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中国城市土地集约与生态利用协同度测度——以31个省会城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7-08-23 19:35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市土地集约与生态利用协同度测度——以31个省会城市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土地利用 土地集约与生态协同利用 协同度模型


【摘要】:在界定城市土地集约与生态协同利用内涵的基础上,运用多因素综合分析、模糊G型分布、聚类分析等方法,构建协同度测算模型,并以我国内陆31个省会城市为例探讨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利用二者之间的协同现状。结果表明:31个城市中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利用处于高度协同的城市占19%;较高度协同的占29%;较低度协同的占42%;低度协同的占10%。据此认为,在城市土地开发、拆迁改造的过程中,应加强城市土地集约与生态协同利用,有序推进城市土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宁夏土地勘测规划院;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 土地集约与生态协同利用 协同度模型
【基金】:宁夏土地勘测规划院科技项目(201312001)——宁夏城镇建设用地集约与生态利用评价
【分类号】:F299.23
【正文快照】: 2015-06-26一引言所谓城市土地集约与生态协同利用是指城市土地在开发、拆迁改造的过程中,建筑实体空间集约高效,空地空间生态高效,二者相互促进、有机结合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通过以集约换取生态利用空间、以生态提升集约利用水平的途径,最终实现城市土地经济和生态双重效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波;郑家响;;我国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刘耀彬,宋学锋;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模式及判别[J];地理科学;2005年04期

3 薛莉娜;张文秀;;四川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宏观评价研究[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7年02期

4 张乐勤;陈素平;陈保平;张勇;;城镇化与土地集约利用耦合协调度测度——以安徽省为例[J];城市问题;2014年02期

5 ;Urban land expansion and arable land loss of the major cities in China in the 1990s[J];Science in China(Series D:Earth Sciences);2005年09期

6 朱一中;曹裕;;基于PSR模型的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1年08期

7 王刚;刘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分析[J];国土资源;2008年S1期

8 王家庭;季凯文;;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测度研究——基于我国34个典型城市的统计数据分析[J];统计研究;2008年10期

9 雷军;曾玮瑶;张小雷;;基于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城镇可持续发展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3年03期

10 兰卫国;张永安;杨丽;;基于协同度模型分析的企业多元化协同研究——以美的为例[J];软科学;2009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玲;功能平衡目标下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李颖;城市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同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3 史晓明;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矿地协同利用与管理[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岳园园;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2 肖丹涛;县域土地生态利用评价研究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松竹;刘科学;;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9期

2 赵国玲;;简析整理农村建设用地[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3期

3 石频;张安明;周超;;小城镇建设中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4期

4 谭春英;谢恒星;冯雪;李清翠;;GM(1,1)模型在烟台市人口预测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5 李家兵;刁承泰;;城市化进程和耕地保护研究初探——以重庆永川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6 唐菊华;吕昌河;;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实施耕地占补平衡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9期

7 李文强;罗守贵;;上海郊区耕地数量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2期

8 武玉艳;葛兆帅;蒲英磊;刘光启;;基于熵值法的农业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价——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9 才春红;王健;;河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10 王海岭;咸春龙;;城市化水平与耕地面积变化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坚;;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技术体系与思路[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2 黄晶晶;;土地利用集约过程中应运用循环经济原理[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3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基于模糊数学的南疆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王华萍;;一种指标合成方法的改进及其在县域信息化测评中的应用[A];2007年河北省电子学会、河北省计算机学会、河北省自动化学会、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河北省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会、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王亚力;彭保发;;新世纪中国四大区域城市化进程及其综合效益的对比分析[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黄晶晶;;土地利用集约过程中应运用循环经济原理[A];土地利用的城乡统筹和区域统筹——2007中国科协年会8.3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7 莫燕;田水松;曹蕾;陈蓓;;重庆市耕地保护形势研究[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雪芬;;耕地保护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靳艳艳;宋海娟;;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 促进城乡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以焦作市为例[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杜国明;郭翔宇;刘燕;;黑龙江近三十年来耕地集约利用的历史考察[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战峰;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王亚力;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生态型城市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钱铭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式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张晨;基于非线性系统的金沙江攀西河段水系形态及泥石流危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刘玲;功能平衡目标下城市住宅区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鲁春阳;城市用地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单娜娜;中国土地利用规划中的耕地保护目标选择[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依努尔·肉孜买买提;吐曼河流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2 马秋香;湖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关系实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3 海热古·努尔;喀什地区城市化与自然灾害相互关系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聪;文化产业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5 郑辛酉;基于LUCC的区域城市化人类生态过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6 宋磊;湖北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7 梁红琴;环境保护公众参与法律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杨冰冰;我国人口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9 谢莉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章丹;陕西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殷殷;;论当代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08期

2 罗嘉佳;吴仁海;林海健;李玲;;中国规划环评中协调性分析的作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1期

3 骆林川;现代城市绿化工程总体规划若干重要问题探讨[J];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4 汪波,王伟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吴雷,许秀英,陈俊良;利用耗散结构中的熵变计算探讨城镇生态系统的发展方向[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2期

6 方一平,陈国阶;成都市城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0年05期

7 杨静怡;杨军;马履一;贾忠奎;;中国城市绿化评价系统比较分析[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1年04期

8 陶青,唐荣南,吴钰,方长怀,陈震云,黄海保,陈勤华;城郊森林区对城区环境生态影响[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5年02期

9 薛东辉,窦贻俭;仪征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年01期

10 刘耀彬,李仁东;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动及动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芳曜;[N];人民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向东;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土地整理项目共同治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仲冰;“资源—资产—资本”视角下我国矿产资源价值实现路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舒帮荣;基于约束性模糊元胞自动机的城镇用地扩展模拟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春秀;矿业权市场及矿业权价值评估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3年

5 朱明峰;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型城市发展理论与应用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5年

6 袁丽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7 刘芳;市场力和行政力驱动的城市住区空间区位演化[D];同济大学;2006年

8 张丽峰;中国能源供求预测模型及发展对策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9 潘文辉;住宅项目可持续性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10 程雪婷;基于CAS理论的石油企业适应性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傅玲;重庆城市土地供需分析及其用地效益综合评价[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2 邢琰;规划单元开发中的土地混合使用规律及对中国建设的启示[D];清华大学;2005年

3 梁娅娜;居住区户外环境老年人适应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石璐;土地用途变更管制制度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曾慧群;城市住宅小区的性能设定与评价系统[D];江西理工大学;2007年

6 谷鲁奇;面向老年人的旧住宅区公共活动空间更新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仲成;城市土地“四性”分析[J];国土经济;2002年06期

2 桑园;抓住机遇 经营城市土地[J];国土经济;2003年02期

3 朱有法;谢德体;骆云中;;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模型剖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4 徐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城市土地供求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6期

5 黎孔清;陈银蓉;;一座垂直的天空城市——香港的城市土地多元集约利用[J];中国土地;2009年12期

6 丁兆民;城市土地的管理和使用[J];城市问题;1988年03期

7 张彦博;我国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与规划管理[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年S1期

8 安旭东;试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的内涵开发利用[J];现代城市研究;2000年03期

9 武斌;浅议城市土地经济特征[J];当代建设;2001年04期

10 明杰,姚宏善;城市建设资金渠道的创新: 城市土地证券化[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1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束伟星;;关于城市土地经营的思考[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二个全国“土地日”:建设规范的土地市场论文集[C];2002年

2 王辉;;城市化中土地合理利用的几个问题初探[A];新世纪土地问题研究[C];2002年

3 马欣;黄安永;;扭曲的城市土地供应[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4 杨重光;;论城市土地制度的二次改革[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5 王文革;;论城市土地节约利用强制性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曲士军;;必须重视内陆小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问题[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七个全国“土地日”: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论文集[C];2007年

7 孙辉;;试论城市土地的利用与管理[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8 高尚德;陈若凝;;论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9 原玉廷;;城市土地“三权分离”理论依据及相关问题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10 罗璇;赵小敏;李芳颢;乐丽红;;小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桐乡市为例[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各城市土地周出让情况一览表[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2 首席记者 杨应奇;城市土地咋成了“压寨夫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3 朱少东;如何经营好城市土地[N];兵团日报(汉);2004年

4 王南桂;集约利用土地不断提高城市土地运营水平[N];中国企业报;2004年

5 艾梅;科学运营城市土地企业政府各司其职[N];广东建设报;2004年

6 记者  苏天瑞;全市经营城市土地工作会议召开[N];商丘日报;2006年

7 主讲人 王文革;城市土地节约利用法律制度解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8 ;各城市土地周成交情况一览表[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9 蒙毅 程本初 黄茂军(作者单位:重庆市土地房屋管理局);城市土地证券化 投资开发模式初探[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10 蔡永飞;农民对城市土地也拥有所有权[N];南方周末;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建国;中国城市土地制度经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2 孟星;城市土地的政府管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学明;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黄绿筠;中国城市土地供给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5 张小铁;转轨中的中国城市土地经济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1994年

6 李新刚;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马安胜;基于产业发展的城市土地协调利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丛屹;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9 徐霞;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经济学分析[D];河海大学;2007年

10 任平;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绩效评价与机制构建[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森;延吉市城市土地空间演变特征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2 哈晨路;合肥市城市土地政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梁颖;城市土地供应制度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叶X晖;城市土地多中心结构优化模型理论探索[D];重庆大学;2004年

5 鲁慧;城市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郭妙卿;关于我国城市土地经营问题的思考[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7 崔浩然;我国城市土地供应机制绩效及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8 潘捷;城市土地租税费体系协同改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9 孙丽梅;构建我国城市土地精明增长利用机制探析[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卫勇;城市土地经营问题探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本文编号:726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726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02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