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信贷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7 13:17
本文关键词: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信贷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是一个世界性难题,长期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2013年被称作互联网金融元年,开创了以大数据作支撑,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行业相结合的新兴领域。那么,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是否可以解决传统金融行业无法解决的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其理论基础与实践模式又是什么?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首先从理论出发:结合前人的研究基础,认为仅靠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和第三方担保机构是无法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会陷入一个“融资悖论”;所以,需要将二者与互联网金融相结合,探索出一条有效地解决路径。为了研究互联网金融信贷应用的理论基础以及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机制,本研究构建出一个三部门1信贷模型体系,分析得到传统信贷模式无法消除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不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悖论;而互联网金融模式凭借大数据创造的“信用资本”和“信用抵押”,可以破解融资悖论,消除信贷市场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达到一个“良性循环”的共赢局面。为保障互联金融模式的有效应用,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其风险控制问题,指出可以采取“集约投保+集团分保”的信贷保险模式。接着,本文从实践模式入手:针对以“阿里小贷模式”、“P2P”、“江苏模式”和“上海模式”为代表的典型互联网金融信贷模式进行分析,认为由强势第三方信用主体主导的互联网金融模式既可以利用互联网金融模式的优越性,降低信贷成本、控制信贷风险;又可以较好的减少平台自身信用风险,有利于将模式在全国推广,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然后,本研究将典型实例分析结论与理论分析基础相结合,提出由强势第三方信用主体搭建一个“信用信息信贷平台”的创新模式;并围绕平台的构建主体、目标客户、服务模式、作用、商业可持续性和现实意义展开详细地论述。最后,本文结合上海公共信用信息平台与大公互联网金融信用信息平台成立的现实背景,对创新模式进行未来展望。全文不仅为互联网金融的信贷应用提供理论基础,还提出较可行的实践模式,具有较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小微企业信贷模式 互联网金融 信用资本 小微企业融资悖论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4;F276.3;F724.6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6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一、研究背景8-9
- 二、实践与理论意义9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9-13
- 一、小微企业融资特点研究9-10
- 二、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成因研究10-11
- 三、小微企业融资解决路径研究11-12
- 四、研究评述与小微企业融资悖论12-13
- 第三节 研究框架与主要内容13-15
- 一、研究框架13-15
- 二、研究方法15
- 第四节 主要创新点15-16
- 第二章 小微企业信贷与互联网金融概述16-23
- 第一节 小微企业信贷的相关研究16-20
- 一、小微企业信贷的界定16
- 二、小微企业信贷现状16-17
- 三、小微企业融资面临的问题17-18
- 四、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成因18-19
- 五、小微企业融资悖论19-20
- 第二节 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研究20-23
- 一、互联网金融的内涵20
- 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背景20-21
- 三、互联网金融的特征21
- 四、本研究范式下互联网金融的界定21-23
- 第三章 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信贷模式的理论分析23-35
- 第一节小微企业传统信贷模型23-28
- 一、信贷模型的设定23-24
- 二、小微企业静态分析24-26
- 三、三部门动态分析26-28
- 第二节 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信贷模型28-30
- 一、信用资本的创造28
- 二、小微企业静态分析28-29
- 三、三部门动态分析29-30
- 第三节 互联网金融模式的风险控制30-33
- 一、集约投保31-32
- 二、集团分保32-33
- 第四节 理论分析小结33-35
- 第四章 小微企业互联网金融信贷模式的实例分析35-43
- 第一节 非第三方信用主体的互联网金融信贷模式35-37
- 一、阿里小贷模式35-36
- 二、模式启示36-37
- 第二节 第三方信用主体的互联网金融信贷模式37-42
- 一、P2P网贷模式37-41
- 二、上海模式41
- 三、江苏模式41-42
- 第三节 实例分析小结42-43
- 第五章 信用信息信贷平台创新模式设想43-53
- 第一节 平台的构建主体43-44
- 一、地方政府相关单位43
- 二、第三方信用评级机构43-44
- 第二节 平台服务的目标客户及选择原因44-45
- 一、平台服务的目标客户44
- 二、选择原因44-45
- 第三节 平台服务的具体模式45-47
- 一、金融服务公司建立平台体系45-46
- 二、平台对于小贷公司的管理46
- 三、平台对于小微企业的管理46
- 四、平台对于保险公司的管理46-47
- 第四节平台的作用47-49
- 一、有效控制信贷风险47-48
- 二、降低放贷成本48-49
- 第五节 平台的商业可持续性49-51
- 一、小贷公司的利益49-50
- 二、小微企业的利益50
- 三、银行的利益50
- 四、保险公司的利益50
- 五、政府和金融服务公司的利益50-51
- 第六节 创新信贷模式的现实意义51-53
- 一、推动国家经济发展51
- 二、完善多层次信贷市场51-52
- 三、作为统一征信体系的基础52-53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53-55
- 第一节 主要结论53
- 第二节 研究展望53-55
- 参考文献55-5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习成果57-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慧平;激活汽车消费需要怎样的信贷模式[J];汽车工业研究;2002年05期
2 周晓敏;;发达国家住房消费信贷模式掠影[J];大众理财顾问;2004年08期
3 郭文心;;建立新型信贷模式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J];黑龙江金融;2006年05期
4 温
本文编号:3133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313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