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机构投资者持股异质性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2 20:02

  本文关键词:机构投资者持股异质性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关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机构投资者 异质性 盈余管理 交叉影响 公司治理


【摘要】:盈余管理活动造成会计信息的虚假披露,使其不能客观反映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从而误导投资者的决策,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随着近几年的不断发展,机构投资者成为我国证券市场的中坚力量,凭借其在信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优势,迅速成为完善公司治理模式的一支强大队伍。因此,学术界开始对机构投资者与盈余管理行为约束展开研究。但由于持股比例、持股期限等的不同,机构投资者对公司治理的监督效果也不尽相同。如何更好的利用机构投资者的监督能力抑制盈余管理行为这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选取2011-2013年我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共计6946个数据为研究样本,从异质性角度出发,利用博弈论分析机构投资者不同持股比例对盈余管理的不同影响,并利用实证数据检验持股比例和类型对盈余管理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完善机构投资者对盈余管理的约束机制。从结构上分析,全文的主体分为理论铺垫、实证研究和总结展望三大部分。理论铺垫部分主要包括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文献综述和第三章理论分析,绪论介绍了文章的选择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文献综述对机构投资者和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梳理,理论分析则利用博弈论分析机构投资者不同持股比例影响盈余管理的差异性。实证研究部分包括了第四章实证研究和第五章交叉变量影响研究,第四章在对盈余管理和机构投资者类型分别计量的前提下进行假设检验,第五章是在此基础上构建交叉变量对两者之间的影响关系进行更为全面的探究。总结梳理部分包括第六章结论与研究展望,根据理论与实证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并对自身不足和未来展望进行说明。本文取得的研究结论主要有:(1)利用博弈模型分析认为,在持股比例较大且监督成本较低的情况下机构投资者才具备抑制盈余管理的意愿,反之在持股比例较小且监督成本较高时,机构投资者则没有意愿进行监督;(2)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积极型和消极型,通过检验得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倒U型关系,以及积极型机构投资者抑制盈余管理而消极型机构投资者会促进盈余管理的关系;(3)创新性的利用交叉变量考察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和类型的综合影响,认为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积极类型持股越多,盈余管理程度越低;(4)从公司内部激励机制、外部监督和机构投资者多元化发展三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形成有效的盈余管理约束机制。
【关键词】:机构投资者 异质性 盈余管理 交叉影响 公司治理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5;F832.51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5
  • 1 绪论15-19
  • 1.1 研究问题的提出15-16
  • 1.2 研究意义16-17
  • 1.2.1 理论意义16
  • 1.2.2 实践意义16-17
  • 1.3 研究方法17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7-19
  • 1.4.1 研究内容17-18
  • 1.4.2 技术路线18-19
  • 2 相关文献综述19-27
  • 2.1 盈余管理的研究现状19-22
  • 2.1.1 盈余管理的概念19-20
  • 2.1.2 盈余管理动机的研究综述20-21
  • 2.1.3 盈余管理方式的研究综述21-22
  • 2.2 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22-25
  • 2.2.1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的界定22-23
  • 2.2.2 有关机构投资者与公司治理的文献综述23-25
  • 2.3 机构投资者持股异质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25-26
  • 2.4 述评26-27
  • 3 理论分析27-35
  • 3.1 问题提出27
  • 3.2 理论基础27-30
  • 3.2.1 委托代理理论27-28
  • 3.2.2 信息不对称理论28-29
  • 3.2.3 有限理性经济人理论29-30
  • 3.3 盈余管理的纯策略静态博弈分析30-32
  • 3.3.1 纯策略静态博弈模型的假设30-31
  • 3.3.2 纯策略静态博弈模型的构建及分析31-32
  • 3.4 盈余管理的混合策略动态博弈32-35
  • 3.4.1 混合策略动态博弈模型的假设32
  • 3.4.2 混合策略动态博弈模型的构建32-33
  • 3.4.3 混合策略动态博弈的均衡分析33-35
  • 4 实证研究35-52
  • 4.1 问题及假设提出35-36
  • 4.2 盈余管理程度计量36-42
  • 4.2.1 盈余管理程度计量模型36-39
  • 4.2.2 盈余管理程度计量结果39-42
  • 4.3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计量42-49
  • 4.3.1 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划分理论与方法42-44
  • 4.3.2 机构投资者持股类型计量结果44-49
  • 4.4 研究设计49-50
  • 4.4.1 研究变量的确定49-50
  • 4.4.2 回归模型的构建50
  • 4.5 研究结果50-52
  • 4.5.1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对盈余管理程度影响的实证结果50-51
  • 4.5.2 机构投资者特征对盈余管理的影响51-52
  • 5 交叉变量对盈余管理影响研究52-54
  • 5.1 问题的提出52
  • 5.2 研究设计52-54
  • 5.2.1 交叉变量设定及模型构建52
  • 5.2.2 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及类型对盈余管理交互影响实证结果52-54
  • 6 结论与研究展望54-57
  • 6.1 研究结论54-55
  • 6.2 相关建议55-56
  • 6.3 研究展望56-57
  • 参考文献57-6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6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奇平;;异质性经济学的价值[J];互联网周刊;2006年26期

2 钟陆文;;企业核心能力的异质性[J];经济管理;2004年17期

3 刘嘉;许燕;;团队异质性研究回顾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6年04期

4 李宪徐;;劳动异质性及其经济学意义探寻[J];肇庆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5 丁冬;郑风田;吴磊;周锋;;经济、社会异质性与农村集体行动水平——基于湖北省S县40村400个农户数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9期

6 周煜皓;;试论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文化异质性[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赵伟;;异质性的经济世界(之一)[J];浙江经济;2014年05期

8 李宪徐;;劳动异质性的自然社会机制及相互作用[J];学术交流;2006年10期

9 郭群成;郑少锋;;返乡农民工经验异质性与团队化创业实证研究[J];软科学;2010年12期

10 张永芬;;异质性劳动的分析和数学逻辑环境下的经济学研究[J];成功(教育);2011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亮;;电信企业集团子公司资源异质性与横向比较[A];通信发展战略与管理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兴琨;丁桂凤;;团队异质性、冲突对团队合作学习的影响[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宋妍;晏鹰;;社区共享资源自发供给的异质性效应分析[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4 赵建;;异质性信念作用下的证券价格:以两信念均衡模型为例[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刘欣;张景焕;;异质性、组织支持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6 李涛;刘玉灿;;集体行动中异质性个体的决策机制——基于住宅小区调查的实证研究[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7 戴昆;钟文勤;胡德夫;姚军;;荒漠啮齿类共存机制与环境异质性[A];中国动物科学研究——中国动物学会第十四届会员代表大会及中国动物学会65周年年会论文集[C];1999年

8 高越;李荣林;;异质性、分割生产与国际贸易[A];经济学(季刊)第8卷第1期[C];2008年

9 赵果庆;;产业异质性、FDI产业溢出效应与中国产业增长[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10 靳栋梁;张明敏;党勇;鲁效庆;郭文跃;;表面异质性对甲烷在多孔碳表面吸附行为的影响[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27分会:多孔功能材料[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方付建 汪方芳;异质性消费需求呼唤差别化公共服务[N];中国改革报;2008年

2 李国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异质性和经济摩擦对国际生产组织形式选择的影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张月云 整理;定量研究应考虑个体异质性[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4 李少豪(作者单位:蚌埠制线厂);试论企业的品牌战略[N];安徽经济报;2006年

5 第二军医大学人文社科部 杨威;异质性好比炽热流淌的熔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6 独立学者 柳五;被反感的“散伙饭”是一种社会病[N];东莞日报;2010年

7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 杨守涛;协商民主需要何种文化基础[N];团结报;2014年

8 东艳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2011年国际贸易前沿研究进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9 湖北 张小明;舍本逐末 大学生创业最大的软肋[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婷婷;日光温室黄瓜群体冠层结构特征分析与参数化模型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苟云久;饮食因素与肺癌相关性的Meta分析[D];兰州大学;2015年

3 熊婕;异质性劳动力、就业匹配与收入差距[D];重庆大学;2014年

4 陈策;异质性厂商国际市场进入方式的选择和政策支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林高榜;创新异质性与中国技术进步[D];浙江大学;2012年

6 宋妍;基于偏好异质性的共享资源捐赠水平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7 李玉连;基于异质性的共享资源治理过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8 李春顶;异质性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史冬梅;复杂网络上的合作涌现空间公共品博弈中的异质性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1年

10 张文军;羊草克隆整合对碱环境异质性的响应[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森;TMT异质性与企业绩效动态关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程强;产学研伙伴异质性对企业合作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3 王倩;基于顾客异质性的电子零售商定价决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4 董骥;金融市场的异质性效应[D];山东财经大学;2015年

5 王超;盐碱环境下羊草克隆整合策略对刈割的响应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年

6 罗永清;昆明贫困住区异质性及收入影响因素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5年

7 杨薇;中国离岸外包对异质性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D];大连海事大学;2015年

8 杨昀;高管团队异质性、企业研发支出与绩效关系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9 周洲;中国城市房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10 裘索;承接外包与异质性企业的关系研究[D];贵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6335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66335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f3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