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托业务的发展及创新
本文关键词:论信托业务的发展及创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众所周知,伴随着中国国际信托公司的成立,中国信托业务重新迎来了发展机遇,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取得了很大发展。然而在这段时间里面,中国信托业却经历了六次不同程度的调整,与此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也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整顿,以便于监督和管理信托业的风险。新世纪初期,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中国银监会又相继制定和颁布了《信托公司管理法》以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至此,中国信托业的商业模式开始发生了很大程度的转变。毫无疑问,在某些领域里面,中国传统的金融组织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正是因为如此,信托业获得的发展空间十分巨大。首先,在近十年里,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十分惊人,社会人均财富积累量也有很大程度的增加,另一方面,低迷的存款利率状态持续得不到改善,萧条的资本市场难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这个时候人们开始对信托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开始把大量资金投入信托行业,信托行业的资金积累量也因此猛增。其次,中国现有的进入监管体系存在一定的空白之处,尤其是在某些金融领域,信托公司可以进行大量的投资而不受限制,比如银行业以及证券行业,这就进一步促进了信托行业的飞速发展[1]。可靠数据显示,在2012年年底的时候,信托业的管理资产竟然接近7.5个亿人民币,连传统金融行业保险、券商以及基金等都远不及它,目前,信托行业已经成为中国四大金融支柱之一,仅次于银行。不过事实并非表面现象那么乐观,信托业高速发展的背后还存在很多问题。根据现有情况分析,中国信托业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其业务组合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中国信托公司的生存压力将会面临严峻的考验,再加上信托业务本来就是针对一些风险较高的领域,因此宏观经济一旦发生变化,信托业受到的影响将会十分巨大。因此,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趋于国际化,信托业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必须寻求新的创新发展模式,这样才能保证中国信托业能够长期稳定健康地发展。鉴于此,本文对中国信托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创新模式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建立在发展视角的基础之上,文中使用对比研究分析的方法,首先对国内外信托行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然后重点针对国内信托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和总结,指出了中国信托业未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机遇和挑战,并且提出了信托业务创新的建议[2]。全文采取了数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以及对比分析法等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为中国信托业务在未来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信托业 发展 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4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1 绪论11-15
- 1.1 信托的定义11
- 1.2 研究背景、目的以及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5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3-15
- 2 国内外信托业的发展现状15-25
- 2.1 英美信托业发展现状15-17
- 2.2 日本信托业发展现状17-18
- 2.3 我国信托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现状18-25
- 2.3.1 我国信托业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18-20
- 2.3.2 我国信托业发展现状20-25
- 3 我国信托业务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5-33
- 3.1 我国信托业务发展面临的机遇25-29
- 3.1.1 我国信托行业发展中所处的环境25-27
- 3.1.2 信托业务的优势明显27-28
- 3.1.3 信托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突出28-29
- 3.2 我国信托业务发展面临的挑战29-33
- 3.2.1 信托业的制度缺陷问题29-31
- 3.2.2 我国信托业顺利转型的挑战31-33
- 4 我国信托业务的创新33-51
- 4.1 信托理论创新分析33-37
- 4.1.1 制度保障33-34
- 4.1.2 经济发展需求34-36
- 4.1.3 信托创新的实质36-37
- 4.2 信托产品创新分析37-43
- 4.2.1 产品创新的基本构架37-38
- 4.2.2 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创新38-42
- 4.2.3 规避监管的产品创新42-43
- 4.3 信托业务创新分析43-46
- 4.3.1 金融制度非均衡下的业务创新43-44
- 4.3.2 综合经营业务创新44
- 4.3.3 民间金融创新44-46
- 4.3.4 市政融资创新46
- 4.4 信托组织创新分析46-48
- 4.4.1 混业经营创新46-47
- 4.4.2 信托公司与银行融合创新及其路径47-48
- 4.5 信托制度创新分析48-51
- 4.5.1 资产证券化48-49
- 4.5.2 PE信托49-51
- 5 关于加快我国信托业务发展与创新的若干建议51-55
- 5.1 完善信托公司的业务创新机制51
- 5.2 重视公司的信息化建设51-53
- 5.2.1 我国信托公司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51-52
- 5.2.2 我国信托公司信息化建设基本现状及信息化建设的意义52-53
- 5.3 增强风险防范能力以及应变能力53-55
- 5.3.1 正确认识信托公司财务管理的外部及内部环境53
- 5.3.2 重视内部控制,完善风险管理体系53-54
- 5.3.3 根据业务类型建立合理的信用评估体系54-55
- 结论55-57
- 参考文献57-59
- 致谢59-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祥生;;日本银行的信托业务[J];上海金融研究;1981年01期
2 ;对两年来信托业务的回顾和今后设想[J];中国金融;1982年24期
3 郑湛霖;;办好金融信托业务 搞活社会资金融通[J];广东金融研究;1984年10期
4 韩家迪;;谈发展信托业务的必要性[J];金融研究;1982年09期
5 林在税;适应市场需求 拓展信托业务[J];福建金融;2001年02期
6 黄敏,徐杰锋,蔡开凡;我国信托业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新金融;2002年09期
7 刘建和,吴国升;信托业务创新和风险防范[J];商业研究;2002年06期
8 郑丽;抓住机遇加快信托业务的创新[J];西安金融;2003年04期
9 董建庭;对外汇资金信托业务外汇管理问题的思考[J];中国外汇管理;2003年02期
10 常叶青;信托业务基本会计理论问题探索[J];会计研究;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东升;杨有礼;;商业银行家族信托业务的法律问题研究——基于对发达国家(地区)家族信托业务的借鉴和思考[A];金融法学家(第五辑)[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涛;江苏六项举措规范异地集合信托业务[N];经济参考报;2007年
2 大连专员办;信托业务检查初探[N];中国财经报;2012年
3 肖怀洋;信托业务放开考验监管的协调统一[N];证券日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杜雅文;家族信托业务短期尚难成熟[N];中国证券报;2013年
5 记者 张菲菲;信托业务青黄不接 三季度净利环比负增长[N];第一财经日报;2014年
6 芦玲;信托业务会计核算不再一头雾水[N];中国财经报;2005年
7 孙来;金融信托业务品种开发设计研讨会将办[N];金融时报;2002年
8 证券时报记者 张伟霖;信托业务“二八定律”逐步显现[N];证券时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徐天晓;信托业务扮靓中报 爱建股份上半年净利同比翻番[N];证券日报;2011年
10 记者 齐闻潮;我国首个信托业务信息服务系统上线[N];金融时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姜帆;泛资产管理背景下信托公司可持续盈利模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论信托业务的发展及创新,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7748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477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