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寿险业偿付能力额度相关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14 10:14
【摘要】: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是指寿险公司在任何时候履行其保险合同下的到期义务的能力。由于偿付能力的大小事关保险公司的营运资格、能否履行其对保户的承诺、乃至整个保险业的健康持续的发展,因此无论是对保险业监管机构、现在及潜在的保户、还是保险公司自身来说,偿付能力都至关重要。但是影响偿付能力的因素非常多,使得直接对其评估十分复杂,高昂的评估成本也降低了其可行性。故在实际操作中转而评估偿付能力的一个整体指标,即偿付能力额度。所以如何计算出一个合理的偿付能力额度并将其作为一种工具,对于整个保险业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对寿险业的传统业务提出了最优偿付能力额度模型,给出了一个使得相关的最优问题可解的充分条件,证明了此最优问题解的存在惟一性,并给出了一个近似解。相比之前大部分基于固定利率的研究,本文提出的最优偿付能力额度模型具有与市场一致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计算出的偿付能力额度的适用性。最后本文通过数值实例分析了三种重要的寿险业务,揭示了我国现行的偿付能力额度计算方法中的确存在着对风险不够细分的缺点。相比之下,本文提出的最优偿付能力额度模型能够在死亡率波动风险方面针对不同风险程度的保险业务提出量身定做的偿付能力额度,合理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因此本文的量化方法对我国保险业监管机构和保险公司在优化偿付能力相关指标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24;F84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修平;;我国寿险企业偿付能力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7期

2 李祥君;欧盟非寿险业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及其发展动态[J];财经科学;2002年S2期

3 刘耘,范文东;直面冲击 迎接挑战──浅议加入WTO对佛山寿险业的冲击及对策[J];南方金融;2001年08期

4 李祥君;欧盟非寿险业的偿付能力监管及对中国保险监管的启示[J];金融会计;2003年02期

5 廖业华;十个观念的强弱 关系福建中保寿险业的兴衰[J];福建金融;1998年01期

6 杨大祖,李玲;加强闽台寿险业交流与合作问题的探讨[J];福建金融;1998年07期

7 苏葵,邹嘉;寿险业财务管理亟待加强[J];吉林财税;1998年08期

8 黄丽,杨生斌;陕西寿险业发展浅析[J];西安金融;1998年03期

9 古斋;1998年世界保费统计资料[J];中国保险;2000年01期

10 李淑萍,崔学军;浅谈寿险业的战略选择及其发展思路[J];审计与经济研究;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建祥;;浙江省寿险业规范经营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实务卷)[C];2010年

2 张艳辉;;我国寿险业的进入规制与市场结构[A];2002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胡德敏;;对于中国加入WTO后寿险业的完善与发展的一些思考[A];2002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祝认;;合规经营 不断创新 努力推进北京寿险业又好又快的发展[A];一个行业 一种观念——北京保险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获奖征文集[C];2009年

5 韩光;;竞争·合作·共赢——关于寿险行业通过竞合实现共同发展的探讨[A];“竞争、合作与发展”保险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05年

6 徐晖;;我国寿险增长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性分析——以山东省为例[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滕帆;;中国非寿险业现金流量风险度量:基于ES和NRR的估计[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居春光;;人口老龄化与寿险业的发展[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赵波;;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坚持科学有效监管 促进北京人身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纪念北京保险业改革开放30周年[A];一个行业 一种观念——北京保险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获奖征文集[C];2009年

10 宋刚端;;我国寿险营销体制创新模式选择[A];山东省保险学会2008年“改革·创新·提高保险竞争力”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盛岚;寿险业竞进入“后产品”时代[N];发展导报;2004年

2 岳瑞芳;国内寿险业“喜忧参半”[N];科技日报;2004年

3 李静;寿险业需要进一步提升形象[N];经济日报;2008年

4 记者 杨林;标普将亚太寿险业展望调至“负面”[N];中国保险报;2009年

5 曹青杨;非典警醒寿险业[N];中国保险报;2003年

6 日本日生基础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沙银华;日本税制改革打击寿险业[N];中国保险报;2010年

7 增江;浅谈寿险业的区域收展[N];中国保险报;2005年

8 冯世龙 祖兆林;银行降息周期 寿险业面临挑战[N];中国保险报;2009年

9 记者 张兰;我国寿险业核心优势逐步显现[N];金融时报;2009年

10 阚威;浅谈寿险业预定利率市场化[N];中国保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粟芳;中国非寿险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1年

2 李薇;中国寿险业经营风险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3 吴祥佑;论汇率利率联动与寿险经营稳定性[D];厦门大学;2009年

4 刘璐;中国寿险业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5 姜楠;中国寿险利益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谢介人;台湾地区保险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7 洪明仁;两岸寿险业企业策略、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规划策略对组织绩效影响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王少群;中国保险业整体性风险的分析与管理[D];天津大学;2008年

9 陈旭晖;寿险公司资产配置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欧阳青东;中国保险业交易成本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丽娟;论寿险业偿付能力管理[D];湖南大学;2003年

2 雷媛;我国非寿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的比率模型[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武力;我国寿险业发展模式的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4 李杨琴;预定利率市场化及其对我国寿险业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王博;我国寿险业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王剑;美国运用风险基础资本衡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7 戴贵森;中国寿险业的经营环境及发展趋势[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李湘华;新旧准则下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张钦;我国寿险业长寿风险证券化策略探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10 孙鹏远;我国财险公司法定偿付能力额度的容忍破产概率分析[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54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2754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cde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