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指期货市场上投资者异质性及其投资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13 07:15
本文选题:股指期货市场 切入点:投资者异质性 出处:《湖南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大量的实证研究发现金融市场中存在着许多投资者非理性行为,投资者不是绝对理性而是有限理性的,市场常常对某些信息反应过度而对另一些信息反应不足。投资者认知偏差和信念异质性的存在是导致投资者对市场信息做出非理性反应的主要原因,有时这种反应甚至偏离证券产品的基本价值、背离一般的判断准则,导致证券市场出现定价失效,或者价格的异常波动。股指期货作为重要的金融衍生品,其市场上投资者异质性研究的开展,不仅对于认识影响股指期货价格的非理性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建立衍生品市场投资者异质性研究模式,加强对这一特定市场上投资者异质性风险的监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投资者异质性的存在及其导致的市场定价失效,不仅使得市场价格背离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设,也为市场带来了新的投资机会,对市场监管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以股指期货市场投资者异质性为主要研究对象,,不仅通过理论模型的建立与分析解释了投资者异质性对股指期货价格收益的影响机制,而且从直接和间接两个角度考察了沪深300指数期货市场投资者异质性表现及其对价格波动的影响。同时由于投资者异质性的存在将导致股指期货价格的非理性波动,从而带来非常规的投资机会,文中还同时考察了在不同投资者异质性约束下的投资策略的有效性。 研究中首先对市场投资者异质性概念的内涵分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阐述,并系统分析了市场上投资者异质性的表现与分类、投资者异质性的演化与市场选择、投资者异质性对资产价格的影响、以及证券市场投资者异质性研究的数学方法与技术手段,为后面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次,通过建立股指期货均衡解析模型,考察了投资者认知偏差和投资者异质结构交互作用下对股指期货价格反应的作用机制,分析了均衡价格的取得和不同投资者结构下期货价格的反应特征。最后通过市场真实的交易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了估计,借鉴市场投资者异质性的研究方法对模型性质分析内容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支持了模型分析的结论。 实证中,本文选择沪深300指数期货作为研究对象。由于投资者认知偏差和心理异质性表现为投资者异质性情绪,并通过投资行为选择影响期货价格的反应特征,因此研究中选择投资者异质性情绪影响和期货价格异质性反应两个方面进行了直接与间接的实证检验。其中,选择投资者情绪作为投资者异质性检验的直接指标,以好淡指数为代表,分投资者情绪、极端投资者情绪、投资者情绪变化量三个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极端投资者情绪的提取中,采用极值理论中的阈值提取方法,避免了在中值附近2~3个标准差位置取值的主观性。为了进一步验证实际市场反应特征,论文分别从市场日内累积收益率对隔夜信息的反应、累积残差收益率对市场非预期价格信息的反应两个角度间接分析了日内与日间市场的错误反应特征,并从投资者异质性演变角度对长期市场表现特征进行了解释。 最后论文在对沪深300指数期货市场交易成本进行分解的前提下,以持有成本模型为基础构建了基于不同投资者资金与费用约束的股指期货无套利区间,从正向套利、反向套利、延时套利三个角度实证分析了中国股指期货市场套利利润。 在模型与实证研究中,本文不仅发现了与一般证券市场投资者异质性表现相一致的特点,更发现了股指期货市场所独有的特征。首先,在投资者异质性机制的研究中,本文发现市场上个体投资者信念异质性与投资者结构变化的相互作用导致了市场效率的变化,市场上需求占优而非数量占优的投资者主导决定市场收益率对信息的真实反应。其次,在对投资者异质性影响的直接检验中,发现短期投资者情绪对市场价格波动不产生显著影响,极端投资者情绪、中期投资者情绪对市场价格波动有显著影响,说明了机构投资者及市场基本面对股指期货价格影响更为明显,且短期极端投资者情绪是促使短期市场价格异常变化的重要风险。第三,在沪深300指数期货错误反应的实证中发现,沪深300指数期货存在显著的日内反应过度,而更长时间内市场反应存在反复的现象。说明以往研究中短期反应过度、长期反应不足的判断存在武断性,在长期内随投资者异质性演化,其投资决策影响下的市场价格表现也将呈现出时变的特征,部分支持了模型分析中投资者异质性与投资者结构的交互作用在市场错误反应中的作用分析结论。在投资者异质性存在的情况下,随投资者结构的变化,市场可能始终处于反转、惯性、反转的调整-失效-调整的循环周期中。基于市场反应的判断不仅与信息指标的选取有关,也与研究窗口的选择、研究方法有密切的关系。与一般证券市场不同,股指期货市场异常反应的存在并不能带来持续的投机机会,积极投资策略仅能在反应信息出现后的短期内获得显著利润,延时套利也不能获得比正向套利或反向套利更多的利润。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724.5;F832.4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能斌;;关于股指期货定价及套利区间的研究[J];当代经济;2008年01期
2 姜喜龙;李忠富;;期望状态价值准则的提出与主要决策悖论的消解[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3 陈绍胜;指数型基金跟踪误差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5年04期
4 董梁 ,李心丹 ,茅宁;基于中国投资者行为偏差的DHS模型修正[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5 张强;杨淑娥;杨红;;中国股市投资者情绪与股票收益的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2007年07期
6 许敏;刘善存;;不同类型知情者信息性交易概率及噪声问题[J];系统工程;2009年06期
7 杨阳;万迪f ;;不同市态下投资者情绪与股市收益、收益波动的异化现象——基于上证股市的实证分析[J];系统工程;2010年01期
8 曾伟;;对亚当·斯密经济哲学思想的再探——从“经济人”到“道德人”[J];改革与战略;2012年03期
9 孔东民;冯智坚;;股票市场的有限套利:一个行为金融模型[J];管理学报;2007年01期
10 宋健;如何确定中国资本市场的无风险利率[J];广西金融研究;2004年09期
本文编号:16053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605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