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驱动因子分析——以绥化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7-08-19 09:08

  本文关键词: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驱动因子分析——以绥化市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评价 土地集约利用


【摘要】:在综合考虑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生态因素对绥化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中观层次的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和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对绥化市2004~2012年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综合评价。以2004~2012年绥化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的各指标序列作为基础数据,利用统计软件SPSS19.0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对影响绥化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4~2007年绥化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呈现不集约状态。2008~2009年绥化市土地集约利用系统处于比较集约状态。2010~2011年土地集约利用系统处于集约状态。2012年土地集约利用系统处于十分集约状态。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文法学院;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评价 土地集约利用
【基金】:黑龙江省科技厅重大攻关项目(GA11B501)
【分类号】:F299.23
【正文快照】: Urban land intensive utilization evaluation and driving factors analysis:Based on Suihua for example/QU Changxiang1,LIU Lu2,FENG Xiangdi2(1.School ofHumanitas and Law,Northeast Agriculture University,Harbin 150030,China;2.School of Resourcesand Environme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波,方丽;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度评价实证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杨文白;陈秀万;;开发区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2007年03期

3 赵星财;王红梅;孙丽娜;;哈尔滨市松北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国土资源情报;2010年02期

4 张笑寒;;基于AHP方法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化龙雷;雷国平;张慧;;煤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其驱动因子分析——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1期

6 胡威;李建华;陈秀真;蒋兴浩;;Network Security Situation Prediction Based on Improved Adaptive Grey Verhulst Model[J];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Science);2010年04期

7 杨佳惠;雷国平;;黑龙江省煤炭城市鸡西市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2年06期

8 洪增林;薛惠锋;;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指标体系[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6年01期

9 党青;林先成;周介铭;;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四川省达州市经济开发区评价为例[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0年01期

10 王梅,曲福田;昆山开发区企业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构建与应用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04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邦龙;;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与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2 宫少燕;;临沂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3期

3 陈娴;邹自力;;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在土地利用程度评价中的应用——以抚州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21期

4 张敏;朱嘉伟;李晓伟;吴荣涛;贺鹏飞;翟剑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郑州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5期

5 杜玉梅;何芳;;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9期

6 刘向东;高洁;;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7 杜伟红;鞠媛媛;杨凤海;;黑龙江绥化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1期

8 陈华;孙会;;苏北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测度及其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2期

9 张广生;;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襄樊国家级高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6期

10 朱秋芳;赵寒冰;;紫金经济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坚;;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技术体系与思路[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2 王国强;王慧娜;;城市工业用地集约利用微观评价研究——以郑州市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3 孟庆香;贺鹏飞;曲晨晓;陈常优;毋晓蕾;韦东;方明;梁留科;吕可文;王国强;王慧娜;苏朝阳;苗长虹;穆松林;高建华;;第十二章 土地资源评价与规划[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4 王昆;;开发区土地集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陈逸;黄贤金;吴晓洁;郭燕浩;;城市化进程中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以苏州高新区为例[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钟文堂;;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刘明亮;沈彦;;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长沙市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建波;王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河南省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胡飞;杨昔;;城市主体风景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研究[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关国锋;李宁;郑浩;;呼兰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斌;GIS支持下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2 肖轶;重庆市土地利用平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姜文仙;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孙立成;区域食物—能源—经济—环境—人口(FEEEP)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胡静;湖北西部地区区域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姜永生;面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城市居住水平发展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杨玉珍;区域EEES耦合系统演化机理与协同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8 孙利;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9 江立武;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动态评价及潜力预测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10 李霞;生态安全约束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与模式选择[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舒;基于博弈论视角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壮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李澜涛;辽宁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影响因素 利用效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薛晓燕;生态工业园区运行评价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年

5 杨蕾蕾;乌鲁木齐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6 陈丹丹;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7 彭磊义;浙江省区域经济与饭店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曾必升;工业园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刘兴旺;基于GIS的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及成果发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李文梅;福州市开发区与城市结构演化关系及协同机制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永昌,戚仁海,由文辉,王祥荣,祝龙彪;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9年05期

2 李江,郭庆胜;基于信息熵的城市用地结构动态演变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5期

3 陈玉成,吴晓芳,梁菁,

本文编号:6998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6998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1c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