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商业银行转型升级之路论信托业转型升级对策
本文选题:信托 + 机遇与挑战 ; 参考:《吉林金融研究》2015年11期
【摘要】:随着经济下行压力陡增,泛资管时代竞争加剧,利率市场化的不断推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信托业传统的依靠制度红利形成的优势正在丧失,盈利空间不断收窄,发展进入瓶颈期,信托业没有商业银行的网络布局优势,其出路何在成为中国金融理论与实践工作者争于寻找的答案。客观分析,当前对我国信托业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有利于信托发挥资产隔离天然优势,借助互联网实现发展转型,另一方面,信托发展又面临更大的信用风险、利率风险、经营风险和法律法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转型升级问题由来已久,在长期探索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信托业的出路是借鉴商业银行转型升级成功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积极打造成以品牌为基础、客户为中心的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大力开展投行、资产证券化和家族信托等创新型业务,加强品牌、人才建设,实现自身转型升级。
[Abstract]:With the sharp increase of the downward pressure of economy, the intensification of competition in the era of pan-capital management, the unceasing promotion of market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finance, the 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trust industry formed by institutional dividend is being lost, and the profit space is becoming narrower and narrower. In the bottleneck period of development, the trust industry does not have the advantage of network layout of commercial banks. Objectiv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re are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the trust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at present. On the one hand, it is advantageous for the trust to exert its natural advantage of asset isolation and realize the development transition with the help of the Internet. On the other hand, the trust development is faced with greater credit risk. Interest rate risk, operating risk and laws and regulations risk. China's commercial banks have a long history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nd have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in the long-term exploration process. Therefore, the way out for the trust industry is to learn from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commercial banks'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combin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accelerate the pace of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actively create a professional wealth management institution based on brands and customers, and vigorously develop investment banks. Asset securitization and family trust, such as innovative business, strengthening brand, talent building, to achieve their own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作者单位】: 中泰信托有限责任公司研究发展中心;紫金财富互联网金融研究院;
【分类号】:F832.33;F832.49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方良;;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对策措施[J];商场现代化;2010年14期
2 周勇;;我国银行业资产证券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8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齐佩金,刘英;关于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实证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俞贤同;营造良好的环境 促进信托业健康发展[J];福建金融;2002年11期
3 袁长明;浅探信托风险及其防范[J];财会月刊;2003年18期
4 卢礼强;借鉴西方经验 完善我国信托制度[J];南方金融;2003年06期
5 刘萍;中国信托业:困境、出路与发展[J];经济师;2005年02期
6 李庆民;;谈信托制度本土化[J];商业时代;2006年34期
7 谢爱辉;;信托业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策略[J];新西部;2006年12期
8 李震;;促进信托业健康发展应有新思维[J];中国投资;2009年04期
9 齐佩金;陈文斌;;现代信托制度的发展[J];经济管理;2009年10期
10 刘叔肄;;信托机理在反贪腐工作中的运用[J];山西财税;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项志友;;用信托制度重构国企产权结构初探[A];第三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2 项志友;;用信托制度重构国企产权结构初探[A];贵州法学论坛第三届文集[C];2001年
3 谈李荣;;信托型私募股权基金的制度框架、运作机制与法律规制[A];中国商法年刊(2008):金融法制的现代化[C];2008年
4 徐建;陈喻伟;;多产权商业物业管理中信托合同的运用[A];中国合同法论坛论文汇编[C];2010年
5 李发嘉;;进口押汇及其信托收据的有关法律问题探讨[A];第三届中国律师论坛论文集(实务卷)[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凝聚共识找准定位 开拓创新再造辉煌[N];证券时报;2005年
2 马宏建;信托业应尽快确立独特的盈利模式[N];中国改革报;2006年
3 闻涛;中国信托业呼唤公募希望自赎[N];证券日报;2006年
4 金立新;以什么视角看信托[N];金融时报;2006年
5 FN记者 金立新;社会关注度提升 信托研究悄然兴起[N];金融时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曲瑞雪 王南 尚志新;登记缺位 信托冒险前行[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徐天晓;龙湖地产掌门人分家引入信托手段 折射信托业服务功能渐渐觉醒[N];证券日报;2012年
8 记者 李茜;信托“刚性兑付”紧箍咒或被打破[N];上海金融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徐天晓;四大热点温故信托业2012[N];证券日报;2013年
10 记者 胡萍;信托2013:构建符合市场的业务模式[N];金融时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礼平;中外信托制度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历建明;信用视角下的信托制度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06年
2 方媛;信托制度下有限责任公司隐名出资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王晓东;附担保公司债信托制度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4 库欢;论我国诉讼信托制度的构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5 温雅丽;从信托制度的历史演进看我国信托制度的完善[D];中国人民大学;2005年
6 禹玉兰;信托制度的历史演变及其现代应用[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7 黄玉龙;信托制度变迁比较分析[D];湖南大学;2006年
8 王家全;论信托制度在我国的本土化及其应用[D];贵州大学;2007年
9 张南;我国信托制度下资产管理模式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杨春蓉;信托公司股权结构与其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15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815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