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的中美比较
本文关键词: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的中美比较
更多相关文章: 证券欺诈 民事责任 交易因果关系 损失因果关系 损害赔偿
【摘要】:2014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对《证券法》进行了小幅修改,主要围绕“推进股票注册发行制改革”展开,然而对于与投资者保护联系最为密切的民事责任部分却并无提及。虽然我国《证券法》对操纵市场、欺诈客户等证券违法行为都课以民事赔偿责任,但是其内容过于抽象、原则,不能满足投资者保护的实践需求。文章从证券市场以及证券法律关系的特殊性着手,分析证券欺诈民事责任性质的多样性;从法经济学的角度,构建证券欺诈模型,对完善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的必要性进行博弈论分析;进而通过比较美国法与我国大陆地区(不包括中国台湾、香港、澳门地区)的证券法律制度中有关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以及证券欺诈民事救济形式,去芜存菁,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目前发展的实际情况构想借鉴美国的相关经验,以完善证券欺诈民事责任制度。除引言外,本文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证券欺诈的立法体制。一是,美国法上的一般性的反证券欺诈条款一方面确立相关证券欺诈行为均在禁止之列,同时也可以填补其他针对具体类型证券不法行为之特别规定的不足。我国并无一般性的反证券欺诈条款。二是,通过中美证券市场监管比较,中国证监会的公权力不宜再度扩大,而应予以限缩。第二部分,证券欺诈民事责任性质的中美比较。从保障投资者和证券欺诈责任规则设计的统一性来看,在借鉴美国法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对证券欺诈违约之诉与侵权之诉的经济成本分析,宜将证券欺诈民事责任定性为侵权责任。第三部分,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中美比较。这部分是本文的主要内容,重点从历史沿革、主体要件、主观意图、因果关系的规则构建、行为与重大性等方面对比美国法上与我国法上的规定。我国《证券法》以及2003年1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布的《关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虚假陈述赔偿规定》”)中有关虚假陈述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认定部分的内容存在缺陷,可参照美国法上“对市场欺诈理论”以及“信赖原则”予以修正。第四部分,证券欺诈民事救济方式之中美比较。这部分重点介绍了美国法上基于侵权法的损害赔偿责任,其又包括基本损害赔偿和附带损害赔偿的范围与计算方法,和美国法上基于衡平法的违约性质责任。我国证券欺诈民事责任中的赔偿责任宜以实际价值法为主,参考美国交易利益法与转售法的计算标准,作为补充手段。第五部分,完善我国证券欺诈民事责任制度的建议。一方面,通过博弈分析可知,如果短期内没有有效的民事责任制度,特别是赔偿责任制度的保护,证券市场监管机构亦对欺诈行为打击不力时,最终结果会是投资者对市场越来越失去信心,纷纷退出证券市场,导致证券市场乃至于整个资本市场的萎缩。另一方面,建议增加一般性的反欺诈条款、明晰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以及明确证券欺诈损害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
【关键词】:证券欺诈 民事责任 交易因果关系 损失因果关系 损害赔偿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287;D923
【目录】:
- 内容摘要4-6
- Abstract6-9
- 引言9-11
- 一、证券欺诈的立法体制11-17
- (一)美国证券法律制度中的反欺诈条款11-14
- (二)我国证券法律制度的立法背景14-17
- 二、证券欺诈民事责任性质之中美比较17-24
- (一)证券欺诈的界定17-19
- (二)关于证券欺诈民事责任性质的学说19-21
- (三)证券欺诈的契约责任和侵权责任21-24
- 三、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之中美比较24-42
- (一)主体要件24-27
- (二)主观要件27-32
- (三)因果关系要件32-40
- (四)行为要件40-41
- (五)客观要件41-42
- 四、证券欺诈民事救济方式之中美比较42-48
- (一)美国法上证券欺诈民事救济方式42-47
- (二)我国法上的证券欺诈民事责任承担方式47-48
- 五、我国证券欺诈民事责任制度之完善48-55
- (一)完善我国证券欺诈民事责任制度的必要性48-52
- (二)完善我国证券欺诈民事责任制度的建议52-55
- 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锦龙;;论证券欺诈的防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2 祝尔军,白彦;揭开证券欺诈的神秘面纱——股民如何认识和应对证券欺诈[J];法律适用;2000年01期
3 徐丽;证券欺诈及对策——兼谈《证券法》的有关规定[J];金融理论与教学;2000年02期
4 任红旗;证券欺诈 危害极大[J];中国防伪;2000年06期
5 赵凌;孙建江;郭站红;朱亚芬;黄建洲;;法眼看股市:证券欺诈与立法[J];经济导刊;2001年05期
6 骆旭旭;因特网上的证券欺诈及美国证券委的对策[J];法律适用(国家法官学院学报);2002年07期
7 潘强;证券欺诈犯罪的特点及侦查思路[J];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3期
8 王春燕;证券欺诈的界定及其民事责任[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王瑜;网络证券欺诈及其监管[J];理论月刊;2005年03期
10 马涛;;论证券欺诈及其防范[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熊进光;;证券欺诈民事责任制度研究[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2 吴弘;张鑫;;证券民事赔偿之司法难题的剖析[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毛磊;证券欺诈集体诉讼案:东北石油在美胜诉[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2 薛莹 闫国鹏 任红旗;证券欺诈——不容忽视的金融犯罪[N];中国审计报;2001年
3 上海社科院法学研究所 顾肖荣 陈历幸;投资者怎样证明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的成立[N];上海证券报;2005年
4 方正杰;完善证券欺诈民事责任配套制度[N];上海证券报;2006年
5 北大法学博士 滕祥志 律师;证券欺诈诉讼有法可依[N];财经时报;2002年
6 实习记者 何鹏;高法:将对更多证券欺诈作出司法解释[N];上海证券报;2006年
7 何鹏;证券民事赔偿诉讼制度将全面升级[N];上海证券报;2006年
8 ;因证券欺诈 美法庭责令瑞银预留3500万债券[N];财会信报;2009年
9 证券时报记者 陈春雨;中国投资者赴美打官司:不一样的维权路[N];证券时报;2013年
10 盈科律师事务所全球总部高级合伙人 李季先;沪深股市IPO重启 非得有新法护航不可[N];上海证券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艳军;论证券欺诈诉讼[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2 邢颖;禁止证券欺诈法律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黄俊峰;证券欺诈民事诉讼之主导模式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改芹;网络证券欺诈及其监管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2 赵琳;论涉外证券欺诈的法律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3 王娜;跨国证券欺诈法律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4 余蓝;证券欺诈与私权救济[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5 刘东平;证券欺诈的成因分析及其法律规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6 沈恒亮;网上证券欺诈及其监管[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7 廖天虎;证券欺诈犯罪若干问题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06年
8 何露;跨国证券欺诈及防范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9 陈亮;证券欺诈现象与政府监管对策研究[D];南京工业大学;2014年
10 向秦;证券欺诈民事责任的中美比较[D];西南政法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934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693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