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的信贷消费与“校园贷”风险
【部分图文】:
在使用过贷款或分期付款的样本中,大多数大学生用过综合型电商平台信贷业务。比如有77.05%的大学生使用过京东白条、蚂蚁花呗,有12.69%的使用过信用卡,而使用专业性分期购物平台或P2P贷款平台的大学生比例较低,分别占6.77%和2.75%,如图1所示。分析发现,来自农村、父母月收入较低的大学生使用分期购物平台或P2P等风险较高贷款平台的比例较高,就读于高职院校的大学生使用这些风险较高贷款平台的比例也高于普通高校和985高校的学生。在贷款或分期付款所支付的消费和投资项目中,大学生总体来看,衣服所占比例最高,47%的大学生选择此项,其次为数码产品、鞋、化妆品,选择投资理财和创业的大学生比例最低。图2按照大学生总体使用贷款或分期付款于消费和投资项目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其中也可看出性别差异。男大学生将贷款或分期付款更高比例用于数码产品(46%)、衣服(39%)、鞋(32%),而女大学生更高比例用于衣服(57%)、化妆品(41%)、鞋(34%),男大学生用于打游戏的比例也高于女大学生,但是男女大学生在学习、社会交往、旅游等消费中使用贷款或分期付款的比例差异不大。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中贷款或分期付款大都用来满足消费需求,用于投资或创业的比例很低,并且穿着打扮和耐用品占据了信贷消费的主要需求。数据分析显示了大学生在形象管理上的消费需求,但并不能简单理解为虚荣,而是具有内在的社会机制。特别是在社交网络时代,个体的品味及其所建构的形象对社交互动和社会认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0后年轻大学生尤其热衷在社交网络“晒”美食、“打卡”网红胜地、“秀”美颜、“秀”名牌,而这些形象的塑造需要技术能力和经济资本来支撑,当生活费无法负担时就要寻求信贷手段。此外,较高比例的男大学生将信贷消费用于数码产品则主要由于数码产品的价格较高,与有的男大学生酷爱电子游戏乃至“成瘾”也有一定关系。
在贷款或分期付款所支付的消费和投资项目中,大学生总体来看,衣服所占比例最高,47%的大学生选择此项,其次为数码产品、鞋、化妆品,选择投资理财和创业的大学生比例最低。图2按照大学生总体使用贷款或分期付款于消费和投资项目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列,其中也可看出性别差异。男大学生将贷款或分期付款更高比例用于数码产品(46%)、衣服(39%)、鞋(32%),而女大学生更高比例用于衣服(57%)、化妆品(41%)、鞋(34%),男大学生用于打游戏的比例也高于女大学生,但是男女大学生在学习、社会交往、旅游等消费中使用贷款或分期付款的比例差异不大。可以看出,大学生群体中贷款或分期付款大都用来满足消费需求,用于投资或创业的比例很低,并且穿着打扮和耐用品占据了信贷消费的主要需求。数据分析显示了大学生在形象管理上的消费需求,但并不能简单理解为虚荣,而是具有内在的社会机制。特别是在社交网络时代,个体的品味及其所建构的形象对社交互动和社会认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90后年轻大学生尤其热衷在社交网络“晒”美食、“打卡”网红胜地、“秀”美颜、“秀”名牌,而这些形象的塑造需要技术能力和经济资本来支撑,当生活费无法负担时就要寻求信贷手段。此外,较高比例的男大学生将信贷消费用于数码产品则主要由于数码产品的价格较高,与有的男大学生酷爱电子游戏乃至“成瘾”也有一定关系。调查发现,过去一年中,大学生对贷款或分期付款的使用频率还是相当可观,38.66%的大学生表示使用过1次,40.74%的大学生表示使用过2-5次,还有11.27%的大学生表示用过10次以上。信贷消费使用频率的性别差异不大,男生在非常频繁的10次以上频率中占比较高,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分别为12.86%和9.42%。家庭背景较优越的大学生使用信贷消费的频率更高,在比较频繁的6-10次和非常频繁的10次以上频率中趋势明显。以去年使用过10次以上信贷消费的大学生为例,父母月收入3000元及以下家庭中有6.29%的学生使用过,父母月收入3001-7000元家庭中有9.07%的学生使用过,父母月收入7001-10000元家庭中有14.56%的学生使用过,而父母月收入20000元以上家庭中则有高达27.61%的学生使用过。已有研究指出(比如朱迪,2014),相比家庭背景较弱势的大学生,家庭背景较优越的大学生对物质的依赖程度更高、更倾向于面子消费,反映了该群体具有更强烈的消费欲望,从而更高比例地借助于信贷消费。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高芳放;;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与行为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15年02期
2 朱迪;;大学生消费不平等的实证研究:从消费文化的维度[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3 王志章;陈云;龙尹;郑婷;;新炫耀式消费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蒋义丹;;大学生网购现状与教育对策分析[J];亚太教育;2015年21期
2 员宁波;陈淑珍;;青年群体网络消费特征及影响[J];中国青年研究;2015年07期
3 王晓焘;风笑天;;城乡差异与大学生消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比较[J];南方人口;2012年06期
4 张耀珍;黄卫东;;当前青少年虚拟商品消费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11年12期
5 张耀珍;黄卫东;;大学生网络虚拟商品消费符号化过度现象的分析及思考[J];青年探索;2011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祖辉;;大学生网络消费异化的哲学反思[J];高教探索;2013年02期
2 阎实;;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研究[J];商业经济;2012年19期
3 余锋;;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调查分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4 郭俊敏;;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指向及其引导[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5 杨盛菁;;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倾向的调查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年03期
6 黄文彦;温世松;;大学生网络消费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2年03期
7 薛红燕;纪锋;;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的实证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8 梁前德;;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大学生消费的实证分析——以武汉地区2662名大学生消费调查数据为例[J];教育与经济;2009年04期
9 梁前德;;家庭经济状况与大学生消费的实证分析——以武汉地区2662名大学生消费调查数据为例[J];江汉论坛;2009年08期
10 杨云;;在校大学生炫耀性消费及危害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1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子千;罗荷花;;校园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年11期
2 景言;;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J];才智;2017年11期
3 肖彬彬;;高校网络借贷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研究分析——以贵州师范学院为例[J];数码设计;2017年11期
4 房阳洋;美国降低大学生贷款利率[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8期
5 刘川;孙洁;何玉晨;唐瑜婕;;大学生网络借贷现状及对策[J];产业创新研究;2019年06期
6 宋勇君;郑晓露;那力荣;王刚;;研究生“校园贷”风险防范与教育引导机制研究[J];科技风;2017年16期
7 芦爱疆;;高校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研究[J];高校辅导员;2019年02期
8 黄剑;;刍议“校园贷”在高校存在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传播与版权;2017年01期
9 黎博;徐加宇;;论校园贷风险防范[J];西部皮革;2016年20期
10 林鸿雁;;校园贷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J];知识窗(教师版);2016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曾龙凯;大学生信贷消费的伦理探析[D];南华大学;2019年
2 赵西来;大学生金融素养和校园信贷消费关系研究[D];山东大学;2019年
3 李志华;大学生选择校园信贷消费的影响因素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8年
4 欧诗韵;高校大学生“校园贷”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8年
5 张静;大学生信贷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7年
6 董西波;高等学校借贷办学风险控制与防范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7 连飞;高校借贷办学的风险与控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黎凯;中国公立高校借贷办学的风险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9 戴丽群;大学生网络借贷平台潜在用户感知风险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2894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2894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