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上市公司送转股信号传递效应分析

发布时间:2020-11-14 09:51
   从信号传递假说出发,实证检验上市公司送转股信号传递效应假说在我国的解释力。用事件研究法研究送转股预案公告期累计超额收益,结果显示在送转股预案公告期有送转股公司累计超额收益显著为正,且高于无送转股公司,但其长期累计超额收益下降且低于无送转股公司,说明我国上市公司的送转股行为不符合信号传递假说;用剩余收益模型(RIM)估计公司在送转股预案公告时的内在价值,结果显示上市公司的价值普遍被高估,在长期其股票价格会向真实的内在价值回归,因而股票价格会降低,长期没有累计超额收益,从公司价值角度解释了信号传递效应失灵的原因。
【部分图文】:

现金股利,公司,公告日


aar1代表只送转股公司AR,aar2代表既无送转股又无现金股利公司AR。从图5可以看出,在公告日前后,aar1高于aar2,但在公告日,aar2大幅上升且超过aar1,说明投资者对股利分配并无偏好,不分配股利的公司在公告日的AR高于只送转股公司。图1有送转股公司和无送转股公司AR图2有送转股公司和无送转股公司长期CAR图3送转股加现金股利和只分配现金股利公司AR图4送转股加现金股利和只分配现金股利公司长期CAR图5只送转股和既无送转股又无现金股利公司AR图6只送转股和既无送转股又无现金股利公司长期CAR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01-0.002-4-3-2-101234aar1aar20.00350.00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050.0000-0.0005-0.0010-0.0015-0.0020aar1aar20.00200.00150.00100.00050.0000-0.0005-0.0010aar1aar20.0060.0040.0020.000-0.002-0.004-0.006-4-3-2-101234aar1aar20.00250.00200.00150.00100.00050.0000-0.0005-0.001001236791012aar1aar2451180.0200.0150.0100.0050.00-0.005-4-3-2-10123aar1aar201235679101241180123567910124118

公司,现金股利,公告日


送转股和既无送转股又无现金股利组,并在组内比较其AR及CAR。若有送转股的公司CAR都高于无送转股的公司,说明在事件期有超额收益。接下来计算长期CAR,本文把长期界定为事件日后12个月,计算有送转股公司每月平均CAR,将每月平均CAR加总计算未来12个月的CAR。与计算短期CAR一样,为了排除公司基本面特征及现金股利对超额收益的影响,把样本分为三组进行比较。根据信号传递假说,有送转股公司的长期CAR也应该高于无送转股公司,否则信号传递假说不能解释送转股行为。图1为有送转股公司和无送转股公司[-3,3]事件期每日的AR,横轴代表天数,纵轴代表AR,aar1代表送转股公司AR,aar2代表无送转股公司AR,图3、图5同。从图1可以直观地看出aar1高于aar2,即有送转股公司公告期前后三天,其超额收益为正,且高于无送转股公司。图3为送转股加现金股利公司和只分配现金股利公司[-3,3]事件期每日的AR,aar1代表送转股加现金股利公司AR,aar2代表只分配现金股利的公司AR。从图3可以直观地看出aar1高于aar2,特别是在公告日,aar1大幅上升,aar2却大幅下降,说明投资者并不十分喜欢现金股利。图5为只送转股公司和既无送转股又无现金股利公司[-3,3]事件期每日的AR,aar1代表只送转股公司AR,aar2代表既无送转股又无现金股利公司AR。从图5可以看出,在公告日前后,aar1高于aar2,但在公告日,aar2大幅上升且超过aar1,说明投资者对股利分配并无偏好,不分配股利的公司在公告日的AR高于只送转股公司。图1有送转股公司和

公司,现金股利,公告日


r1高于aar2,特别是在公告日,aar1大幅上升,aar2却大幅下降,说明投资者并不十分喜欢现金股利。图5为只送转股公司和既无送转股又无现金股利公司[-3,3]事件期每日的AR,aar1代表只送转股公司AR,aar2代表既无送转股又无现金股利公司AR。从图5可以看出,在公告日前后,aar1高于aar2,但在公告日,aar2大幅上升且超过aar1,说明投资者对股利分配并无偏好,不分配股利的公司在公告日的AR高于只送转股公司。图1有送转股公司和无送转股公司AR图2有送转股公司和无送转股公司长期CAR图3送转股加现金股利和只分配现金股利公司AR图4送转股加现金股利和只分配现金股利公司长期CAR图5只送转股和既无送转股又无现金股利公司AR图6只送转股和既无送转股又无现金股利公司长期CAR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01-0.002-4-3-2-101234aar1aar20.00350.00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050.0000-0.0005-0.0010-0.0015-0.0020aar1aar20.00200.00150.00100.00050.0000-0.0005-0.0010aar1aar20.0060.0040.0020.000-0.002-0.004-0.006-4-3-2-101234aar1aar20.00250.00200.00150.00100.00050.0000-0.0005-0.001001236791012aar1aar2451180.0200.0150.0100.0050.00-0.005-4-3-2-10123aar1aar20123567910124118012356791012411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徐寿福;徐龙炳;;信息披露质量与资本市场估值偏误[J];会计研究;2015年01期

2 肖淑芳;彭云华;;股票股利与公积金转增的长期超额收益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3 饶品贵;岳衡;;剩余收益模型与股票未来回报[J];会计研究;2012年09期

4 孔小伟;;股本转增与投资者基础:来自中国股市的证据[J];投资研究;2011年12期

5 薛祖云;刘万丽;;中国上市公司送转股行为动因的实证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何涛,陈小悦;中国上市公司送股、转增行为动机初探[J];金融研究;2003年09期

7 魏刚;中国上市公司股票股利的实证分析[J];证券市场导报;2000年11期

8 陈浪南,姚正春;我国股利政策信号传递作用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0年10期

9 张水泉,韩德宗;上海股票市场股利与配股效应的实证研究[J];预测;1997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英兵;申柯;;上市公司“高送转”与大股东减持[J];财务研究;2017年01期

2 冯秦;;中国创业板公司高送转股利分配行为动因分析[J];商;2015年48期

3 李婉莹;;从行为金融的视角看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19期

4 张伟;;在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内运用价值投资策略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吗?[J];浙江金融;2015年09期

5 黄建欢;潘丽琴;宋海涛;;中国投资者不注重价值投资吗?[J];商业研究;2015年09期

6 戚拥军;宋梦佳;王思遥;;创业板公司高管减持过程中的送转股行为研究[J];会计之友;2015年16期

7 徐寿福;;QFII持股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关系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5年04期

8 汤伟;李国民;;上市公司“高送转”相关问题分析[J];财会月刊;2015年13期

9 王镭蕾;;浅析上市公司“高送转”行为——基于赛象科技的案例研究[J];现代商业;2015年08期

10 李佳;余景选;;市场特征、基本因素双重考虑下的β值估计与股票未来收益[J];浙江金融;2015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光宇;武力超;唐大鹏;;中国上市银行董事会秘书持股降低了信息披露质量吗?——基于2007-2012年季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评论;2014年02期

2 林奇;;基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改革下的投资者保护——现金分红与股票回购的选择[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3年04期

3 饶品贵;岳衡;;剩余收益模型与股票未来回报[J];会计研究;2012年09期

4 周开国;李涛;张燕;;董事会秘书与信息披露质量[J];金融研究;2011年07期

5 薛祖云;刘万丽;;中国上市公司送转股行为动因的实证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岳衡;林小驰;;证券分析师VS统计模型:证券分析师盈余预测的相对准确性及其决定因素[J];会计研究;2008年08期

7 但功伟;;除权与市场交易成本——基于微观结构理论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7年07期

8 李远鹏;牛建军;;退市监管与应计异象[J];管理世界;2007年05期

9 向中兴;;关于股价操纵的股本规模实证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10 任有泉;;中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稳定性的实证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葛怀志,翟旭军;从两个实例看外企转股中存在的问题[J];中国外汇管理;2001年04期

2 伍海滨;融资新宠──可转股债券[J];经济导刊;1995年01期

3 刘五一;于晓红;;转股债券的投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1992年01期

4 王君;章彬;;外商投资企业转股情况调查[J];中国外汇;2017年01期

5 魏敏;论银行业的金融创新——“贷转股”[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2年01期

6 宋芳秀;姜彦文;;可转债市场非理性转股的影响因素:2007~2017年上交所证据[J];改革;2017年08期

7 王业;李国富;;大额送转股公司的成长与风险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7年06期

8 姚卓;香港的可转股债券及其借鉴[J];外国经济与管理;1995年03期

9 高晓丽;;论优先股转股的经济效果[J];新会计;2014年06期

10 李菁华;;股价波动对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影响实证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文虎;中国上市公司送转股的行为动机[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腾;可转换债券转股失败案例研究[D];安徽工业大学;2018年

2 严晓莺;我国上市公司送转股与股票价格关系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文忠;具有转股通知期的可赎回可转换债券的定价[D];厦门大学;2009年

4 赵克全;我国上市公司送、转股信息内涵的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8年

5 李冰洁;我国A股上市公司送转股行为的市场反应和影响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6 周微;我国A股送转股公司的长期业绩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晏峤敏;中国上市公司可转换债券转股行为对股价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年

8 左登洪;我国债转股实施过程中的问题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1年

9 陈宇辉;中小板上市公司高管减持信号传递效应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王新萍;我国可转换债券条款设计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833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28833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c5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