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2-01-01 03:36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农村的情况也有了很大改变。一方面,人口流动量越来越大,家庭规模越来越小;另一方面,家庭保障、土地保障等农村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不能满足需要。因此,面对我国碎片化、多样化的养老保险政策,“新农保”制度的出台可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它有助于实现城乡一体化,为建立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良好基础。同时新政策在资金来源、享受待遇、资金管理等方面都有了更加具体的规定和责任划分,强调了政府的首要责任。目前,由于制度运行时间很短,“新农保”还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缺陷,例如统筹层次低,基金保值增值问题,无法分享社会发展成果,制度间的转移和衔接问题等。本文在分析农村居民养老保障现状的基础上,对“新农保”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根据青海省西宁市的基础数据,针对制度设计的特点,找出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主要是:要完善“新农保”政策,提高保障水平,强化保障力度,增强政策的吸引力。同时要不断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新模式,积极发挥家庭保障等传统方式的积极作用,最终使“新农保”政策与其他保障方式相统一,构建多层次的农村居民养老保障体系。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文献综述
1.3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农村养老保险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社会养老保险理论
2.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3章 农村原有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评述
3.1 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历程
3.2 简要的评述
第4章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及其效果
4.1 设计特点
4.2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效果
第5章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5.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5.2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产生问题的原因
第6章 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6.1 增强制度灵活性,扩大覆盖面
6.2 统一制度规范,增强制度适应性
6.3 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管理能力
6.4 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6.5 建立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
6.6 探索新方式,实行“政府购买服务”
6.7 多种养老保障方式相协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因素分析[J]. 王丽丽,何强,周忠辉. 当代经济. 2011(10)
[2]浙江省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J]. 高君. 学术论坛. 2010(09)
[3]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方案的思考[J]. 刘晓梅,楚廷勇.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0(04)
[4]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索[J]. 张运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5]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问题研究[J]. 卢海元.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0(06)
[6]推进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建议[J]. 石美遐,王丹.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0(03)
[7]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J]. 窦艳芬. 农业经济. 2010(06)
[8]试论推进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领和战略重点[J]. 刘军民. 社会保障研究. 2010(03)
[9]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型与发展[J]. 张建伟.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0(05)
[10]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J]. 韩俊江,严新明.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 2010(02)
本文编号:3561571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文献综述
1.3 主要内容
1.4 研究方法
1.5 论文创新点
第2章 农村养老保险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社会养老保险理论
2.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
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第3章 农村原有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及其评述
3.1 农村养老保险发展历程
3.2 简要的评述
第4章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特点及其效果
4.1 设计特点
4.2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效果
第5章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问题及其原因
5.1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5.2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产生问题的原因
第6章 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议
6.1 增强制度灵活性,扩大覆盖面
6.2 统一制度规范,增强制度适应性
6.3 提升服务水平,提高管理能力
6.4 提高统筹层次,实现基金保值增值
6.5 建立法律法规,强化法律意识
6.6 探索新方式,实行“政府购买服务”
6.7 多种养老保障方式相协调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率的因素分析[J]. 王丽丽,何强,周忠辉. 当代经济. 2011(10)
[2]浙江省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J]. 高君. 学术论坛. 2010(09)
[3]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方案的思考[J]. 刘晓梅,楚廷勇. 东北财经大学学报. 2010(04)
[4]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探索[J]. 张运刚.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5]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问题研究[J]. 卢海元.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0(06)
[6]推进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建议[J]. 石美遐,王丹.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0(03)
[7]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思考[J]. 窦艳芬. 农业经济. 2010(06)
[8]试论推进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领和战略重点[J]. 刘军民. 社会保障研究. 2010(03)
[9]中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转型与发展[J]. 张建伟.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10(05)
[10]完善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J]. 韩俊江,严新明. 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 2010(02)
本文编号:35615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3561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