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信贷中介链条拉长是否会显著提高实体经济部门融资成本?

发布时间:2021-11-03 08:43
  本文旨在测算中国的信贷中介链条长度与融资成本,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信贷中介链条对融资成本的影响。我们首先运用社会融资规模的数据,基于社会融资规模构成指标的信贷中介链条长度,自下而上地进行加总,测算中国的信贷中介链条的长度。然后,基于中国金融业的行业数据,运用金融业增加值与金融中介资产的比值测算出融资成本。结果显示:2008年到2016年期间,信贷中介链条都被快速拉长,而到2017年急剧回落;从2007年起,融资成本却在波动中上升。运用TVP-VAR实证检验信贷中介链条拉长对实体经济部门融资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信贷中介链条对融资成本产生显著影响,表现为短期影响不太明显,但是,中期产生相对显著的正向影响,而长期产生最为显著的正向影响。 

【文章来源】:金融评论. 2019,11(0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9 页

【部分图文】:

信贷中介链条拉长是否会显著提高实体经济部门融资成本?


中国信贷中介指数:窄口径

宽口径,中介,指数


2.08缓慢下降到2.07,但是,从2008年到2016年,信贷中介指数从2.07急剧上升到2.45,而到2017年信贷中介指数骤降到2.04。图2中国信贷中介指数:窄口径如图3所示,考虑银信合作等之类产品的层层嵌套,采用宽口径测算来看,中国信贷中介指数从2002年的2.10上升至2016年的2.69,其中,从2002年到2007年,信贷中介指数从2.10缓慢上升到2.14,但是,从2008年到2016年,信贷中介指数从2.20急剧上升到2.70,而到2017年信贷中介指数骤降到2.19。图3中国信贷中介指数:宽口径无论是采用宽口径还是窄口径测算,2008年到2016年期间,信贷中介指数迅速蹿升,信贷中介链条都被快速拉长,而到2017年急剧回落。这表明,在2008年到2016年期间,随着中国金融中介体系的演变,金融中介机构通过表外业务向实体经济提供的资金支持在最终用户新增资金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信贷中介链条被不断拉长。在此过程中,一部分金融活动发生在金融机构之间,在最初借款人和最终用户之间存在着许多中间人,他们每个人都得到分配,这增加了信贷中介的复杂性和不透明度,使最初借款人很难理解投资的真实成本与承担的风险。101金融评论2019年第1期

融资成本


图4融资成本却在波动中上升到2008年的10.69%,比同期的贷款利率高出3.22个百分点,之后有所回落,在2017年达到8.48%,但是比同期的贷款利率高出4.13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存贷款利差稳中有降的情况下,金融中介单位成本稳中有升。从2003年起,中国金融中介单位成本从2003年的3.4个百分点在波动中上升到2017年的7%,几乎上涨一倍,在此期间,于2015年达到历史高点7.1%,远高于美国的1.5-2%。需要指出的是,在2003年,一年期存贷款利差是较高的3.3%,而测算的金融中介单位成本是3.4%,二者基本上吻合的。其后,从2004-2006年,一年期存贷款利差从3.3%上升到3.6%,金融中介单位成本也有所上涨。但是,从2007年起,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行,存贷款利率不断收窄,而金融中介单位成本却在波动中上升到2017年的7%。这种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由于金融中介机构把利息成本转化为非利息成本,从而抬高金融中介单位成本。银行融资的中介成本收入既包括利息成本,又包括名目繁多的非利息成本①,举例来说,对一个客户的一笔贷款,银行原本可以将利率确定到某一个水平,如7.2%,但银行为了体现自己中间业务发展的业绩,就人为将利率定为6%,另1.2%作为所谓的财务咨询费,融资顾问费,变成了中间业务收入(杨凯生,2016)。更为复杂的是,商业银行的年报数据并不明显区分这些业务收入与通过影子银行所获得的收入,使得我们很难理解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与业务收入,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存贷款利差会低估通过银行贷款获得资金的成本。六、信贷中介链条对融资成本影响的实证检验(一)实证模型选择为了考察信贷中介链条对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降成本:2017年的调查与分析[J].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降成本"课题组,刘尚希,傅志华,马洪范,程瑜,李成威,梁季,许文.  财政研究. 2017(10)
[2]从“通道”到“同业”——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演进历程、潜在风险与发展方向[J]. 王喆,张明,刘士达.  国际经济评论. 2017(04)
[3]中国金融业高增长:成因与风险[J]. 何德旭,王朝阳.  财贸经济. 2017(07)
[4]“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辨[J]. 李扬.  经济研究. 2017(06)
[5]非银行金融部门的崛起[J]. 殷剑峰.  中国金融. 2017(07)
[6]谁在推高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兼对政府融资的“资产组合效应”的检验[J]. 范小云,方才,何青.  财贸经济. 2017(01)
[7]“钱荒”为什么会发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的影响因素分析[J]. 张明,郭子睿,何帆.  国际金融研究. 2016(12)
[8]中国P2P网络借贷利率波动研究[J]. 陈霄,叶德珠.  国际金融研究. 2016(01)
[9]货币政策工具与货币市场基准利率:基于中国的实证研究[J]. 郭强,李向前,付志刚.  南开经济研究. 2015(01)
[10]利率市场化的影响、风险与时机——基于利率双轨制模型的讨论[J]. 纪洋,徐建炜,张斌.  经济研究. 2015(01)



本文编号:34733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34733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38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