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从民国邮票看孙中山的“国父”形象

发布时间:2018-06-06 14:41

  本文选题:孙中山 + 邮票 ; 参考:《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2期


【摘要】:孙中山是著名的革命家,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民国时期的邮票上的孙中山形象,展示了他成为"国父"的过程,及"国父"形象对于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国民党政权大量发行孙中山像邮票也有巩固统治的目的。
[Abstract]:Sun Zhongshan was a famous revolutionary who led the Revolution of 1911, overthrew the feudal autocratic monarchy and established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image of Sun Zhongshan on the stamp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shows the process of his becoming the "father of the nat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image of the "father of the nation" to the national spirit. The Kuomintang regime also issued a large number of Sun Zhongshan stamps to consolidate its rule.
【作者单位】: 天津博物馆;
【分类号】:G894;K8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庆科;关于抗战时期台湾革命同盟会的几个问题[J];中共党史研究;2000年02期

2 刘加洪;试论台湾客家人对中华民族的贡献[J];嘉应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3 高尚举;试论光复之初台湾行省的建立[J];聊城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5期

4 茂钦;“台独”逆史[J];文史精华;2000年12期

5 余科杰;;台湾与苏联的秘密接触[J];百年潮;2000年02期

6 李仲元,陈仕平,龙心刚;海峡两岸人民共同抗日与台湾光复[J];军事历史研究;2001年02期

7 郑坚;寻访台湾抗日义勇队故迹[J];台声;2001年06期

8 王生怀;抗战时期台湾同胞对收复台湾的贡献[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9 宫炳成;冷战后台湾因素对中、美、日关系的影响[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10 ;浏阳人在台湾[J];华商;2002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茹;;台湾光复初期的政治参与——以“省参议会”为例[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林仁川;;闽台同心 抗击日寇 建设台湾[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陈小冲;;1943~1945年台湾光复前后史事述论[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褚静涛;;台湾革命同盟会与台湾光复[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林剑华;;从国内报刊的相关报道看光复后台湾的接收[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玉国;;厦门大学与台湾光复[A];台湾建省与抗日战争研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暨台湾建省1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7 张高陵;;“二·二八”事件后的台湾知识分子[A];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C];2007年

8 汪小平;;战后台湾的法律地位与美国对台政策(1945~1949)[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C];2002年

9 杜继东;;台湾“二二八事件”研究综述[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3年卷[C];2003年

10 王晓华;;台湾光复后的军事接收问题及其后果[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傅 勘;台湾抗日:青山青史未能忘[N];中国艺术报;2005年

2 朱佳木;纪念台湾光复 促进祖国统一[N];光明日报;2005年

3 (任孟山);纪念台湾光复 重温历史荣耀[N];华夏时报;2005年

4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台湾光复六十周年[N];人民日报;2005年

5 记者 陈键兴;台湾光复一甲子 岛内各界举行形式多样纪念活动[N];人民日报;2005年

6 记者 王坤宁;“台湾文献史料”官方馆藏编面世[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7 卢志明 颜艺芬 阙元凤 沉玉;两岸三通最早从厦门起航[N];厦门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颜军 包国俊;台湾光复是两岸中国人共同的光荣[N];中国国防报;2005年

9 记者 赵博邋陈斌华;纪念台湾光复,堂堂正正做“骄傲的中国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台湾中国统一联盟文宣部长 戚嘉林;纪念台湾光复65周年之历史意义[N];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凯;台湾威权体制下的知识分子[D];复旦大学;2008年

2 李秘;中间权力网络与台湾的民主进程[D];复旦大学;2010年

3 余依婷;台湾中药科技发展史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1年

4 程代勒;从文化变迁看二十世纪台湾水墨画发展进程[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5 吴仁华;台湾光复初期教育转型研究(1945-1949)[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6 巴殿君;冷战后日本对台湾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邓文;雷震与战后台湾社会运动[D];武汉大学;2010年

8 周典恩;清代台湾拓垦中的族群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9 罗春寒;清代台湾平埔族文化变迁之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10 马丽玲;教育政策与台湾1950-60年代文学[D];吉林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文正;新加坡与台湾关系(1965-2007)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徐克飞;台湾政治认同的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3 李清顺;台湾陈姓的影响及其族源探析[D];郑州大学;2004年

4 隋丕宁;论台湾的台湾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朱伟;从“依侍主义”到“新合作主义”:台湾地方派系的嬗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管苗雨;“台湾意识”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7 杨小霞;抗战时期国民党直属台湾党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8 张元;抗日与复台—国民党直属台湾党部研究(1940-1945)[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9 毛彬彬;台湾民主化发展历程中的美国因素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10 虞乐仲;知识分子与台湾的政治民主化[D];浙江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9869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19869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5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