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基于创业板IPO上市财务造假问题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4 05:15

  本文关键词:基于创业板IPO上市财务造假问题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创业板 IPO财务造假 新大地 财务造假手段


【摘要】:财务造假充斥着我国的证券市场,且具有越演越烈的趋势,严重影响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有效防止IPO财务造假,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迫在眉睫。 本文通过引用GONE理论、博弈论理论和信息不对称理论对IPO财务造假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并对新大地成本、收入、利润等分析得出IPO财务造假的手段主要是少计成本、虚增收入、虚增资产、隐瞒重要事项等,分析得出财务造假的原因只要是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严重,各主体相关利益的驱动,公司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不高,中介机构与公司的勾结,违约成本低等,在此基础之上得出对IPO财务造假手段的预防奖惩措施,主要涉及对相关利益主体如新大地公司自身、中介机构大华会计师事务所、保荐机构南京证券等的奖惩制度的建设及实施;具体措施分为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体系,完善公司董事管理制度,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教育、充分利用媒体的力量增加信息透明度、强对投资者的教育、建立股票回购标准、加大对中介机构监督与处罚、完善货市制度等,为广大投资者创建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研究创新;第二部分包括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简述包括财务造假概念、特征及危害的介绍以及相关理论综述。第三部分在介绍新大地公司的基础上回顾了新大地公司财务造假案件的始末,分析新大地公司的收入、成本、利润及造假手段以及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第四部分从预防措施、奖惩措施、证券市场的制度规范以及对财务造假的源头堵截等方面提出防治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措施。第五部分总结与展望。本文的研究意义的主要体现在对国内上市公司的原因的探寻上,与此同时,本文还较为深入的分析了创业板公司的许多造假方法,并从本质上对这种情况予以研究,进而为相关对策的制定奠定了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关键词】:创业板 IPO财务造假 新大地 财务造假手段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5;F832.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10
  • 1 绪论10-18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0-11
  • 1.1.1 研究背景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4
  • 1.2.1 国外文献综述11-13
  • 1.2.2 国内文献综述13-14
  •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14-16
  • 1.3.1 研究内容14-15
  • 1.3.2 研究思路15-16
  • 1.4 研究方法及创新16-18
  • 1.4.1 研究方法16-17
  • 1.4.2 研究创新17-18
  • 2 理论基础18-30
  • 2.1 IPO财务造假的概念特征及影响18-19
  • 2.1.1 IPO财务造假的概念18
  • 2.1.2 报表粉饰18
  • 2.1.3 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18-19
  • 2.1.4 会计信息失真19
  • 2.2 IPO财务造假的特征19-21
  • 2.2.1 主体通常是高层管理者19-20
  • 2.2.2 会计资料作为造假的客体20
  • 2.2.3 公司的实际盈利水平不变20
  • 2.2.4 疏忽行为也属于造假行为20
  • 2.2.5 造假行为不间断20-21
  • 2.3 IPO财务造假的影响21-22
  • 2.3.1 损害投资者利益21
  • 2.3.2 损害关联单位利益21
  • 2.3.3 损害公司内部有关人员利益21-22
  • 2.3.4 损害相关中介机构利益22
  • 2.3.5 减弱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22
  • 2.3.6 造成诚信缺失及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不信任22
  • 2.4 IPO财务造假的环境分析22-27
  • 2.4.1 苛刻的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条件23-25
  • 2.4.2 地方政府寻租普遍25
  • 2.4.3 造假成本与收益差距悬殊25-26
  • 2.4.4 公司上市后巨额收益的强大诱惑力26-27
  • 2.4.5 密切的公司上市与中介机构的关系27
  • 2.5 IPO财务造假理论基础27-30
  • 2.5.1 GONE理论27-28
  • 2.5.2 博弈论理论28
  • 2.5.3 信息不对称理论28
  • 2.5.4 从公司角度探讨内部控制制度28-30
  • 3 公司财务造假问题的手段及原因分析:以新大地为例30-48
  • 3.1 新大地简介30
  • 3.2 新大地财务造假分析30-38
  • 3.2.1 公司自身30-36
  • 3.2.2 注册会计师瞒报招股书且兼职执业36-37
  • 3.2.3 关联客户37-38
  • 3.3 新大地财务造假手段分析38-45
  • 3.3.1 产品销售单价虚高38-41
  • 3.3.2 虚增收入41-43
  • 3.3.3 虚增固定资产43
  • 3.3.4 遗漏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43-45
  • 3.4 新大地财务造假的原因分析45-48
  • 3.4.1 企业内部管理问题严重45
  • 3.4.2 各主体相关利益的驱动45-46
  • 3.4.3 令人堪忧的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养46
  • 3.4.4 中介机构与公司的勾结46-47
  • 3.4.5 地方政府监管制度缺失47
  • 3.4.6 违约成本低47-48
  • 4 创业板上市公司IPO财务舞弊预防策略48-56
  • 4.1 预防措施48-50
  • 4.1.1 改善内部控制环境48
  • 4.1.2 完善董事管理制度48-49
  • 4.1.3 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素质的提升49
  • 4.1.4 增加自身财务透明度和诚信文化的建设49-50
  • 4.2 中介机构服务质量的提升50-51
  • 4.2.1 完善中介机构的审查机制50-51
  • 4.2.2 中介机构实力及诚信度提升机制建设51
  • 4.3 监管机构的监管与反监管51-53
  • 4.3.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51
  • 4.3.2 执行审批程序要严格51-52
  • 4.3.3 建设完善的中介机构监督体系52
  • 4.3.4 建立民主机制加强对监管机构的监督52
  • 4.3.5 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52-53
  • 4.3.6 严厉执行对各部门的奖励及处罚53
  • 4.4 完善制度规范证券市场53-55
  • 4.4.1 完善股票定价制度53
  • 4.4.2 配股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53-54
  • 4.4.3 完善IPO保荐制度54-55
  • 4.5 源头堵截,减少诱发财务造假的因素55-56
  • 4.5.1 加强对投资者的教育55
  • 4.5.2 剔除地方政府的保护主义55-56
  • 5 结论及展望56-58
  • 5.1 结论56-57
  • 5.2 展望57-58
  • 参考文献58-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文斌;陈超;;新股上市后盈利能力下滑及募集资金使用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07年04期

2 吴革;;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防范与治理[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0年02期

3 张晓宁;;上市公司财务欺诈的原因分析及对策建议[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年02期

4 艾永梅;;我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博弈分析[J];科学经济社会;2011年03期

5 朱伟亮;;财务人员从被动财务造假到主动财务造假的行为学分析[J];财会研究;2011年23期

6 黄月春;;试论盈余管理和财务造假的差别[J];会计师;2012年01期

7 韦琳;徐立文;刘佳;;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的识别——基于三角形理论的实证研究[J];审计研究;2011年02期

8 郑贤龙;;浅析IPO财务造假动因、手段及防范对策[J];商业会计;2013年17期

9 修玉强;;初步识别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方法[J];中国外资;2011年17期

10 徐广萍;;试论如何防范财务造假[J];时代金融;2012年0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邓庆山;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识别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397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5397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7d0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