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HIBOR的利率期限结构预期理论实证检验
发布时间:2017-04-11 17:21
本文关键词:基于SHIBOR的利率期限结构预期理论实证检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利率在经济中有许多重要的功能,在经济运行中被看作是灵敏的经济杠杆。在宏观经济中,货币政策当局通常将利率当作灵活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银行经常通过调整利率的大小调节资源配置,资金供求,以及控制通货膨胀。可是在我国利率的有效运用却没能达到我们的预期,那么为什么利率在我国运用的不理想?在我国利率的功能失效了,还是我国并不具备利率调控的经济条件,还是我国在经济制度上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因此,在现实中我国的货币当局以及相当一部分的专家学者在理论和应用两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经过艰苦的探索仍未取得理想的效果。 经济主体的消费和投资决策是由实际利率的高低决定的,费雪效应表明名义利率是由实际利率和预期通货膨胀的信息所构成的,是已经包括补偿通货膨胀风险的利率,因而由不同期限的无风险债券收益率所描绘的利率期限结构或者叫收益率曲线,对宏观理论分析和决策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大量经济数据表明,利率期限结构可以充分反映经济运行的真实信息。通过当前长短期利率的关系,市场参与者可以判断未来利率的走势,并依据收益率曲线的斜率(即长短期利差)判断未来经济增长及通货膨胀的变化趋势。 国外许多专家学者在采用美国的数据进行研究的时候,发现美国的利率期限结构出现了“预期之谜”。“预期之谜”是一个矛盾的现象,是指预期假设被拒绝但是远期利率的预测作用又非常显著。我国专家学者在有关预期理论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就逐步开始,不断推进,利率的市场化进程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金融市场带来了不少影响。为了研究和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这些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对利率期限结构的形成原因及利率期限结构自身为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带来的许多信息展开深入研究。 由于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选取不同的数据,国内学者在验证我国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时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其中各个模型优缺点不同,这也导致了采用相同的数据得出不同的结论,本文试图利用引入期限溢价的模型与未引入的模型进行比较,分别对期限溢价是0或常数以及时变的进行实证分析,使用SSHIBOR数据来检验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是否成立,同时考察期限溢价是否为0或者不变的,再通过估计GARCH-M模型对期限溢价因子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 本文的创新之处: 1,本文从远期利率的预测作用的角度出发,对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进行实证分析,对同一持有期不同期限的收益率差估计结果进行比较。 2,在Fama模型中引入期限溢价因子对远期利率的预测作用进行参数估计,对恒定的期限溢价因子和时变的溢价因子分别进行估计,随机误差项可能会存在异方差和序列相关致使模型的估计存在偏误,在此我们再采用广义矩(GMM)法对模型进行估计以避免偏误,并对不同估计方法的估计结果进行比较。 3,将期限溢价因子单独拿出来进行实证分析,分别通过估计超额收益率的GARCH-M模型以及Dziwura和Green给出的期限溢价因子的GARCH-M模型来分析期限溢价因子的影响因素。 通过传统的线性回归模型,Fama模型以及引入期限溢价后修正的Fama模型进行参数估计,不考虑时变的期限溢价因子的Fama模型其估计结果出现了“预期之谜”,这一点与一些国外学者对美国的利率期限结构的数据进行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在将时变的期限溢价因子的引入Fama模型后,检验的结果表明理性预期理论不成立,原因是在我国的收益率曲线中期限溢价因子是时变的。在描述期限溢价因子时首先采用超额收益率的GARCH-M模型来拟合期限风险溢价的波动,最终获得了拟合程度较好的模型,从我们估计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期限溢价的变化同时受到收益率差以及超额收益率的波动性的影响,其中随着持有期的增加收益率差对期限溢价的影响变强,而波动性的影响变小。而且研究结果还表明收益率差以及超额收益率的波动性对期限溢价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最后再对期限溢价因子的(GARCh-M模型进行估计,得出的结论一致。
【关键词】:利率期限结构 预期理论 期限溢价 超额收益率 GARCH-M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24;F832.5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1 绪论9-20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9-13
- 1.1.1 选题背景9-11
- 1.1.2 选题意义11-13
- 1.2 文献综述13-17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4-16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6-17
- 1.3 论文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17-18
- 1.4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18-20
-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18-19
- 1.4.2 本文的不足之处19-20
- 2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20-26
- 2.1 利率期限结构20-21
- 2.2 利率期限结构理论21-25
- 2.2.1 预期理论21-22
- 2.2.2 流动性偏好理论22-23
- 2.2.3 市场分割理论23-24
- 2.2.4 优先资产配置理论24-25
- 2.3 期限溢价的定义25-26
- 3 利率期限结构预期理论的实证检验26-43
- 3.1 实证方法26-29
- 3.1.1 线性回归26-27
- 3.1.2 检验远期利率预测作用的Fama模型27-28
- 3.1.3 经期限溢价修正的Fama模型28-29
- 3.2 数据选取29-33
- 3.2.1 SHIBOR数据29-30
- 3.2.2 数据样本的统计特征如下30-33
- 3.3 线性回归法实证检验33-36
- 3.3.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33-35
- 3.3.2 实证检验35-36
- 3.4 Fama模型实证检验36-38
- 3.4.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36-38
- 3.4.2 实证检验38
- 3.5 期限溢价修正的Fama模型检验38-43
- 3.5.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38-39
- 3.5.2 实证检验39-40
- 3.5.3 GMM估计40-43
- 4 期限溢价实证分析43-50
- 4.1 超额收益率43-44
- 4.2 GARCH-M模型44-46
- 4.2.1 超额收益率的GARCH-M模型45-46
- 4.2.2 期限溢价因子的GARCH-M模型46
- 4.3 实证检验46-50
- 4.3.1 超额收益率的GARCH-M模型估计46-48
- 4.3.2 期限溢价因子的GARCH-M模型估计48-50
- 5 结论和建议50-54
- 5.1 本文的结论50-51
- 5.2 政策和建议51-54
- 参考文献54-57
- 后记57-5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书隆;;中国利率期限结构变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06期
2 杨宝臣;苏云鹏;;SHIBOR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实证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年05期
3 吴丹,谢赤;中国银行间国债利率期限结构的预期理论检验[J];管理学报;2005年05期
4 刘仁伍;黄革;戴鸿广;;我国货币政策基准利率的述评及Shibor体系的完善[J];海南金融;2007年12期
5 史敏,汪寿阳,徐山鹰,陶铄;银行同业拆借市场利率期限结构实证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5年05期
6 郭涛;宋德勇;;中国利率期限结构的货币政策含义[J];经济研究;2008年03期
7 朱世武,陈健恒;交易所国债利率期限结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3年10期
8 朱世武,陈健恒;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实证检验与期限风险溢价研究[J];金融研究;2004年05期
9 郑振龙;吴颖玲;;中国利率期限溢酬:后验信息法与先验信息法[J];金融研究;2009年10期
10 梁琪;张孝岩;过新伟;;中国金融市场基准利率的培育——基于构建完整基准收益率曲线的实证分析[J];金融研究;2010年09期
本文关键词:基于SHIBOR的利率期限结构预期理论实证检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95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299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