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险业偿付能力额度相关问题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224;F842.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丁修平;;我国寿险企业偿付能力财务预警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07期
2 李祥君;欧盟非寿险业的偿付能力监管制度及其发展动态[J];财经科学;2002年S2期
3 刘耘,范文东;直面冲击 迎接挑战──浅议加入WTO对佛山寿险业的冲击及对策[J];南方金融;2001年08期
4 李祥君;欧盟非寿险业的偿付能力监管及对中国保险监管的启示[J];金融会计;2003年02期
5 廖业华;十个观念的强弱 关系福建中保寿险业的兴衰[J];福建金融;1998年01期
6 杨大祖,李玲;加强闽台寿险业交流与合作问题的探讨[J];福建金融;1998年07期
7 苏葵,邹嘉;寿险业财务管理亟待加强[J];吉林财税;1998年08期
8 黄丽,杨生斌;陕西寿险业发展浅析[J];西安金融;1998年03期
9 古斋;1998年世界保费统计资料[J];中国保险;2000年01期
10 李淑萍,崔学军;浅谈寿险业的战略选择及其发展思路[J];审计与经济研究;199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施建祥;;浙江省寿险业规范经营与可持续发展[A];中国保险学会第二届学术年会入选论文集(实务卷)[C];2010年
2 张艳辉;;我国寿险业的进入规制与市场结构[A];2002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胡德敏;;对于中国加入WTO后寿险业的完善与发展的一些思考[A];2002年上海市保险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4 李祝认;;合规经营 不断创新 努力推进北京寿险业又好又快的发展[A];一个行业 一种观念——北京保险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获奖征文集[C];2009年
5 韩光;;竞争·合作·共赢——关于寿险行业通过竞合实现共同发展的探讨[A];“竞争、合作与发展”保险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集[C];2005年
6 徐晖;;我国寿险增长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性分析——以山东省为例[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滕帆;;中国非寿险业现金流量风险度量:基于ES和NRR的估计[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居春光;;人口老龄化与寿险业的发展[A];中国保险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赵波;;切实履行监管职责 坚持科学有效监管 促进北京人身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纪念北京保险业改革开放30周年[A];一个行业 一种观念——北京保险业“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获奖征文集[C];2009年
10 宋刚端;;我国寿险营销体制创新模式选择[A];山东省保险学会2008年“改革·创新·提高保险竞争力”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盛岚;寿险业竞进入“后产品”时代[N];发展导报;2004年
2 岳瑞芳;国内寿险业“喜忧参半”[N];科技日报;2004年
3 李静;寿险业需要进一步提升形象[N];经济日报;2008年
4 记者 杨林;标普将亚太寿险业展望调至“负面”[N];中国保险报;2009年
5 曹青杨;非典警醒寿险业[N];中国保险报;2003年
6 日本日生基础研究所主任研究员 沙银华;日本税制改革打击寿险业[N];中国保险报;2010年
7 增江;浅谈寿险业的区域收展[N];中国保险报;2005年
8 冯世龙 祖兆林;银行降息周期 寿险业面临挑战[N];中国保险报;2009年
9 记者 张兰;我国寿险业核心优势逐步显现[N];金融时报;2009年
10 阚威;浅谈寿险业预定利率市场化[N];中国保险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粟芳;中国非寿险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研究[D];上海财经大学;2001年
2 李薇;中国寿险业经营风险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3 吴祥佑;论汇率利率联动与寿险经营稳定性[D];厦门大学;2009年
4 刘璐;中国寿险业效率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5 姜楠;中国寿险利益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6 谢介人;台湾地区保险服务业国际竞争力分析[D];厦门大学;2009年
7 洪明仁;两岸寿险业企业策略、企业文化、人力资源规划策略对组织绩效影响之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8 王少群;中国保险业整体性风险的分析与管理[D];天津大学;2008年
9 陈旭晖;寿险公司资产配置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10 欧阳青东;中国保险业交易成本制度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丽娟;论寿险业偿付能力管理[D];湖南大学;2003年
2 雷媛;我国非寿险公司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的比率模型[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3 武力;我国寿险业发展模式的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4 李杨琴;预定利率市场化及其对我国寿险业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王博;我国寿险业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6 王剑;美国运用风险基础资本衡量保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1年
7 戴贵森;中国寿险业的经营环境及发展趋势[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8 李湘华;新旧准则下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额度比较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9 张钦;我国寿险业长寿风险证券化策略探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10 孙鹏远;我国财险公司法定偿付能力额度的容忍破产概率分析[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7548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2754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