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8 李隽;金融发展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0年

9 付竞卉;金融国家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11年

10 王阅微;深港金融合作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泓震;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服务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张岩;农村民间借贷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3 李晓;需求导向下的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何平;中部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杜静;农村金融供需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6 丁晨;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瞿梦杰;乡镇企业与外商投资企业的关系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8 赵新建;区域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杨锡娟;我国民间金融的风险控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万方;全球金融危机前后中国银行业金融监管的应对及改革探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党均章;;基于判别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的城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J];中国城市经济;2007年07期

2 杨棉之;卢闯;;公司治理、盈余质量与经理人代理成本[J];财经问题研究;2011年05期

3 巴曙松;转轨经济中的利率调整与宏观经济运行──关于利率调整过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考[J];国际金融研究;1996年05期

4 胡新智;袁江;;渐进式改革: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理性选择——利率市场化的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11年06期

5 闫素仙;;论日本的利率市场化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管理世界;2009年03期

6 荣树新;;对利息支出抵税作用的思考——兼析债务资金成本的计算[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07期

7 王满四;;企业负债的债权治理机制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8期

8 贺伊琦;;非债务税盾与公司最优资本结构研究——对MM理论的扩展[J];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09期

9 陈树生;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10 易纲;;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J];金融研究;2009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周霓;鞍山建行信用卡客户信用评价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2 谭鸿;商业智能在信用卡业务分析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金芝;;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生存现状素描[J];经济导刊;2006年10期

2 李婕;;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行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探讨[J];现代商业;2008年09期

3 姜涛;王凯;;民营上市公司负债与企业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易玄;谢志明;唐剑丽;;制度环境、政治关系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检验[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1期

5 刘春,左俊影;浅析我国沪深两市A股民营上市公司的现状及特点[J];中国科技产业;2005年07期

6 邵国良,张仁寿;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机制考察与实证分析[J];南方经济;2005年07期

7 丁新娅;;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特征的统计分析[J];科学决策;2009年09期

8 李敬;;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财务治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9 周秀云,冯俊文;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模式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3年12期

10 张天阳;易剑雯;;我国民营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卜雷;廖宗魁;;2008年民营上市公司研究[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6(2008~2009)[C];2009年

2 孙卜雷;廖宗魁;;2010年民营上市公司研究[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8(2010~2011)[C];2011年

3 孙卜雷;廖宗魁;;2009年民营上市公司研究[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7(2009~2010)[C];2011年

4 孙卜雷;廖宗魁;;2011年民营上市公司研究报告[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9(2011~2012)[C];2012年

5 孙卜雷;廖宗魁;;2012年民营上市公司研究[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No.10(2012~2013)[C];2013年

6 廖宗魁;孙卜雷;;2007年民营上市公司研究[A];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 No.5(2007~2008)[C];2008年

7 易玄;;制度环境、政治关系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8 李亚;;基于股权结构的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裘益政;孙铮;潘岳萍;;民营上市公司控制权配置均衡及其实现路径——以百大集团控制权争夺博弈为例[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9年学术会议(第十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天阳;;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股权少数控制结构与公司绩效的实证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第24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璐;研究表明:民营上市公司质量逊于非民营[N];福建工商时报;2005年

2 南方;2004民营上市公司100强揭榜[N];广东科技报;2004年

3 ;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模式法律政策研究[N];上海证券报;2005年

4 记者 王璐;民营上市公司质量逊于非民营[N];上海证券报;2005年

5 记者 王璐;治理问题引出八大对策[N];上海证券报;2005年

6 孙森林;民营上市公司 治理要跟上[N];证券时报;2005年

7 贺俊;2006民营上市公司100强揭晓[N];证券日报;2006年

8 平安证券 高 利;民营上市公司崛起于资本市场[N];证券日报;2003年

9 王佳航;民营上市公司业绩耀眼[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10 记者 吴志红;民营上市公司的表现优于其他类上市公司[N];人民政协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萌娜;股权分置改革对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控制权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张天阳;基于股权结构的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3 孟丁;基于不同上市方式的两类民营上市公司多元化价值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4 侯强;民营上市公司核心代理问题及其治理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6年

5 汪满健;中国民营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李元春;中国民营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国庆;民营上市公司政治联系对公司业绩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1年

2 胡容;我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权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6年

3 吴梓q,

本文编号:15905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5905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ae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