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中国内地与香港股市价格形成机制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7 05:10

  本文关键词:中国内地与香港股市价格形成机制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14年11月17日,沪港通正式开闸,这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与此同时,深港通也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两地股票市场联系愈加紧密。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两地股市在价格形成机制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给实现两地市场互联互通带来诸多挑战。我国股票市场历来有中小盘股估值偏高、投机风气盛行以及资源配置效率低等特点,其根本原因是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存在缺陷。相较于内地股票市场,香港股票市场更为成熟与规范,价格形成机制更为高效与市场化,整体估值水平更为合理。通过比较两地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发现内地股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的不足,“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发展与完善内地股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促使内地股票市场估值回归理性,也为沪港通以及随后的深港通顺利运行提供保障。股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即股票受供给需求以及交易机制影响而形成价格的机制。为探究两地股市价格形成机制差异,本文首先比较两地股市股价水平和市场机制,股价水平是价格形成机制运行效率的最直接体现,市场机制是价格形成机制有效运行的保证。其次从供需机制和交易机制两方面比较价格形成机制差异现状,而后从宏观、微观以及市场这三个层面分析两地供需机制的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同时也对两地交易机制的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进行探究。再次,对两地创业板价差悬殊现象进行实证分析,分析价差悬殊成因,使用剩余收益模型测得香港创业板股价更接近其内在价值。最后,对完善内地股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提出若干建议。基于以上比较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内地股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程度较低,政府干预情况较为严重;第二,内地股票市场中小投资者较多,市场未能树立价值投资理念;第三,内地股票市场起步较晚,还不够成熟,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配套措施有待优化;第四,两地股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逐渐趋同,市场估值水平逐渐接近。根据上述结论,笔者为完善内地股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提出若干建议:在完善供需机制方面,加快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优化内地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树立正确投资理念;在完善交易机制方面,允许证券公司参与竞价交易,取消涨跌幅限制,逐步实现T+0交易模式,融资融券模式市场化,建立严格、多层次的信息披露体系。
【关键词】:内地与香港 股票市场 价格形成机制 比较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
  •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9-14
  • 1.2.1 国外文献综述9-11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1-14
  • 1.3 研究方法及手段14
  •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14-17
  • 1.4.1 研究主要内容14-15
  • 1.4.2 研究技术路线15-17
  • 1.5 拟创新点与不足17-18
  • 1.5.1 可能的创新点17
  • 1.5.2 不足之处17-18
  • 第二章 两地股市股价水平及市场机制的现状与差异分析18-30
  • 2.1 内地与香港股票市场现状18-20
  • 2.1.1 内地股票市场现状18-19
  • 2.1.2 香港股票市场现状19-20
  • 2.2 两地股市股价水平现状与差异20-26
  • 2.2.1 两地股市市盈率现状与差异20-21
  • 2.2.2 两地股市股价结构现状与差异21-22
  • 2.2.3 AH股股价水平比较22-26
  • 2.2.4 两地股价差异评价26
  • 2.3 两地股市市场机制现状与差异26-29
  • 2.3.1 两地股市监管机制现状与差异26-28
  • 2.3.2 两地股市交易模式现状与差异28-29
  • 2.4 本章小结29-30
  • 第三章 两地股市价格形成机制现状与差异分析30-43
  • 3.1 价格形成机制概念界定30-32
  • 3.1.1 价格形成机制概念界定30-31
  • 3.1.2 价格形成机制与市场机制间的关系31-32
  • 3.2 两地股市供需机制现状与差异32-38
  • 3.2.1 内地股票市场供需机制现状32-35
  • 3.2.2 香港股票市场供需机制现状35-37
  • 3.2.3 两地股市供需机制差异总体评述37-38
  • 3.3 两地股市交易机制现状与差异38-42
  • 3.3.1 内地股票市场交易机制38-39
  • 3.3.2 香港股票市场交易机制39-41
  • 3.3.3 两地股市交易机制差异总体评述41-42
  • 3.4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两地股市价格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43-63
  • 4.1 供需机制影响因素的比较及其传导机制分析43-54
  • 4.1.1 供需机制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43-44
  • 4.1.2 内地股票市场供需机制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44-50
  • 4.1.3 香港股票市场供需机制影响因素及其传导机制50-53
  • 4.1.4 两地股市供需机制影响因素差异总体评述53-54
  • 4.2 交易机制影响因素的比较及其传导机制分析54-61
  • 4.2.1 交易机制作用机理及其影响因素54-57
  • 4.2.2 涨跌幅度差异及其传导机制57
  • 4.2.3 回转交易制度差异因素及其传导机制57
  • 4.2.4 融资融券模式差异因素及其传导机制57-59
  • 4.2.5 信息披露机制差异因素及其传导机制59-61
  • 4.3 两地股市价格形成机制差异成因分析61-62
  • 4.3.1 两地股市成熟度差异61
  • 4.3.2 两地股市场化程度差异61-62
  • 4.4 本章小结62-63
  • 第五章 两地创业板市场价格形成机制差异的实证研究63-77
  • 5.1 两地创业板发展及概况63-65
  • 5.1.1 内地创业板发展及概况63-64
  • 5.1.2 香港创业板发展及概况64-65
  • 5.2 两地创业板价差悬殊例证分析65-67
  • 5.3 两地创业板价差成因分析67-68
  • 5.3.1 股票需求价格弹性差异67-68
  • 5.3.2 投资理念差异68
  • 5.3.3 交易机制差异68
  • 5.4 基于剩余收益模型检验两地创业板估值合理性68-75
  • 5.4.1 模型选择69-70
  • 5.4.2 剩余收益模型理论70-71
  • 5.4.3 数据来源及变量确定71-75
  • 5.4.4 计算结果及结果分析75
  • 5.5 本章小结75-77
  • 第六章 完善内地股票市场价格形成机制若干政策建议77-80
  • 6.1 完善内地股票市场供需机制77-78
  • 6.1.1 加快发行审核制度从核准制到注册制过渡77
  • 6.1.2 优化内地股票市场投资者构成,树立正确投资理念77-78
  • 6.2 完善内地股票市场交易机制78-80
  • 6.2.1 允许证券公司参与市场竞价78
  • 6.2.2 内地股票市场应当取消涨跌幅限制78
  • 6.2.3 逐步实现T+0 交易模式78-79
  • 6.2.4 融资融券模式从集中授信模式向分散授信模式转变79
  • 6.2.5 完善内地信息披露机制79-80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80-82
  • 7.1 主要研究结论80
  • 7.2 本文研究展望80-82
  • 致谢82-83
  • 参考文献83-86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辉文,谢胜强,汤兵勇;股票价格的波动机理与股市政策对股价波动的影响[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刘捷;;三种折现现金流量模型对比分析[J];财会月刊;2012年28期

3 陈保华;交易机制对股价行为的影响——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检验[J];经济研究;2001年05期

4 屈文洲,吴世农;中国股票市场微观结构的特征分析——买卖报价价差模式及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2年01期

5 傅苏;;股票估值方法在我国适用性的差异分析[J];世界经济情况;2007年01期

6 徐婕;;企业价值股票估值模型构建及其验证[J];商业时代;2009年03期

7 徐忠兰,许永龙,赵亮;股票价格影响因素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8 冯时;徐建国;;A股分红的国际比较[J];上海金融;2014年05期

9 李平;曾勇;;封闭式与开放式集合竞价机制下的价格发现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6年02期

10 程芳芳;杜艇;;中国货币政策对股市传导效应的实证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何文忠;国际原油价格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玲;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特征及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内地与香港股市价格形成机制的比较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99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3299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ef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