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11 01:23
本文关键词: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年来,随着国内外资本市场一系列财务丑闻的爆发,上市公司进行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定期披露内部控制相关信息有助于提高公司的治理水平,便于外部投资者作出合理的经济决策。为了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加强信息披露水平,我国相关监管部门接连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这意味着我国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制度逐渐由指导性意见向强制性要求转变。 自2012年起,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的所有公司被强制要求披露其内部控制信息。但在此背景下,我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并未达到理想水平,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以及提高内控信息披露水平提出合理建议,将有助于投资者获得所需的内控信息,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以有效市场理论、委托代理理论、信号传递理论、信息不对称理论等为理论依据,从理论上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产生的影响。以此为基础,以我国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选取沪市主板A股811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2013年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及其它相关数据,运用实证研究方法,主要从国有股比例、管理层持股比例等五个方面,分析和验证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逐步提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会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产生影响。国有股比例、股权集中度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国有股比例越高、股权越集中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越低。管理层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管理层持股比例、股权制衡度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会更加充分。因此,优化股权结构是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水平,充分发挥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作用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股权结构 内部控制 信息披露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5;F832.51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意义9-10
- 1.2.1 理论意义9-10
- 1.2.2 现实意义10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0-11
- 1.4 本文的主要内容与研究的基本框架11-12
- 1.4.1 本文的主要内容11
- 1.4.2 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11-12
- 1.5 本文的创新点12-14
-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综述14-21
- 2.1 国外相关研究14-16
- 2.2 国内相关研究16-19
- 2.3 简要评述19-21
- 第3章 相关概念解析与研究的理论基础21-32
- 3.1 相关概念解析21-24
- 3.1.1 股权结构的概念21-22
- 3.1.2 内部控制的概念22-23
- 3.1.3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23-24
- 3.2 研究的理论基础24-27
- 3.2.1 有效市场理论24-25
- 3.2.2 委托代理理论25-26
- 3.2.3 信息不对称理论26-27
- 3.2.4 信号传递理论27
- 3.3 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关系的分析27-32
- 3.3.1 国有股比例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28-29
- 3.3.2 管理层持股比例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29
- 3.3.3 股权集中度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29-30
- 3.3.4 股权制衡度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30
- 3.3.5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影响30-32
- 第4章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实证分析32-47
- 4.1 研究假设32-33
- 4.2 研究设计33-38
- 4.2.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33-34
- 4.2.2 变量选择及定义34-38
- 4.2.3 模型构建38
- 4.3 实证结果的分析与检验38-47
- 4.3.1 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整体情况38-39
- 4.3.2 描述性统计分析39-41
- 4.3.3 相关性分析41-44
- 4.3.4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44-47
- 第5章 研究结论及对策建议47-50
- 5.1 研究结论47
- 5.2 对策建议47-49
- 5.3 研究的局限性49-50
- 参考文献50-54
- 致谢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曹建新;王春丽;邹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年11期
2 方红星;孙,
本文编号:298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298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