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外资经济技术进步优于民营经济吗?——来自上海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4 07:00
   本文基于1978—2016年上海市生产总值及其2000—2016年民营、外资经济宏观数据,采用索洛余值法对上海市及其民营、外资经济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情况进行测算,研究三者的技术进步。研究发现:改革开放后,上海市总体技术水平获得较大提升,但提升速度波动较大,且近年来减缓趋势明显;21世纪以来,外资经济技术进步明显优于民营经济,且在2008年后,外资经济相对地位获得提升,民营经济下降明显;同时,私营企业在2008年后进入率大幅提升而退出率明显降低,外资企业进入率和退出率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私营企业注重数量增加而忽视效率提升是导致私营企业技术进步弱于外资企业的重要原因。
【部分图文】:

增长率,上海,指数,趋势


由测算结果可知,1978—2016年间上海TFP水平保持了上升趋势,但增长速度波动较大。一方面,上海市技术进步明显,对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2016年TFP水平是1978年的2.84倍,平均年增长率为2.78%,而全市生产总值的年均增长9.80%,因此,TFP在这期间对上海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28.37%,而时间趋势变量系数为0.028,也说明这一时期上海生产技术在不断进步。另一方面,虽然上海TFP在总体上保持了上升趋势,但据图1可知,TFP增长率波动较大,并在2000年以后随着资本深化和人口红利减少,TFP增长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与全市生产总值增速相比,TFP对经济的贡献率也呈下降趋势。根据生产函数回归结果,资本和劳动的弹性系数分别为0.624和0.376,反映出上海经济的增长对资本要素的依赖较大。4 民营经济与外资经济技术进步与企业更替情况比较

外资经济,增长率,上海市,技术进步率


分阶段来看,2008年之后,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和全市技术进步水平都明显下降,阶段性特征明显。从图2可以发现,民营经济、外资经济和全市的TFP增长率波动起伏较大。以2008年为界,前一阶段呈现出较高水平的波动,后一阶段为低水平的波动。2000—2008年,民营、外资经济技术进步率为2.88%和3.64%,都低于全市总体的4.13%;2009—2016年,民营经济技术进步率已呈现负值,为-0.61%,外资经济的技术进步率下降到2.26%,全市技术进步率也下降到1.56%,第二阶段相对于第一阶段的下降趋势明显。但相对而言,外资经济从第一阶段低于全市总体水平到第二阶段高于全市总体水平,说明其技术进步在全市的相对地位获得了提高,成为第二阶段推动上海全市技术进步的重要力量。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析是基于民营和外资经济的宏观数据展开的,而索洛余值法本身并不能识别两者在制度环境上面临的差异。根据魏婧恬等[51]的研究,制度环境的改善可显著地提升TFP,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民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在融资渠道、融资成本、优惠政策等诸多方面存在制度环境差异,对各自的TFP产生不同影响。本文囿于现有方法与数据未能进一步探析,这也是本文在细化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增长率,企业


利用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每月公布的基本业务统计数据,本文整理分析了2006—2016年上海市私营和外资企业的年度进入率、退出率和增长率。鉴于外资企业与私营企业的设立门槛与制度环境不同,两者的企业数量与注册资本规模不具有比较意义,因此,比较两者的企业进入率、退出率和增长率更能说明问题。企业进入率为企业当年新增登记数占上年末累计企业数的比重,企业退出率为当年办理注销登记的企业数占上年末累计企业数的比重,企业增长率则为企业进入率与企业退出率之差,结果如图3所示。图3表明,私营企业呈现“野蛮生长”的特征,外资企业则更“健康成熟”。私营企业的进入率和退出率自2007年以后“分道扬镳”,进入率不断攀升,退出率则明显降低,导致增长率快速提升,而这一阶段恰恰是民营经济TFP增长率大幅下降至负值的时期,这一过程反映出企业数量和经济规模快速增长而技术进步相对持续减缓,是没有技术进步内涵的“野蛮生长”。据毛其淋和盛斌[34]、吴利学等[35]对我国制造业企业的研究发现,存活企业的生产率水平最高,新进企业次之,退出企业最低,并且这一特征普遍存在于不同行业和不同所有制类型的企业中。由此可知,在我国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号召的背景下,上海的私营企业进入率攀升而退出率走低,促进了私营企业数量快速增加,而新进企业和受惠于政策福利得以存活的企业本身生产率水平并不高,拉低了私营企业平均技术进步的“质量”,因此,上海的私营企业发展正处在数量快速增加而平均技术进步质量相对下降的“野蛮生长”阶段。外资企业的进入率和退出率基本保持了一致的变化趋势,2008年后两者都处于稳定状态,退出率与私营企业大致相当,进入率低于私营企业,其增长率也保持在一定水平的相对平稳状态,这一阶段外资经济TFP增长率虽然受经济危机影响有所下降,但良好的优胜劣汰机制有利于外资企业保持竞争力,其技术进步在全市的相对地位反而获得了提升,这与外资企业扎实稳健的发展方式不无关系。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薇;任保平;;我国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阶段性特征:1978~2014年[J];改革;2015年08期

2 王霞;胥敬华;曾铖;郭兵;;全要素生产率视角下的中心城市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基于中国17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5年03期

3 杨汝岱;;中国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J];经济研究;2015年02期

4 李长青;周伟铎;姚星;;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行业比较[J];科研管理;2014年07期

5 张少华;蒋伟杰;;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再测度与分解[J];统计研究;2014年03期

6 董理;史小龙;;上海市三次产业技术进步水平测算及对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1978-2011[J];上海经济研究;2013年05期

7 毛其淋;盛斌;;中国制造业企业的进入退出与生产率动态演化[J];经济研究;2013年04期

8 武鹏;;改革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J];中国工业经济;2013年02期

9 蔡昉;;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10 李平;简泽;江飞涛;;进入退出、竞争与中国工业部门的生产率——开放竞争作为一个效率增进过程[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Xiaoyu Jin;;Government Subsidies,Resource Misallocation and Manufacturing Productivity[J];China Finance and Economic Review;2018年03期

2 蔡跃洲;张钧南;;信息通信技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替代效应与渗透效应[J];经济研究;2015年12期

3 于斌斌;;产业结构调整与生产率提升的经济增长效应——基于中国城市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的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12期

4 刘蔡顺;孔刘柳;;中国全要素生产率计算与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5年23期

5 程杰;;养老金的劳动力市场扭曲[J];劳动经济研究;2015年06期

6 孙志;;制约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及应对政策选择[J];财政研究;2015年12期

7 杨翔;李小平;周大川;;中国制造业碳生产率的差异与收敛性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年12期

8 余海斌;樊丽明;;我国税收收入质量影响因素探究[J];税务研究;2015年12期

9 党国英;李嘉;;技术进步促进云南经济增长了吗?[J];科技和产业;2015年11期

10 陈琦;;新兴大国经济转型的创新驱动机制: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万庆;吴传清;曾菊新;;中国城市群城市化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02期

2 赵文军;于津平;;市场化进程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南开经济研究;2014年03期

3 叶初升;;发展经济学视野中的经济增长质量[J];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02期

4 吴延兵;;不同所有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考察[J];产业经济研究;2014年02期

5 李政;陆寅宏;;国有企业真的缺乏创新能力吗——基于上市公司所有权性质与创新绩效的实证分析与比较[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4年02期

6 张自然;;TFP增长对中国城市经济增长与波动的影响——基于264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数据[J];金融评论;2014年01期

7 章韬;;经济地理外部性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差异——来自中国地级城市的证据[J];上海经济研究;2013年12期

8 刘东皇;孟范昆;季小立;;中国宏观经济结构优化的多维度研究[J];经济学家;2013年11期

9 肖攀;李连友;唐李伟;苏静;;中国城市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管理学报;2013年11期

10 邓晓兰;鄢哲明;杨志明;;中国煤炭城市的发展绩效评价和转型影响因素分析[J];资源科学;2013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董直庆;徐晓莉;;技术进步方向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应检验[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02期

2 黄明华;南京外资经济增势不减[J];江苏统计;1999年04期

3 马宇;外资经济——一种生逢其时的经济形态[J];国际贸易;1997年11期

4 潘硕健 ,杨跃进 ,刘韬;建立外资经济特区:深化对外开放的新选择[J];当代经济科学;1989年01期

5 郭瑞东;赵令锐;;人口老龄化对技术进步的影响[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3期

6 陈启斐;吴建军;;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一项来自中国省级数据的研究[J];经济评论;2013年06期

7 谢秋菊;吴秀敏;;四川省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及分析[J];技术经济;2009年08期

8 陈开军;;对外贸易与地区技术进步:一个散点回归的实证分析[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杨飞虎;;江西省总量生产函数与全要素生产率估算:1952-2007[J];当代财经;2009年07期

10 崔友平;金玉国;王晓;;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1995~2013年[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上官绪明;技术溢出、吸收能力与全要素生产率[D];中央财经大学;2016年

2 周彩云;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3 王丽萍;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研究[D];南开大学;2012年

4 李征;中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演变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5 石风光;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中国省际经济差距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6 王士香;中国物化型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9年

7 宋京;开放经济下的技术进步[D];复旦大学;2004年

8 仇怡;中国基于国际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齐孝福;FDI与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D];山东大学;2006年

10 夏玉华;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技术进步[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余西;外资经济对中国国家经济自主性的影响研究[D];福州大学;2017年

2 邢文秀;对外贸易对我国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溢出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王天尧;偏向型技术进步对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5年

4 曹素溪;陕西省区域经济增长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5 陆晓佳;我国技术进步的测度[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年

6 邵之然;全要素生产率、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7 冯艳;陕西省区域经济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8 郝然;1978-2008年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及其分解[D];复旦大学;2011年

9 张钟;全要素生产率与江苏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D];扬州大学;2007年

10 粟丽辉;进口的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83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2883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df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