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QFII持股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6 07:16

  本文关键词:QFII持股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QFII是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的缩写,即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制度是指境外专业机构投资者到国内投资的资格认证制度。成熟的境外专业投资机构具有投资专业化、管理经验丰富等优势,被一些成长中的工业化国家引入以促进本国资本市场开放、完善制度建设等。QFII制度在韩国、巴西、印度以及台湾等地取得成功。 2002年年末,中国证监会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下发《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标志我国正式引入QFII制度。10余年来,我国监管部门逐步放宽QFII的准入标准,以利于QFII的发展壮大。QFII投资机构规模和投资额度都有所增长,2012年投资额度新增500亿美元,总投资额度达到800亿美元;截至2014年3月,我国已有261家在册QFII。QFII已成为我国第三大投资机构者,是我国机构投资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愈来愈大。 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搜集、甄别上市公司信息,并具有专业的投资管理团队,具有明显的信息优势和专业优势。大量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能够有效缓解委托人和代理人间的利益冲突,是影响公司治理的重要因素。QFII作为资金实力雄厚、经验丰富的投资机构,具有上述优势。随着投资额度的增长和投资范围的扩大,QFII已具有介入公司治理的动机和条件。当控股股东掏空公司资产,与QFII产生利益冲突时,QFII能否通过介入公司治理,制衡控股股东不当行为以维护其自身利益?基于以上问题的提出,本文主要研究QFII持股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影响。 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六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论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创新点;第二部分为文献综述,从四个方面归纳国内外关于QFII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研究文献,并简要评述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第三部分为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首先界定QFII、控股股东及其掏空行为,其次阐述QFII持股影响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理论基础,具体包括委托代理理论、冲突理论以及成本收益理论。其次阐述QFII持股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影响的作用机理,并据此提出本文的研究假设;第四部分为研究设计,首先说明样本数据来源与选取方法,其次阐述各变量的选取方法,最后结合本文研究假设和选取变量,参考已有研究,构建本文研究模型;第五部分为实证检验,主要对各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以及回归分析,验证QFII持股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影响的研究假设。为保证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对回归分析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并进行内生性检验;第六部分为结论、建议与展望。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总结本文研究结论,并据此提出相关建议。最后阐述本文研究存在的局限性和其他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关研究的未来展望。 本论文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其一,研究思路有所创新。我国QFII制度的规范研究较多,而QFII公司治理效应的实证研究相对苍白。本文主要以QFII持股集中程度和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能力为切入点,实证研究QFII持股改变资本结构、介入公司治理,进一步影响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其二,研究QFII参与公司治理的角度与以往不同。本文以QFII能否制约控股股东掏空为出发点,研究QFII的公司治理效应,突破以往影响公司绩效的单一研究模式,拓展了QFII研究范围。
【关键词】:QFII 公司治理 控股股东 掏空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71;F832.51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10
  • 1 绪论10-15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10-12
  • 1.1.1 选题背景10-11
  • 1.1.2 选题意义11-12
  • 1.2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12-14
  • 1.2.1 研究思路12
  • 1.2.2 论文框架12-14
  • 1.3 研究方法14
  • 1.4 论文创新点14-15
  • 2 文献综述15-22
  • 2.1 QFII持股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研究15-16
  • 2.2 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关系的研究16-18
  • 2.3 QFII制度的研究18-19
  • 2.3.1 QFII对我国证券市场制度影响的研究18
  • 2.3.2 QFII制度缺陷的研究18
  • 2.3.3 QFII投资特征的研究18-19
  • 2.4 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研究19-20
  • 2.4.1 掏空行为原因和特征19
  • 2.4.2 掏空行为方式19-20
  • 2.4.3 掏空行为影响因素20
  • 2.5 文献综述评述及启示20-22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设22-33
  • 3.1 相关概念界定22-24
  • 3.1.1 QFII 制度22-23
  • 3.1.2 控股股东23
  • 3.1.3 掏空行为23-24
  • 3.2 QFII 持股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影响的理论基础24-27
  • 3.2.1 委托代理理论24-25
  • 3.2.2 冲突理论25-26
  • 3.2.3 成本收益理论26-27
  • 3.3 QFII持股影响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作用机理27-31
  • 3.3.1 QFII持股影响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动因27-28
  • 3.3.2 QFII持股影响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条件28-29
  • 3.3.3 QFII持股影响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障碍29
  • 3.3.4 QFII持股影响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途径29-31
  • 3.4 研究假设31-33
  • 3.4.1 QFII持股集中度对掏空的影响31-32
  • 3.4.2 QFII制衡能力对掏空的影响32
  • 3.4.3 产权性质对QFII治理效果的影响32-33
  • 4 研究设计33-38
  • 4.1 数据来源与样本选取33-34
  • 4.1.1 数据来源33
  • 4.1.2 样本选取33-34
  • 4.2 变量选取34-36
  • 4.2.1 被解释变量的选取34
  • 4.2.2 解释变量的选取34-35
  • 4.2.3 控制变量的选取35-36
  • 4.3 模型构建36-38
  • 5 实证检验及分析38-48
  • 5.1 描述性统计分析38-40
  • 5.1.1 各变量分年描述性统计分析38-39
  • 5.1.2 各变量分类描述性统计分析39-40
  • 5.2 相关性分析40-41
  • 5.3 回归分析41-44
  • 5.3.1 QFII持股集中度对掏空行为影响的回归分析41-42
  • 5.3.2 QFII制衡能力对掏空行为影响的回归分析42-43
  • 5.3.3 产权性质对QFII治理效果影响的回归分析43-44
  • 5.4 稳健性检验44-47
  • 5.5 内生性检验47-48
  • 6 结论、建议与展望48-52
  • 6.1 研究结论48-49
  • 6.2 政策建议49-50
  • 6.3 研究不足与未来展望50-52
  • 参考文献52-55
  • 后记55-56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丹;;QFII持股与上市公司绩效相关性研究[J];财会月刊;2009年09期

2 郑爱华;冯晓云;郑晓华;;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上市公司大股东掏空行为之影响[J];财会月刊;2010年09期

3 王彩萍;;试论大股东“掏空”行为及其审计防范[J];发展;2012年05期

4 冯根福,马亚军,姚树洁;中国上市公司担保行为的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3期

5 王彬,张研;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J];国际金融研究;2001年07期

6 耿志民;;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根源及其治理[J];管理现代化;2007年01期

7 郭寿康;张雨泽;;我国QFII制度的研究与思考[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8 裴红卫;;大股东掏空与支持: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检验[J];经济经纬;2012年04期

9 叶康涛;陆正飞;张志华;;独立董事能否抑制大股东的“掏空”?[J];经济研究;2007年04期

10 王克敏;罗艳梅;;中国上市公司对外担保与财务困境研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05期


  本文关键词:QFII持股对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701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3701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b8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