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1 07:03

  本文关键词: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问题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首次公开发行,即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指那些拥有较好投资机会并且前景看好的股份公司,向广大分散的投资者第一次公开地发售其股份、为其项目和公司发展筹措所需要资金的行为。在证券市场上,IPO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一方面使得经济体中优质企业能在资本市场上融到所需资金,解决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资金瓶颈;另一方面,IPO也促使公司的股票在二级市场上流通,为投资者提供较多的投资机会,使得他们也能分享到公司发展所带来的成果。通过这样的方式实现了整个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IPO抑价(IPO under pricing),是指某一公司股票在其首次公开发行之后,在资本市场第一天交易的价格显著高于其发行价格的现象。如果股票发行的价格是根据市场需求来制定的,那么就不应该存在抑价问题。显然,抑价现象与传统的有效市场假说(EMH)是矛盾的:在有效市场之下,如果存在着套利空间,市场会进行低价买入高价卖出,使得超额收益最终消失。因此发行市场不可能处于长期失衡的状态,抑价的程度也就成了衡量市场有效程度的标准。 研究者一般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信息对称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的角度,试图去解释IPO抑价现象,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假说。但理论研究往往停留在特定市场层面,未能达到对市场的普遍适用,从而说明IPO溢价理论研究有进一步探索的必要性。 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只创业板股票正式开始交易,筹备十年之久的创业板市场成功登陆深交所,从此创业板市场成了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过程中的一座里程碑。创业板成立目的在于为我国科技含量高和成长潜力较大的创新型企业提供有效的融资渠道、为风险投资提供退出渠道、促进中小企业的规范运作。以此来完善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是解决当前面临的经济困境、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同时与主板市场相比,创业板市场上市企业在上市条件、发行方式、信息披露、退市制度等方面都有着较大差别,投资者对创业板发行企业表现出更高的热情和投机气氛,其抑价率也呈现出显著高于主板的特点。IPO高抑价现象一方面降低了新股发行过程中的风险,保证企业能顺利筹集到所需资金;然而,它也为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首先,由于投资者理所当然地认为新股的发行不存在风险,申购成功就能获得较高的无风险收益,因此大量资金长期在一级市场囤集,投机气氛较为强烈,扰乱资本市场的正常秩序;其次企业只要能获批上市就不存在筹集不到资金的现象,因此它们会更多的通过财务包装方式获得上市资格,忽略公司长远发展的需要从而改善其治理的结构和盈利能力,无视投资者的回报和要求,造成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基于此,本文从创业板上市公司自身的特点出发,结合先前学者的研究理论和成果,尝试对其1PO抑价现象进行研究,希望找出影响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IPO抑价原因,从而为降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IPO高抑价率,提高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提供参考。这对于提高创业板上市公司质量、规范创业板市场发展、提高创业板市场运行效率以及改善我国资本市场环境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全文分为六个章节,从绪论、文献综述、创业板市场、创业板抑价率、实证研究分析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阐述。在研究过程中选择上本文选择了2009年10月30日到2011年12月31日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新股(281只)以及同时间段内在主板市场上市的新股(64只)为样本,得出的主要结论体现为: (1)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大部分分布于高新技术行业与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与信息技术产业,其较好地体现了创业板设立时以为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融资平台的定位,顺应了我国调整的产业结构导向;从分布的区域来看,创业板上市企业主要分布于沿海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地区,体现出较强的地域性。 (2)从抑价率来看,创业板的抑价率显著高于主板市场,而且其标准差更大,首批上市28只新股平均抑价率高达106.23%,281只样本中有35只出现破发,说明创业板新股神话并不存在,创业板打新股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创业板与主板月度平均抑价率表现出与市场指数较高的吻合度;从行业抑价来看,创业板抑价率较高的行业体现在附加值较高的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而主板市场抑价率较高的行业体现在盈利比较稳定而丰厚的垄断性行业、纺织服装业等。总体而言,创业板市场抑价率的走势呈现出下降的特点。 (3)创业板企业呈现出与主板企业众多不同的特点:创业板上市企业的网上中签率、上市首日换手率等市场情绪指标显著高于主板市场,说明投资者对创业板的热情高于主板市场、投机泡沫更严重。同时创业板公司的融资规模发行费用均小于主板市场,表明创业板上市企业的规模较小;但其资产负债率净资产收益率、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低于、高于、高于主板市场,说明创业板企业成长性较好,但由于其初创期的风险较大,难以像处于成熟阶段的企业一样获得银行的信贷支持,其融资更多的通过原始股东出资和引进风投。 (4)在本文实证研究部分,根据创业板具体情况,以信息不对称、信息对称、行为金融学等理论为支撑,尽可能筛选出了影响创业板抑价的12因素构造回归模型。并对回归的结果在创业板与主板市场间进行分析。 从实证研究的结果来看,在所有因素中对创业板抑价率有显著影响的因素包括:首日换手率、网上发行中签率、发行规模、蜜月期、市场景气程度等五个指标。而主板市场对抑价率影响显著的因素包括上市首日换手率、公司成立年限、发行的规模、净资产收益率等四个指标。 总体而言,与运行了20多年相对较为成熟而且上市要求更为严格的主板市场相比,我国创业板市场IPO过程中,投资者热情更高、投机炒作的气氛更为严重,而这也是推高创业板抑价率的最主要的原因。 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我国创业板和资本市场良性发展的四条政策建议:推进金融创新,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投资者教育,树立正确投资理念;加强信息披露,推进诚信建设;加强服务中介的管理和引导。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先前有众多国内外学者对中国的主板和中小板市场IPO抑价进行过深入研究。由于创业板成立时间较短,目前来看对其抑价的研究较少。本文依据西方经典的有关抑价理论与假说,充分考虑我国创业板的特点研究创业板抑价问题,丰富了我国证券市场IPO抑价的研究。(2)选取2009年10月30日到2011年12月31日在深圳创业板上市的新股(281只)以及同时间段内在主板市场上市的新股(64)只为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具有较高的时效性。(3)将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更清楚地看出创业板市场高抑价现象产生的原因。 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1)理论支持有所不足。西方市场的理论建立在市场有效和供需平衡的基础上,而这一假设在我国却不一定成立。因此以西方理论为基础,研究我国IPO抑价的影响因素,可能会造成理论假设不符合实际情况,研究主观性较强。同时,所选的12个变量未必就真代表了理论的假设,如用新股上市前15个交易日的市场累计涨幅代表市场景气程度,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有更多的选择作为参考。(2)创业板创立到现在不足三年时间,截止2011年12月31日总计上市的企业数量仅为281家,样本数据有限,希望今后随着我国创业板的不断发展上市企业的不断增加,以更多的样本为支撑,能对创业板市场抑价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
【关键词】:IPO抑价 创业板 投资者情绪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832.51;F224
【目录】:
  • 摘要4-8
  • Abstract8-14
  • 1. 绪论14-20
  • 1.1 研究的背景14-15
  • 1.2 研究的意义15-16
  • 1.3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6-17
  • 1.3.1 研究的思路16-17
  • 1.3.2 研究的方法17
  • 1.4 论文框架和内容17-18
  •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18-20
  • 1.5.1 创新之处18
  • 1.5.2 不足之处18-20
  • 2. 文献综述20-31
  • 2.1 国外文献综述20-26
  • 2.1.1 新股发行抑价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21-23
  • 2.1.2 新股发行基于信息对称理论23-25
  • 2.1.3 新股发行基于行为金融学的理论25-26
  • 2.2 国内文献回顾26-29
  • 2.2.1 关于信息经济学的理论26-28
  • 2.2.2 关于行为金融的理论28-29
  • 2.3 文献评价29-31
  • 2.3.1 国外抑价理论不足之处30
  • 2.3.2 国外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性问题30-31
  • 3. 我国创业板市场分析31-40
  • 3.1 中国创业板的创设历程31-32
  • 3.2 我国创业板市场的定位与意义32-34
  • 3.2.1 创业板市场定位32-33
  • 3.2.2 创业板市场成立意义33-34
  • 3.3 创业板市场与主板市场的对比分析34-36
  • 3.4 创业板上市公司36-38
  • 3.4.1. 行业分布36-37
  • 3.4.2 区域分布37-38
  • 3.5 本章小结38-40
  • 4. 创业板抑价率分析40-48
  • 4.1 IPO抑价率的表达方式40-41
  • 4.2 创业板与主板抑价率统计分析41-47
  • 4.2.1 描述性统计与方差分析41-43
  • 4.2.2 抑价率的区间段分布43-44
  • 4.2.3 抑价率的时间段分布44-46
  • 4.2.4 抑价的行业分布46-47
  • 4.3 本章小结47-48
  • 5. 创业板抑价的实证研究48-65
  • 5.1 研究假设及理论分析48-52
  • 5.1.1 信息不对称与IPO抑价48-50
  • 5.1.2 信息对称与IPO抑价50-51
  • 5.1.3 行为金融与IPO抑价51-52
  • 5.2 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52-53
  • 5.2.1 数据来源52
  • 5.2.2 模型构建52-53
  • 5.3 实证研究53-61
  • 5.3.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53-56
  • 5.3.2 多元线性回归56-57
  • 5.3.3 多重共线性检验57-58
  • 5.3.4 多重共线性的处理58-59
  • 5.3.5 异方差检验59-61
  • 5.4 实证结果分析61-65
  • 6. 结论与政策性建议65-70
  • 6.1 本文主要结论65-67
  • 6.2 政策启示与建议67-70
  • 参考文献70-73
  • 后记73-74
  • 致谢74-75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7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运兰;;创业板与中小板市场IPO抑价及其影响因素[J];商业研究;2010年07期

2 朱南,卓贤;对我国股票首次公开发行抑价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04年02期

3 曹凤岐;董秀良;;我国IPO定价合理性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4 徐文燕,武康平;承销商托市对新股初始回报的影响——对上海A股市场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01期

5 芮卫;;异质信念和投资者情绪与我国创业板IPO抑价[J];经济论坛;2011年05期

6 王晋斌;新股申购预期超额报酬率的测度及其可能原因的解释[J];经济研究;1997年12期

7 陈工孟,高宁;中国股票一级市场发行抑价的程度与原因[J];金融研究;2000年08期

8 宋逢明,梁洪昀;发行市盈率放开后的A股市场初始回报研究[J];金融研究;2001年02期

9 段进东,陈海明;我国新股发行定价的信息效率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4年02期

10 江洪波;;基于非有效市场的A股IPO价格行为分析[J];金融研究;2007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汪宜霞;基于抑价和溢价的中国IPO首日超额收益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玉林;我国高科技企业创业板市场IPO的定价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9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创业板市场IPO抑价问题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64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3564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99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