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产权控制下的私利行为及其治理——基于异质控制机制的研究述评
本文选题:终极产权 切入点:异质控制机制 出处:《华东经济管理》2014年04期
【摘要】:有学者通过追溯产权控制路径研究,发现很多国家的上市公司受到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终极控股股东通常通过金字塔股权结构、交叉持股和优先表决权的一股多票等方式实际控制着上市公司,对公司行使不对称的控制权与所有权,从而引起控制权私利行为等代理问题。文章从终极产权控制理论发展脉络出发,重点梳理和总结了双重股权结构、金字塔股权结构和交叉持股等三种异质终极产权控制机制下的控制权私利行为及其治理途径。
[Abstract]:Some scholars by tracing the path of property control, many countries found that control of the listed company is the ultimat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 The ultimate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usually by Pyramid ownership structure, cross ownership and voting rights a priority votes etc. the actual control of listed companies, ownership and control of the company to exercise the asymmetry, causing the agency problem 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 behavior. The ultimate property control development theory,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dual ownership structure, private benefits of control and management of the Pyramid equity structure and cross shareholding of three different ultimate property rights control mechanism.
【作者单位】: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71232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1172082;70902030;71372137)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YJC63024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CDJSK11002)
【分类号】:F830.91;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叶勇,胡培,何伟;上市公司终极控制权、股权结构及公司绩效[J];管理科学;2005年02期
2 冯旭南;李心愉;;终极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经济科学;2009年02期
3 冉明东;;论企业交叉持股的“双刃剑效应”——基于公司治理框架的案例研究[J];会计研究;2011年05期
4 魏勇强;;双重股权结构是公司资本结构的合理选择吗[J];特区经济;2012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饶茜;晏国菀;康康;;终极产权理论视角的股权性质与盈余管理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王雪梅;李阳阳;;第一大股东性质对经济增加值的影响效应[J];财会月刊;2012年06期
3 王正军;李秀丽;刘正;;控股股东对公司信息披露透明度的影响——来自深市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J];财会月刊;2012年08期
4 张兴亮;欧理平;;金字塔结构与会计盈余可靠性——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0年06期
5 冯旭南;陈工孟;;什么样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出现信息披露违规——来自中国的证据和启示[J];财贸经济;2011年08期
6 刘志远;毛淑珍;乐国林;;政府控制、终极控制人与上市公司债务期限结构[J];当代财经;2008年01期
7 陈红;杨凌霄;;我国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治理:现实困境及制度求解——基于双重委托代理理论的分析框架[J];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03期
8 于嘉;;终极控制权特征对股权资本成本影响的实证分析[J];东岳论丛;2011年06期
9 高闯;关鑫;;社会资本、网络连带与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控制权——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分析框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9期
10 甄红线;史永东;;终极所有权结构研究——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高闯;关鑫;;社会资本、网络连带与上市公司终极股东控制权——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一个分析框架[A];中国企业改革发展三十年[C];2008年
2 孙健;;终极控制权与超额现金持有[A];中国会计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册)[C];2007年
3 李亚;;基于股权结构的中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问题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4 王鲁平;康华;王伟;;终极控股股东、成长性与负债水平——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证据[A];中国会计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Qiu Yizheng;Pan Yueping;;Founding Family, Pyramid Structure and Debt Cost[A];2013年教育技术与管理科学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侯晓红;李刚;郭雅;;市场化程度、借款契约与公允价值计量选择——基于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中应用的实证研究[A];当代会计评论(第5卷第1期总第9期)[C];2013年
7 毕超;魏U嗗,
本文编号:1725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725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