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本保全的可转债问题研究
【学位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F832.51;F275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1.2 基本概念的界定
1.2.1 资本保全
1.2.2 公司债券与可转换债券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1.3.1 研究方法
1.3.2 研究框架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基于相关理论的资本保全研究综述
2.1.1 基于成本补偿理论的资本保全研究
2.1.2 基于收益理论的资本保全研究
2.1.3 基于产权理论的资本保全研究
2.2 可转债发行动机的文献综述
2.2.1 可转债发行动机的主要理论与假说
2.2.2 可转债发行动机的实证研究
2.3 可转债股权稀释的研究综述
2.3.1 股权稀释的内涵及量化
2.3.2 可转债股权稀释的影响因素
2.4 资本保全下可转债研究综述
2.4.1 控制权与可转债融资
2.4.2 股东收益与可转债融资
2.5 研究评述与启示
第3章 资本保全下可转债问题的理论分析
3.1 可转债资本保全的理论基础
3.1.1 权益理论
3.1.2 成本补偿理论
3.1.3 经济学收益理论
3.1.4 相关融资理论
3.2 可转债资本保全的内容分析
3.2.1 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保全
3.2.2 控制权的保全
3.2.3 收益权的保全
3.3 可转债资本保全的机制分析
3.3.1 外部制度环境
3.3.2 非正式制度
3.3.3 公司治理
3.3.4 会计信息质量
第4章 资本保全下可转债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4.1 可转债的属性
4.2 可转债市场的现状描述
4.2.1 国际可转债市场的发展与概况
4.2.2 我国可转债市场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4.3 资本保全下可转债存在的主要问题
4.3.1 可转债融资的大股东利益侵占动机明显
4.3.2 股权稀释较严重,损害现有股东的利益
4.3.3 可转债存续期逐短,使之成为股权融资的替代品
4.3.4 可转债融资规模日趋增大,企业疏于防范融资风险
4.3.5 可转债资会成本计算不准确,不符合成本补偿的要求
4.3.6 可转债转股价格与股利政策相辅相成,为大股东“掏空”提供新途径
第5章 可转债融资的大股东利益侵占动机存在性研究
5.1 假设提出
5.2 研究设计
5.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5.2.2 研究方法与检验模型
5.3 实证结果与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5.3.2 分组检验分析
5.3.3 回归结果分析
第6章 可转债融资的大股东利益侵占动机的影响因素研究
6.1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
6.1.1 市场化进程对可转债融资的大股东利益侵占动机的影响
6.1.2 经济周期对可转债融资的大股东利益侵占动机的影响
6.1.3 外源融资约束对可转债融资的大股东利益侵占动机的影响
6.1.4 所有权控制方式对可转债融资的大股东利益侵占动机的影响
6.1.5 金字塔结构对可转债融资的大股东利益侵占动机的影响
6.1.6 股权结构对可转债融资的大股东利益侵占动机的影响
6.1.7 董事会特征对可转债融资的大股东利益侵占动机的影响
6.1.8 管理层特征对可转债融资的大股东利益侵占动机的影响
6.1.9 会计信息质量对可转债融资的大股东利益侵占动机的影响
6.2 研究设计
6.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6.2.2 模型构建及变量定义
6.3 实证结果与分析
6.3.1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3.2 单因素回归及结果分析
6.3.3 多因素回归及结果分析
6.3.4 稳健性检验
第7章 可转债股权稀释问题研究
7.1 可转债股权稀释的形成原理
7.1.1 可转债股权稀释的内涵
7.1.2 可转债股权稀释的形成
7.2 可转债股权稀释影响因素
7.2.1 宏观环境因素
7.2.2 标的股票因素
7.2.3 所有权结构因素
7.2.4 会计信息质量因素
7.2.5 公司股利政策因素
7.2.6 公司特征因素
7.3 可转债股权稀释影响因素实证检验
7.3.1 假设提出
7.3.2 实证研究设计
7.3.3 实证研究结果
第8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资本保全下规范可转债行为的政策建议
8.2.1 加强外源融资管理
8.2.2 优化股权结构
8.2.3 充分发挥董事会的监管职能
8.2.4 优化职业经理人市场,完善管理层的聘任机制
8.2.5 增强信息透明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8.2.6 规范现金股利支付行为
8.3 本文的研究局限性
8.4 未来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部分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桂峰,欧阳令南;高额现金股利、可转换债券融资与市场效率——基于西宁特钢的案例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4年06期
2 谷澍;论产权分离模式与企业资本保全[J];财经问题研究;1995年01期
3 袁艳红;;资本保全与收益理论再探[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年06期
4 易玄;谢志明;唐剑丽;;制度环境、政治关系与会计信息质量——来自中国民营上市公司的检验[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1期
5 柳斐;;演进资本保全理论与财务会计理论创新[J];财务与会计;2006年17期
6 吕珍玉;谢刚;;控制权收益视角下的我国可转债发行动机模型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5期
7 张保华;;资本维持原则解析——以“维持”的误读与澄清为视角[J];法治研究;2012年04期
8 祝继高;张乔;汤谷良;;可转换债券:融资工具还是制度安排——基于贝恩资本投资国美电器可转换债券的案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5期
9 高闯;郭斌;;创始股东控制权威与经理人职业操守——基于社会资本的“国美电器控制权争夺”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2年07期
10 刘峰,贺建刚,魏明海;控制权、业绩与利益输送——基于五粮液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04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范建华;股票市场稳定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靖;定向增发中的控股股东行为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冯玥;可转换债券融资的博弈均衡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路静敏;基于破产风险的可转换债券融资决策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唐立新;我国企业可转换债券定价与投资行为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358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2835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