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力资本测度与指数构建95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力资本测度与指数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2010年第8期;Y=F(K,A(t))L)(13);其中,A(t)是技术进步变量,Y为产出,L为劳动;农村劳动生产率是用第一产业实际GDP除以第一产业;计算出未来收入之后,需用折现率将其转化成现值;四、估算结果分析;(一)1985??2007年全国人力资本总量及其;表1列出了用J??F方法估算的中国1985??2;人力资本与GDP的比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从
2010年第8期
Y=F(K,A(t))L)(13)
其中,A(t)是技术进步变量,Y为产出,L为劳动力投入,K为资本投入。根据推导得:在均衡状态下,劳动生产率(劳动产出比率Y??L)和实际工资(w)增长率相等。因此,我们可以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作为实际收入增长率的近似值来预测未来人们的收入。另外,从预测的角度来看,无条件均值也可用来预测未来收入。这样就解决了缺乏实际收入增长数据的困难,根据每个就业者的实际产出增长率估算实际工资的增长率。
农村劳动生产率是用第一产业实际GDP除以第一产业就业人口计算得到的。城镇劳动生产率是第二、三产业实际GDP除以这两个产业的就业人口。我们采用从1978??2007年三十年的平均增长率,根据计算,在这期间农村和城镇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以年均4??11%和6??00%的速度增长。另外,在我国的现有数据中也存在收入增长的数据,但是,其统计范围较窄,如只包括国有、城镇集体和联营等职工的工资增长,而没有统计其他就业人员,因此不能反映整体收入的增长。在农村,统计局公布的人均纯收入是将家庭所有成员计算在内,包括非劳动力,因此也不能作为农村劳动力收入的衡量标准。但是,为了比较,本文利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城镇实际平均工资指数以及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计算了实际工资增长率,并以此估算人力资本。根据公布的统计数据计算得到1978??2007年城镇平均实际工资增长率为7.09%,农村人均实际纯收入的增长率为6.34%,这均高于按以上方法得到的估计值。我们在下面部分中会比较由这两种不同的收入增长率计算出来的人力资本水平。
计算出未来收入之后,需用折现率将其转化成现值。折现率根据个人长期投资回报率计算得到,本文使用政府对个人发放的长期债券的票面收益率来计算,选取了1996??2007年个人可购买的10年期国债平均利率,再扣除通货膨胀率,从而得到实际的折现率为3??14%。
四、估算结果分析
(一)1985??2007年全国人力资本总量及其与GDP、固定资本总量的比较
表1列出了用J??F方法估算的中国1985??2007年的人力资本总量及其与GDP和固定资本的比较。
人力资本与GDP的比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从1985年的30下降到2007年的18。2001??2007年间,该比率处于18到24之间。据Jorgenson??Fraumeni(1992a)的估计,1947??1986年间美国的总市场人力资本与GDP之比位于18??22之间。由于人力资本增长低于GDP的增长速度,从而人力资本与GDP之比下降。
本文进一步将中国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存量进行比较。张军、吴桂英、张吉鹏(2004)和Holz(2006)分别对中国物质资本存量进行了估计。在表1中,我们分别利用其论文中给出的平减指数对人力资本进行了相应的平减以便直接与相应的物质资本进行比较,得出其比率。从表1可以看出,总人力资本存量要大大高于总物质资本存量,前者约为后者的10??20倍。这并不奇怪,因为在大多数国家人力资本都占国民财富(还包含自然资源)的60%以上。另一方面,人力资本与两种方法估计的物质资本的比率均持续下降,同时人力资本相对于GDP也呈持续下降趋势,这说明了人力资本的增长要慢于GDP的增长。这一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相对物质资本和经济活动总量而言,呈相对下降趋势,即在整个经济中,人力资本所占相对份额在不断下降。
因为人力资本的变化因素包括诸多方面,如人口本身或人口构成的变化,所以尚不能肯定这一趋势是否表明政府政策过于偏重物质资本投资而造成人力资本投资相对不足。但是,国外一些学者,如诺贝尔奖得主Heckman(2004)认为中国人力资本投资相对不足,中国政府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原因是人力资本在中国的投资回报率高于固定资本,因而增加人力资本投资将有助于优化资源
李海峥等:中国人力资本测度与指数构建
利用。我们的计算结果所表现的变化趋??????表1势与Heckman的结论不矛盾。
(二)人力资本总量的分析
为了探讨中国人力资本总存量的变动趋势,本文以消费物价指数作为平减
?
指数来计算实际值。原因在于:一方
1985??2007年人力资本及其与GDP和固定资本的比较
年份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名义人力
资本总量(万亿元)26??9829??8533??7041??6450??7654??5658??8966??5582??85111??63136??55165??58191??59201??81217??59236??52254??24270??15294??59322??27349??81385??36437??55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人力资本与与GDP固定资本之比固定资本之比之比(张军等(2004))(Holz(2006))29??9229??0527??9527??6829??8729??2327??0424??7223??4523??1622??4623??2624??2623??9124??2623??8423??1922??4521??6920??1619??0918??1817??54
19??0117??8217??1216??7717??7017??0015??7414??3012??6313??5713??7814??2114??4813??6813??4013??05
15??5614??3813??8313??4913??6112??6211??3510??119??0510??0610??5711??1811??5211??0810??9710??8310??7010??4710??26
面,上述已发表的物质资本平减指数缺
乏近年数据,不便于人力资本指数计算的更新,而国家统计部门每年都会公布消费物价指数。另一方面,基于消费物价指数计算的人力资本实际值要小于采用张军等(2004)和Holz(2006)的资本平减指数计算得到的结果。因此,本文给出的是中国人力资本的更为保守的估计值(见表2)。
1985??2007年,中国的人力资本总量由26??98万亿元增加到了113??15万亿元,增长了3??2倍。该时期人力资本总量的年均增长率达6??52%,#低于经济增长率(中国同期的年均GDP增长率达9??33%)。这是人力资本与GDP之比下降的原因。然而,中国人力资本总量的这一增长率却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比如,1970??2000年,加拿大人力资本的年
?
均增长率仅为1??7%(Gu&Wong,2008)。2005许多研究表明,1994年为中国经济结构2006的转折点(见Fleisheretal,2010等)。人
2007
力资本的变化似乎也体现同样的趋势,??????数据来源:根据本研究成果以及相关论文计算整理而来。
1994年以后,中国人力资本增长开始加快,1985??1994年,年均增长5??11%,而1995??2007年,年均增长达7??49%。
男性的人力资本总量高于女性的人力资本总量,并且差距有逐渐扩大的趋势(见图1)。一个原因是,中国劳动法规定的女性退休年龄早于男性(女性退休年龄为55岁,男性退休年龄为60
&
岁),因此男性有更多的时间在市场中获得收入,因而终生收入要高于女性。另外,男性的受教育
?
从名义终生收入到实际终生收入的折算中,城镇和农村分别以各自的消费物价指数折算。因为我们估算的收入数据是
没有扣除物价因素的,因此,名义的人力资本的增长还包括了物价因素的影响,而扣除了物价因素后的实际人力资本更能反映出人力资本的真实增长水平。用消费价格指数对名义人力资本进行平减存在一些问题,但目前找不到更好的平减指数,其它平减指数往往缺乏农村和城镇的数据。
#?&
这里的年均增长率是对每年的对数增长率取均值计算获得。
该年增长率为实际GDP的年对数增长率的均值。使用名义GDP和实际GDP指数折算得到实际GDP。数据来源于+中国
统计年鉴2008,表2??1、表2??5。
为了城乡一致,我们将农村男性和女性的工作年龄也定为60岁和55岁。因为农村女性工作年龄一般都超过55岁,我们的计算应该是低估了农村人力资本总量。
2010年第8期
水平要高于女性,而且,男女之间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这也直接影响了男女人力资本的总量。表2
年份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1985??2007年全国分性别的实际人力资本总量及指数(1985年=100)
实际人力资本总量(万亿元)26??9828??0329??4830??6131??6433??0234??3836??4239??4342??7344??6049??7755??8459??2164??6069??8174??3979??5585??6790??2696??24104??44113??15
男性实际人力资本总量(万亿元)
15??8516??6817??6318??6419??4020??5121??5522??9525??0227??1728??4531??7135??5737??9841??2644??5247??2950??2053??7056??2759??8564??2969??24
女性实际人力资本总量(万亿元)
11??1311??3511??8511??9712??2412??5112??8213??4714??4015??5716??1518??0620??2721??2323??3425??2927??1029??3531??9733??9936??3940??1543??91
人力资本总量指数100103??90109??27113??44117??28122??38127??42134??99146??13158??39165??32184??46206??97219??46239??44258??73275??71294??85317??52334??54356??72387??10419??40
男性人力资本总量指数100105??21111??18117??58122??39129??39135??96144??75157??83171??36179??45200??01224??37239??57260??29280??80298??30316??67338??72354??95377??53405??56436??77
女性人力资本总量指数100102??03106??54107??54110??00112??39115??24121??08129??46139??91145??18162??31182??18190??80209??72227??29243??53263??76287??31305??47327??06360??81394??65
????数据来源:根据本研究成果计算整理而来。
另外,根据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计算的实际收入增长率得到的实际人力资本水平与根据以劳动生产率增长率估算的实际收入增长率得到的人力资本的比较可见图2。
从图2可见,使用统计局公布的收入增长率计算的人力资本总量要高于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计算的人力资本总量。因此,用劳动生产率增长率得到的中国人力资本估算更为保守。使用这两种不同的收入增长率计算得到的人力资本的增长呈现相同的变动趋势,且增长速度非常接近。
(三)人均人力资本的分析
人力资本总量的增长可以由人口增加、人口结构变化(比如,退休人群的规模)、城乡流动(比如,从农村迁移到城镇地区)、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教育回报率的增加、在职培训及干中学的回报率提高等引起。为了更准确地获得中国人力资本的动态变化信息,我们计算了人均人力资本,即总的人力资本除以非退休人口(表3)。尽管人均人力资本也会受到人口的年龄分布的影响,但受总人口数的影响较小,因而更能反映人力资本的平均状况。
图3显示全国人均和男女人均人力资本变化趋势。1985、1995、2007年的人均人力资本依次为2??80万元、4??15万元、10??14万元。1985??2007年间,人均人力资本增加了2??6倍,而同期实际人均
李海峥等:中国人力资本测度与指数构建
图1??分性别的全国人力资本总量:
1985??2007年
??
图2??不同收入增长率计算得到
的人力资本总量比较??
GDP增长了6??8倍,远快于人均人力资本的增长。1985年以来,人均人力资本持续增长,特别是1995年之后,增长开始加快。1985??1994年,人均人力资本的年均增长率为3??9%,而1995??2007年间达到7??2%。后一时期的增长率几乎是前一时期的2倍。与其他国家如加拿大和美国相比,该增长率也是非常高的。加拿大人均人力资本增长率在1980??2000年期间为0,在2000??2007年期间为-0??20%(Gu&Wong,2008)。美国的人均人力资本在1994??2006年间也以接近于零的速度增长(Christian,2009)。如此高的人
图3??分性别的实际人均人力资本:1985??2007年??
均人力资本增长率源于中国1978年以来的快速经济增长、教育规模的扩大、向市场体制的转变(市场经济下人力资本能够实现更高的价值)以及大规模的城乡迁移。
(四)中国2008??2020年的人力资本水平
为了更好地了解未来中国人力资本的发展趋势,本文对2008??2020年的人力资本做了初步预测,即仅预测了不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的人口数变化,而其他的数据和参数保持在2007年的
?水平。因此,预测的人力资本的变化则主要反映了人口组成的改变。
人力资本总量将继续增加,但速度相比2008年前要慢得多,平均年增长率为0??61%。增长缓慢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首先,教育的回报率假设维持在2007年的水平,但在此之前教育回报率逐年都有增加,这对终生收入有较大影响。第二,独生子女政策将使得中国的人口增长放缓。分性别的实际人力资本总量与实际人均人力资本和全国人力资本总量有类似的增长趋势(见图4和图5)。
(五)人力资本的国际比较
表4列出了几个国家的人力资本估算结果,包括加拿大(Gu&Wong,2008)、新西兰(Leetal,2005)、挪威(Greaker&Liu,2008)、澳大利亚(Wei,2008)和美国(Christian,2009)。从人力资本总量来
我们预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在某种情形下人力资本一种长期趋势,即如果其他政策都不变,仅让人口按自然规律变化,则人力资本的增长会减缓。因而,我们的预测是提供一种情景分析。
?
2010年第8期
表??3??????
年份
全国
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
2??802??882??983??053??103??193??293??463??724??004??154??585??095??355??806??226??637??087??628??048??629??3610??14
实际人均人力资本、指数和实际人均GDP?
实际人均人力资本(万元)
男性3??143??273??413??533??613??763??914??144??494??845??065??576??186??527??027??507??998??509??119??5810??2611??0011??83
女性2??432??452??512??512??542??562??602??702??863??073??153??493??894??064??434??785??105??505??976??356??837??558??29
全国100102??54106??33108??66110??69113??86117??36123??30132??48142??62147??95163??35181??52190??86206??70221??88236??26252??34271??67286??78307??33333??70361??72
人均人力资本指数
男性100103??95108??50112??46114??96119??58124??59131??69142??88154??20161??10177??45196??67207??50223??50238??86254??39270??68290??05304??97326??50350??22376??48
女性100100??57103??36103??18104??37105??34106??75111??09117??55126??07129??50143??44159??88166??70182??13196??70209??80226??05245??60261??20280??59310??43340??59
实际人均GDP(元)858934104211601207125313681563178120142234245826862897311733803661399343944837534159646675
????注:实际人均GDP(1985年为基期)根据以当年价格计算的人均GDP和实际GDP指数折算获得。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8,表2??1、2??5,其他为本研究计算结果整理。
表4
国家
年份
估算涵盖人口年龄(岁)人均人力资本(万美元)人力资本总量(万亿美元)人力资本与GDP之比
加拿大200715??7460??7715??0811
人力资本的国际比较
挪威200615??67
新西兰200121??6522??55
2??388
0??356
美国.20060??80大于70212大于15
3??6210澳大利亚200118??65
20012??7430??7223
中国20064??3348??3318
20075??1657??5417??5
男0??60,女0??55
????注:表中人力资本总量与平均人力资本使用当年平均汇率折算。数据来自相关论文以及本文研究的结果。
?人均GDP为GDP除以全国总人口的值。
下载地址:中国人力资本测度与指数构建95.Doc
【】最新搜索
中国人力资本测度与指数构建
IBM经验谈之IBM的薪酬管理
2015超星尔雅课堂影视鉴赏答案《全网最完整》
72芦溪县教育局精准扶贫自查报告
人教版四年级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幼儿园大班上学期班务工作总结01
信号交叉口通过能力计算_图文
2008高考中最常见的错别字1000个
水平表面粗糙度检测办法(初稿)220
18七年级科学上册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力资本测度与指数构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4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64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