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中国人力资本测度与指数构建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力资本测度与指数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李海峥等:中国人力资本测度与指数构建;中国人力资本测度与指数构建;李海峥??梁*玲??BarbaraFraumen;????内容提要:尽管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与创新的;识,但准确度量人力资本却一直是该领域研究中的难点;状况,运用并改进Jorgenson??Fraum;年度总量及相应的年度人均人力资本,构建了中国人力;人力资本水平作了预测;速度,但相对于国内生产
李海峥等:中国人力资本测度与指数构建
中国人力资本测度与指数构建
李海峥??梁*玲??BarbaraFraumeni??刘智强??王小军
????内容提要:尽管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与创新的重要作用已成为各国学者和政府的共
识,但准确度量人力资本却一直是该领域研究中的难点问题。本文结合我国目前的数据
状况,运用并改进Jorgenson??Fraumeni的终生收入法,计算了1985??2007年中国人力资本
年度总量及相应的年度人均人力资本,构建了中国人力资本指数,并对2008??2020年的
人力资本水平作了预测。计算结果表明,中国人力资本总量和人均量都保持了较快增长
速度,但相对于国内生产总值以及物质资本来说,人力资本相对比重呈下降趋势,并且人
均人力资本跟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关键词:人力资本??人力资本度量??终生收入??J??F估算法
一、引??言
自从Schultz(1961)和Becker(1964)提出人力资本的概念以来,人力资本在学术研究和政策分析中已被广泛应用。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对人力资本的最新定义为 人力资本是个人拥有的能够创造个人、社会和经济福祉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OECD,2001,第18页)。根据人力资本理论,除了自然资源和物质资本外,人力资本是社会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测算,世界各国中,除了石油资源极其丰富的中东国家外,大多数国家60%以上的社会财富是由人力资本构成(世界银行,1997)。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迅速。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奇迹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Fleisher&Chen,1997;D??murger,2001)。此外,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效率的提高以及地区差异的缩小具有重要的作用(Fleisheretal,2010)。
尽管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如此重要,然而迄今中国几乎还没有对人力资本进行过全面系统的度量。学术文献中仅有少量人力资本测度方面的研究。例如,张帆(2000)、钱雪亚和刘杰(2004)基于总投资从成本角度计算了中国的人力资本存量。朱平芳和徐大丰(2007)、王德劲和向蓉美(2006)从收入方面估计了人力资本。周德禄(2005)、岳书敬(2008)利用人力资本的一些特征指标的加权平均值作为人力资本测度指标。但大多数研究则使用平均教育年限或总体教育水平等局部特征作为人力资本的度量指标,如蔡等(1999)、胡鞍钢(2002)等。上述研究为中国的人力资本的度量以及了解其存量和分布做出了有益的贡献,但其局限性在于:第一,由于潜在的工作量巨大,中国仍然没有全面系统地估算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总体人力资本存量,尤其是农村和城镇以及*??李海峥,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经济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CUFECCHCLMR),邮政编码:100081,电子信箱:haizheng.li@econ.gatech.edu;梁玲,CUFECCHCLMR,电子信箱:yunling.liang@gmail.com;BarbaraFraumeni,美国南缅因州大学公共政策马斯基学院,CUFECCHCLMR,电子信箱:bfraumeni@usm.maine.edu;刘智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经济系,CUFECCHCLMR,电子信箱:zqliu@buffalo.edu;王小军,美国夏威夷大学经济系,CUFECCHCLMR,电子信箱:xiaojun@hawaii.edu。本文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面上项目,批准号:70973147)及中央财经大学专项经费的支持。陈华娟、董宇华、杜梦昕、龚金泉、蒋晶晶、姜瑞、李茜、李森、邱晨、田新平、杨默、肖羽西、王瑞菊、邓皓参与了项目研究,AkeBlomqvist、BeltonFleisher、张纲以及匿名审稿人富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但文责自负。、刘智勇参与了项目讨论并提出了十分有益的建议。同时感谢 人力资本度量及中国人力资本指数国际研讨会!全体与会者的宝贵意见
2010年第8期
不同性别的人力资本存量;第二,上述研究所用方法受到了数据可获得性、参数估计的可行性、技术处理困难等方面的限制,目前中国还没有形成被国际社会认可的人力资本的估算。
中国人力资本的度量对于深化人力资本的研究至关重要,主要理由包括:第一,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了解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人口变化(例如由独生子女政策、人口流动、城市化等因素所致)和教育规模迅速扩大所导致的人力资本的动态变化十分重要。第二,在理论与实证研究中,人力资本的度量能使我们更好地估算人力资本对经济发展及社会福利的贡献。构建人力资本的衡量体系是认识人力资本作用的重要环节。第三,人力资本的测量能够为政策制定提供定量依据,为评价各级政府的人力资本投资绩效提供标准。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的长期性,这对减少政府短视行为尤为重要。第四,发达国家政府在人力资本度量方面正在起步,中国在该领域的研究和参与国际合作可以直接影响国际度量方法的研究和测量标准的制定,促进中国的人力资本指标纳入国际测量体系。最后,构建中国人力资本的综合测度体系是建立中国人力资本账户并将人力资本纳入国民账户必要的前期工作,同时也有助于进行人力资本积累与增长的国际比较。
在本文中,我们采用国际主流的人力资本计算方法,即Jorgenson??Fraumeni的终生收入法(以下简称J??F法)来测度中国人力资本。虽然J??F方法在发达国家得到了广泛运用,但对于中国来说,由于缺乏收入的详细数据而无法直接应用。本文的主要贡献包括:首先,在方法体系上,使用微观层次的家庭调查数据并结合Mincer方程来改进J??F方法,从而使其可以适用于中国国情。特别是,这一改进能反映出经济转型过程中教育和培训(在职培训和干中学)的回报率变化对人力资本的影响,从而有助于研究影响人力资本变化的因素。再者,我们估算了1985??2007年间全国人力资本总量和人均人力资本、不同性别的人力资本水平,分析了其动态特征及变化趋势,并且构建了多种人力资本指数。最后,对2008??2020年的人力资本水平进行了预测。
二、方法回顾与测量模型
人力资本理论阐明,人力资本主要源自教育、培训、工作的变动和人口迁移;同时,生育和抚养也可以提高未来的人力资本。从不同角度衡量人力资本的方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一是基于收入的方法,这是从产出的方面来计算,以人力资本产生终生收益为出发点;二是基于成本的方法,这是从投入的方面来计算。这两种方法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仿照物质资本的理论来测量人力资本,并能够以货币值来度量人力资本,这也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比较提供了可能。三是基于人力资本特征的一些指标衡量的方法,如平均教育年限、非文盲率等。
采用成本法来测量人力资本的研究较少,主要文献包括Kendrick(1976)和Eisner(1989)。其基本思路是用与人力资本发展相关的所有的支出来衡量人力资本。Kendrick(1976)将人力资本分为两个组成部分:一是有形人力资本,主要包括孩子的养育费用;二是无形人力资本,主要包括教育与培训、医疗、健康和安全以及劳动力流动等方面的支出。Kendrick的方法涵盖了人力资本投资方面的所有细节,提供了一个非常完整的相关成本清单来估计人力资本价值。然而,这一方法所要求的数据量巨大,比如,计算某年的人力资本可能需要用到80??90年前的统计数据,这在我国很难获得。同时,该方法的许多技术细节处理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比如折旧率的处理以及如何把健康支出划分为投资性支出和维持性支出等等。因此,我们没有采用该方法来计算中国人力资本。
世界银行(2006)使用余额法对人力资本进行估算。该方法就未来消费流做出假设,并以这些消费流的净现值作为对各国总财富的估计,总财富减去生产性资本和自然资本便是无形资本。无形资本是人力资本、国家基础设施、社会资本,以及外国净金融资产回报的总和。该方法的难点是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区分。里斯本议事会计算欧洲人力资本指数的方法(Ederer,2006)包括人力资本禀赋、人力资本利用率、人力资本生产率、人口和就业四个部分。该方法含有成本和指数的概
李海峥等:中国人力资本测度与指数构建
念,因此可视为成本法和指标法的融合,但这一方法的技术细节还没有公开发表。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在做实证研究中使用平均教育年限等作为人力资本的衡量指标,例如Barro&Lee(1996)等。指标法只度量人力资本某一方面,如教育,而不是总量,同时也忽略了教育收益及教育质量的问题,比如这种方法有时在加总时假设增加一年小学的教育跟增加一年大学的教育是一样的。但指标法计算相对简单,所需的数据量也比较少,便于运用。还有一种方法可以称之为特征法,是收入法的衍生,也是以人力资本的某项特征如教育水平,来构造人力资本指数,并试图
?以收入为权数来解决不同教育水平年限相加的问题,但目前还没有正式发表。
终生收入法是以个人预期生命期的终生收入的现值来衡量其人力资本水平。假设某个体的人力资本可以像物质资本一样在市场上交易,那其价格就是该个体的预期生命期的未来终生收入的
#现值。采用终生收入而不是当前收入来度量人力资本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能够更加准确合理地反映出教育、健康等长期投资对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作用。美国经济学家Jorgenson&Fraumeni(1989,1992a,1992b)首先提出的以估算终生收入为基础的J??F法成为目前国际上最广泛使用的方法,他们用终生收入法测量了美国人力资本的水平。J??F方法是把一个国家的人口按照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分为不同的群体,然后加总不同群体的预期生命期的未来终生收入的现值得到一国的人力资本存量。J??F方法把生命周期划分为五个阶段,预期收入的计算也相应地使用不同的公式,使用倒推的方式计算终生收入,即先计算最后一个阶段的未来终生收入,然后依次向上一阶段推算。根据中国目前的受教育年龄和工作年龄特点,我们在计算中使用的方法如下:
第五个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为退休状态,即既不上学又不工作。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我们设最后阶段为男性60岁及以上,女性55岁及以上:?
miy,s,a,e=0
其中,y,s,a,e分别代表年份、性别、年龄及受教育程度;mi代表预期未来终生劳动收入。(1)
第四个阶段是工作但不再接受正式的学校教育。我们根据中国国情定义为男59(或女54)??25岁,其计算公式为:
miy,s,a,e=ymiy,s,a,e+sry+1,s,a+1%miy,s,a+1,e%(1+G)??(1+R)(2)
其中,sr是存活率&,即活到下一岁的概率,ymi代表该群体该年的年收入。等式右边mi的下标为y而非y+1,这是因为在计算y年的人力资本存量时,我们假设y年a岁的人在y+1年(即他们a+1岁)时的人均收入等于y年a+1岁相应人群(即相同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的未来终生收入乘
?以(1+G),G为实际收入增长率,R为贴现率。
第三阶段是可能上学或工作,16??24岁,计算公式为:?
#参见Koman&Marin(1997),Laroche&M??rette(2000)。在中国市场经济还不健全的情况下,工资收入并不完全反映边际劳动生产率。因此,在涉及工资的研究中,工资信号存在一定程度的扭曲。在使用收入法估算人力资本时,这个问题当然也存在。因此,我们的研究也受到目前劳动力市场机制发展程度的局限。但收入法是国际上估算人力资本最通用的方法,而成本法因对数据要求更高而在我国无法运用。即使在美国和其他发达国家,工资也并不能完全反映人力资本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因为其劳动力市场也并不是完全竞争。虽然如此,工资仍然代表这一特定条件下的人力资本的收益,因而仍是当前人力资本的一种度量。随着中国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这种局限性会逐渐减小。根据目前文献的估计,工资一般低于边际劳动生产率(见Fleisheretal,2010)。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我们的计算是对我国人力资本的保守估计。
?
&因为在中国不少超过退休年龄的人仍然在工作,从理论上讲,人力资本并不为零,因此我们的假设会造成人力资本的低存活率可能与受教育程度也有一定关系,但目前没有详细的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存活率统计数据,因此,计算中估,但是由于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据,我们无法估算这部分人口的人力资本存量。只使用了分年龄、性别的存活率。
?在计算中,假定实际收入增长率为一个平均值,即收入每年以相同的速度增加。
2010年第8期
miy,s,a,e=ymiy,s,a,e+[senry+1,s,a+1,e+1%sry+1,s,a+1%miy,s,a+1,e+1+(1-senry+1,s,a+1,e+1)
%sry+1,s,a+1%miy,s,a+1,e]%(1+G)??(1+R)
其中senr是升学率,即一个受教育程度为e的人进入受教育程度e+1的概率。
第二阶段是上学而没有工作,6??15岁,计算公式为:
miy,s,a,e=[senry+1,s,a+1,e+1%sry+1,s,a+1%miy,s,a+1,e+1+(1-senry+1,s,a+1,e+1)
%sry+1,s,a+1%miy,s,a+1,e]%(1+G)??(1+R)
????第一阶段是既不上学也不工作,0??5岁,计算公式为:
miy,s,a,e=sry+1,s,a+1%miy,s,a+1,e%(1+G)??(1+R)
个国家总人口的预期未来终生收入MI(y),即从收入角度出发的人力资本存量为:
MIy=(5)????再用Ly,s,a,e表示y年,性别为s,年龄为a,受教育程度为e的人口数,由市场收入计算得到一(4)(3)(((misae
ey,s,a,eLy,s,a,e?(6)????本文的计算只包括市场收入。如果加上非市场终生收入nmiy,s,a,e,则为:MIy=(((samiy,s,a,e+nmiy,s,a,e)Ly,s,a,e(7)
三、所需数据及参数估算
在用J??F方法计算1985??2007年人力资本存量时,考虑到我国城乡在收入、教育资源等方面的差距以及城镇化和人口流动的特点,我们分农村和城镇两部分来衡量,然后加总得到全国的人力资本存量。需要的数据包括每年城镇和农村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数、每年各个群体的收入以及其他一些参数,包括升学率、收入增长率和贴现率。
(一)估算每个群体的收入
在用J??F方法估算人力资本时,把我国的人口群体划分为5个教育层次,#0岁、1岁、??59岁、60岁及以上共61个年龄层次,?再分男女以及城乡,因此,各个年度需要估算2340个不同群体
&的收入。Jorgenson和Fraumeni测量美国的人力资本时,不同群体的收入数据可以直接从统计数据中得到。我国没有现成的统计数据,也没有人对此进行过估算。因此,如何估算这些收入数据便是在中国实施J??F方法的关键所在。
本文根据人力资本的概念,考虑到教育以及干中学对人力资本积累的重要作用,使用Mincer(1974)收入方程来估算相应收入:
ln(inc)=??+??Sch+ Exp+!Exp+u
22(8)其中,ln(inc)代表收入的对数,Sch代表各个教育水平的教育年限,Exp和Exp分别代表工作经验
年数及其平方,u是一个随机误差,??为多接受一年教育的回报率, 和!为工作经验的回报率参数。沿袭多数实证研究的惯例(Li,2003;Liu,1998),我们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上述方程并不考
?虑可能由于忽略能力和测量误差而产生的影响。
用于估算收入方程系数的数据来自于两个中国住户调查数据集。一个是1986??1997年中国?
#计算中我们通常不包括非市场活动,因为对于家务、护理等非市场生产活动,难以进行量化和价值估算。我们把中国的教育层次划分为:未上过学、小学、初中(包括普通初中和职业初中)、高中(包括普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和职业高中)、大学专科及以上(这里是指普通本专科,不包括成人本专科),即五种教育分类。从2000年以后,由于可以得到更多的统计信息,我们又将大专及以上分为大专、大学及以上两个类别,即六种教育分类。
?
&
?由于男女退休年龄的不同,因此,这里男女的年龄层次有所不同。2000年后由于教育层次划分为6种,需要估算2808个群体的收入。有大量文献研究这些偏差,如Ashenfelter&Krueger(1994),Li&Luo(2004)等。
李海峥等:中国人力资本测度与指数构建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的 中国城镇住户调查!数据(UHS),我们用这个数据集来估算1986??1997年每年城市男性和女性的收入方程系数,并将这些参数按时间趋势做线性回归或指数回归,再用这些回归的拟合值估算出1998??2007年的参数。
第二个数据集是 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CHNS),调查年份是1989、1991、1993、1997和2000年。这些调查同时覆盖了城镇和农村。我们使用CHNS分别估算农村和城镇不同性别人口的收入方程系数,计算这些年份城市系数和农村系数的比率,对这一比率依时间趋势作指数回归(即内插或外插)得到其他年份该比率的拟合值,然后利用这些拟合值和估算出来的城镇收入方程的参数值得到1985??2007年每年的农村收入方程的参数值。
从上述回归方程中得到ln(inc)的拟合值,将拟合值作为指数得出mi=e
后,估算年收入为y(inc)=aeln(inc)ln(inc)。然后将调查数据中的观测年收入作为因变量,以mi为自变量做OLS回归(不包含截距项),得到回归系数a。最?。
我们把本文估算的教育回报率与Zhang等(2005)使用UHS得到的结果做了比较,两者的估算结果基本是一致的。另外,我们将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情况与本文利用Mincer系数估算得到的收入及其增长情况做了对比,二者也基本一致。
(二)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数
首先,我们从中国国家统计局1987年、1995年、2005年的1%抽样数据和1982年、1990年、2000年的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中可以直接得到这些年份的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数。但是,其他年份的数据则需要估算。根据已有的这六年的数据,结合每年分年龄、性别的死亡率、每年各教育水平城镇和农村的招生人数以及城镇和农村的出生率、总人口等数据按照永续盘存法来估算缺失年份的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数,估算公式如下:
Ly,e,a,s=Ly-1,e,a,s)(1-!y.a.s)+IFy,e,a,s-OFy,e,a,s+EXe,a,s(9)
上式中,Ly,e,a,s为y年教育水平为e,年龄为a,性别为s的人口数。!y.a.s为y年年龄为a,性别为s的人口的死亡率,IFy,e,a,s和OFy,e,a,s分别为该组人群的流入人口数和流出人口数,比如,新进入该教育水平的人口数计为流入数,而进入更高一级教育水平的人口数计为流出数,EXe,a,s为估算误差余额。其中,
IFy,e,a,s=?y,e,a,s)ERSy,e,s
OFy,e,a,s=?y,e+1,a,s)ERSy,e+1,s(10)(11)
(12)(
?升学率提供了依据。ay,e,a,s?=1#ERS为各教育水平的入学人数,?为各教育程度入学学生分性别的年龄分布比。这也为直接计算
(三)实际收入增长率&和折现率
根据Harrod??Neutral技术进步模型?,假设生产函数为:?
#参见JeffreyM.Wooldridge(2005),IntroductoryEconometrics:AModernApproach,ThirdEdition。因为现有的招生数据不分年龄,所以必须估算每一教育层次招生人数中各个年龄学生人数的占比。我们利用的微观数据包括 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数据(CHNS)和 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以及+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3??2007),所公布的宏观数据进行估算。由于篇幅有限,不再赘述。
?
&
?计算升学率时,使用了更为细分的教育划分,即按年级来计算升学率。参见Jorgenson&Yun(1990)。Harrod??Neutral技术进步模型中有一些技术假设可能与中国的转型经济不符,如总产出中劳动收入和资本收入的份额分别维持不变等,但这一收入增长率的估计方法在文献中得到了普遍使用(如Blanchard,1997)。
下载地址:13中国人力资本测度与指数构建.Doc
【】最新搜索
中国人力资本测度与指数构建
)冷冻速度是指食品物料内某点的温度下降速率或冰峰的前进速率。
dbx266压限器
面试中回答问题与问问题的比例最好是:
三亿文库
88学生流血运动
微信转帐对方没有接收已经24小时了钱没退回怎么办09
铜梁县巴川中学初2016级秋期半期素质测评语 文 试 题13
新闻传播研究计划书
跳远沙坑标准尺寸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力资本测度与指数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44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64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