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和监管的冲突与协调
本文关键词:论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和监管的冲突与协调
更多相关文章: 贷款损失准备 会计规则 监管政策 冲突 协调
【摘要】:众所周知,贷款作为银行的一项重要资产,其发放和收回直接影响着银行的经营成果。而银行在发放和收回贷款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贷款发生损失的情况,这就需要银行及时对此类贷款计提准备弥补损失。银行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时需要同时满足会计规则和监管政策的要求,对发生损失的贷款进行减值测试,根据固定方法确定贷款损失准备的数额。但现行会计规则和监管政策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的规定上并不一致,存在冲突,银行在实务中按照会计规则和监管政策进行操作不能得到一致的结果。不难得出,这种会计和监管的冲突给银行的实务工作带来了困惑,也难以维护银行的稳健经营。更重要的是,对存款人等利益相关者来说,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也难以相信。本文正是基于这种现状对贷款损失准备会计规则和监管政策的冲突与协调进行研究,以16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年报数据为研究对象,一方面证实会计规则和监管政策在贷款损失准备的规定上确实存在分歧,另一方面对解决这种冲突提出了对策建议,有利于相关部门进行借鉴和参考,尽快化解银行当前面临的窘境。本文主要采用图表分析法,选取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12年和2013年的年度财务报告数据为研究对象,对贷款损失准备的相关数据进行了提取与分析,并采用比较分析法对不同银行的数据进行了横向比较,指出会计规则和监管政策在计提贷款损失准备规定上的分歧。同时本文在此基础上剖析了分歧产生的原因,并根据不同的冲突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论文内容主要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提出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与不足。第二部分为本文的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第三部分则是对我国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准则和监管规范的历史回顾,以及对我国现行会计和监管规章制度的预览。第四部分作为文章的核心部分,对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准则和监管规范的冲突存在进行了理论和数据论证,并提出了文章论点,会计规则和监管政策的冲突主要存在于三个方面:计提范围不同;计提方法不同:计提意义不同。第五部分对第四部分冲突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两个观点:会计规则和监管政策的目标不同是根本原因;“过度借鉴惯性”是直接原因。第六部分是文章的结论部分,对会计规则和监管政策的冲突,财政部门已经作出了相关努力,在会计法律法规中引入了一般准备和五级分类法。随后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本文的对策建议。本文认为,今后会计和监管部门应该致力于以下几个方面:统一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改进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方法;以财务会计报告为基础编制金融监管报告。只有解决贷款损失准备会计规则和监管政策的冲突,银行才能够在实务工作中有章可循,贷款损失准备才能够真正发挥其作用。
【关键词】:贷款损失准备 会计规则 监管政策 冲突 协调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4;F830.4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1 绪论11-16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意义12-13
- 1.2.1 学术价值12
- 1.2.2 实际应用价值12-13
- 1.3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13-14
- 1.3.1 学术构想与思路13-14
- 1.3.2 主要研究内容14
- 1.4 研究方法14
- 1.5 创新点与不足14-16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16-29
- 2.1 理论基础16-17
-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16
- 2.1.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16-17
- 2.2 文献综述17-29
- 2.2.1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17-21
- 2.2.2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21-29
- 3 贷款损失准备会计规则与监管政策历史回顾29-37
- 3.1 会计规则、监管政策与法律效力等级的关系29-30
- 3.2 我国会计规则在借鉴中成长30-31
- 3.3 我国金融监管政策的历史沿革31-32
- 3.4 我国现行会计规则与监管政策预览32-37
- 3.4.1 《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33-34
- 3.4.2 《金融企业准备金计提管理办法》34-35
- 3.4.3 《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35
- 3.4.4 《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准则标准的指导意见》35-37
- 4 贷款损失准备会计规则与监管政策的冲突37-49
- 4.1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不同37-40
- 4.2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方法不同40-43
- 4.3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意义不同43-49
- 5 贷款损失准备会计规则与监管政策冲突存在的原因49-53
- 5.1 会计规则与监管政策的目标49
- 5.2 目标不同是根本原因49-50
- 5.3 “过度借鉴惯性”是直接原因50-53
- 6 贷款损失准备会计规则与监管政策的协调53-59
- 6.1 现有成果53-55
- 6.1.1 一般准备的规定与实施53-54
- 6.1.2 五级分类方法在《管理办法》中的引入54-55
- 6.2 对策建议55-59
- 6.2.1 统一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范围55-56
- 6.2.2 改进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方法56-57
- 6.2.3 金融监管报告应以财务会计报告为编制基础57-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63
- 个人简历63-64
- 发表的学术论文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蔡杰;马刚;;谈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中存在的问题[J];甘肃金融;2006年08期
2 王建军;杨坤;郗永春;;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J];上海金融;2008年01期
3 彭晓燕;钟学旗;;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及其新趋势研究[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矫钦;;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几点思考[J];现代商业;2010年02期
5 和艳美;;浅谈贷款损失准备的核算[J];商业会计;2011年05期
6 李莉;;贷款损失准备制度在城商行的运用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年21期
7 许友传;;中国银行后瞻性的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及其逆周期效应[J];经济科学;2011年06期
8 方瑞峰;;论贷款损失准备监管与会计准则协调[J];现代商业;2013年30期
9 张金若;高洁;;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动机及启示[J];会计之友;2014年07期
10 陈广垒;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问题探析[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贾建军;;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会计与监管协调[A];第三届海峡两岸会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卫东;贷款损失准备会计政策建议[N];中国财经报;2004年
2 储俏武;贷款损失准备应按规定申报扣除[N];中国税务报;2013年
3 ;中国人民银行制定《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权威发布)[N];市场报;2002年
4 记者 苗燕;贷款损失准备最低要求有望下调[N];上海证券报;2012年
5 陈翰麟 李海洋;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尚需进一步明确[N];中国会计报;2009年
6 齐励;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N];中国审计报;2010年
7 许济平 储俏武;金融企业如何正确计提贷款损失准备[N];中国税务报;2012年
8 郑晓波;损失准备税前扣除获批[N];商务时报;2009年
9 储俏武;农信社计提准备金应合规[N];中国税务报;2011年
10 记者 罗沙 韩洁;财政部:明确金融企业贷款损失准备税前扣除政策[N];经济参考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亚敏;论贷款损失准备会计政策与监管政策的分离与协同[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2 高文;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顺周期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3 亓帅;论贷款损失准备会计和监管的冲突与协调[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4 孙宁;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周期特征与管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5 魏静宜;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影响因素及计提机制对信贷投放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3年
6 徐晓羽;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王峥;关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周期性特征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崔光霞;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与盈余管理、资本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
9 付珊珊;我国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研究[D];云南大学;2015年
10 高赛;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顺周期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363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736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