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
[Abstract]: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of China,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economic growt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urbanization, but the adjust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faster than tha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which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On this bas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to speed up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作者单位】: 合肥学院经济系;哈尔滨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分类号】:F29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素;贺娅萍;;经济高速发展中的城镇化影响因素[J];财经科学;2011年11期
2 曾芬钰;城市化与产业结构优化[J];当代经济研究;2002年09期
3 刘艳军;李诚固;;东北地区产业结构演变的城市化响应机理与调控[J];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4 王领;;基于VAR系统的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上海1978-2009年数据为例[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9期
5 郭松;;我国城市化水平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08期
6 段瑞君;安虎森;;中国城市化和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03期
7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张平;刘霞辉;张晓晶;陈昌兵;;中国可持续增长的机制:证据、理论和政策[J];经济研究;2008年10期
8 吴福象;刘志彪;;城市化群落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来自长三角16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9 温铁军;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与相关制度问题[J];开放导报;2000年05期
10 汪冬梅,刘廷伟,王鑫,武华光;产业转移与发展:农村城市化的中观动力[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3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解光云;述论古典时期雅典城市的商业经济[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5期
2 陈雪莲;我国城市化进程问题的探讨[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3 王文甫;罗淳;;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模式比较及路径选择——城镇化与非农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5期
4 许颜杰;马维鸽;;民国以来的乡村发展理论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5 臧卫强;段汉明;刘菊梅;;银川平原城市发展动力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6 侯小卫;;我国东、中、西及东北4大地区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7 刘爱英;姚丽芬;李庆辰;;我国城镇化水平和经济发展关系的协整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4期
8 易培强;;保经济增长要坚持节约资源的发展方针[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9 刘吕红;;中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路径研究[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10 陈昌盛;许召元;崔小勇;;Migrant workers' citizenization creates demand for consumption[J];China Economist;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曾永寿;;中国转型发展的基本问题、突破口和成本化解载体——发展成本化解理论再探[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强;伍世代;李婷婷;;区域城市化演进的能源消费响应机理[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陈甬军;;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城市化的影响与对策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新中国建国60周年(2009)[C];2009年
4 张祥建;郭岚;;我国现代都市圈的发展模式、路径选择及政策建议[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5 吴福象;;冲突与和谐——基于长三角产业同构和投资趋同的实证研究[A];2008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骆江玲;;城镇化研究综述[A];现代化的特征与前途——第九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王海龙;黄明;;辽宁工业化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的实证分析[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8 张进洁;沈体雁;郭秀丽;侯敏;;中国城市化动力机制研究及其政策影响分析[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郭杰;杨永春;;转型期成都城市制造业空间分布变动研究[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and Evolu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of Guanzhong City-regions[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武民;乡村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4 傅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马仁锋;创意产业区演化与大都市空间重构机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洪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利益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存贵;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产业合作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10 段向云;物流企业低碳化发展的影响机理与运营机制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超;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和强;新泰市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梁潇;产业结构演变与城市化的互动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于德才;庄河市建设北黄海地区中心城市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何万仲;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因分析及历史反思[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张国建;盐城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曾治华;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公共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袁小英;广东省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发展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9 胡观敏;城市化进程中“资源诅咒”的理论、模型及中国的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刘方宇;长三角产业发展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远权;刘建锋;杨丹;;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度测度研究——以三峡库区为个案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李金昌;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计量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9期
3 姜爱林;城镇化与工业化互动关系研究[J];财贸研究;2004年03期
4 张燕;吴玉鸣;;中国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时空耦合协调机制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6期
5 周一星,曹广忠;改革开放20年来的中国城市化进程[J];城市规划;1999年12期
6 董黎明;90年代中国城市超前发展战略透视[J];城市;1999年03期
7 孙永正;城市化滞后的八大弊端[J];城市问题;1999年06期
8 杨宜勇;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问题及其对策[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3年05期
9 黄晓军;黄馨;李诚固;;东北三省城市化水平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偏差分析及地域差异[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0年05期
10 樊杰,田明;中国城市化与非农化水平的相关分析及省际差异[J];地理科学;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琳;崔启东;唐志丹;;辽宁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协调度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18期
2 陈建国;提高经济效益的几个问题[J];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3 王小鲁 ,夏小林;加速城市发展应与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结合起来[J];经济研究参考;1999年A5期
4 叶莉,方燕峰;河北省产业结构调整对劳动力需求总体影响的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5 宋金田;朱静;;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性分析——以四川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6 余祖松;许惠煌;;我国能源利用效益的计量经济模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章尺木;李明;;地方保护与合作:基于产业结构趋同的经济学[J];财经科学;2007年03期
8 王彦靓;徐华君;;乌鲁木齐市城市化发展进程及其因素影响浅述[J];消费导刊;2008年05期
9 人行西宁中支课题组;刘永合;李新鹏;;青海省劳动生产率问题探析[J];青海金融;2008年02期
10 王飞;朝纯;;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8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峰;;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和谐度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党耀国;刘思峰;叶耀军;;农业产业化经营评价指标体系及数据模型[A];2001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耿安朝;;区域循环经济体系及其产业结构的生态重组研究[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4 刘泽双;苏大伟;甄翠;;基于产业结构的城乡统筹劳动力配置模型[A];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刚;周静;邹飞燕;;湖北城乡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性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陈万义;;产业结构的演化分析[A];2001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张敦富;朱坚真;窦杰;;西部大开发中的基础设施投资与产业结构相适应门题研究[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8 苏珍;;统筹区域土地利用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A];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2006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赵晶;李铭禄;陈安;;我国工业能源生产率变动影响分析[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苗敬毅;;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典型相关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志良;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N];贵州日报;2007年
2 张长荣 记者 蒋维胜;长江水带动空调转[N];中国质量报;2010年
3 杜鹃;左权着力发展低碳经济促转型[N];山西日报;2010年
4 张晔 朱波;通州产业结构着眼低碳转型[N];科技日报;2010年
5 哈尔滨工程大学 李国龙;调整我省产业结构 建设节约型社会[N];黑龙江日报;2010年
6 南方日报记者 黄倩蔚 见习记者 高国辉;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落后日本40年[N];南方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严芝;环境污染向长三角亮起黄灯[N];财经时报;2004年
8 朱蕾;目标:全球先锋城市[N];中国房地产报;2007年
9 王之泰;研究物流产业结构问题带有紧迫性[N];现代物流报;2007年
10 北京大军经济观察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郑现莉;依附型产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难[N];消费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汤晓莉;郑州市经济转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徐向国;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进程与测度体系的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3 胡春林;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成长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4 徐君;基于熵理论的资源型城市转型与产业演替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5 鞠晴江;基础设施与区域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6 贾彦利;中国区域政策对区域差距影响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6年
7 何永贵;基于循环经济的梯度推移和扩散理论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8 王双玲;日本大都市圈的产业转移与地域演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王庆丰;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10 王晓辉;中国产业结构的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分析[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明;北京市外贸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0年
2 韩晓娜;产业结构演进与新疆经济增长的特征分析[D];新疆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方清;运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上海产业结构的协调性[D];同济大学;2006年
4 孟苗;我国金融资产结构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5 杨海琛;内蒙古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互动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6 丁正源;基于产业结构的城市功能分析[D];浙江大学;2008年
7 张杰;广东省的就业结构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静;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合理差距的统计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07年
9 郑程;教育—就业结构与就业—产业结构双联动:缓解劳动力市场结构性矛盾的新视角[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孙起翔;促进就业的税收政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989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2498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