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小额贷款公司非现场监管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30 21:15

  本文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非现场监管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小额贷款公司 非现场监管 监管指标 非现场监管系统


【摘要】:小额贷款公司是一种新兴的小额信贷机构。从2005年首家商业性质的小额贷款公司批准成立到截止2014年6月末,全国小额贷款公司从最初的7家蓬勃发展至当前的8394家,吸收了民间大量资本。小额贷款公司的迅猛发展,体现了民间资本进入小额信贷行业的需求。但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行业的繁荣,作为从事信贷业务的特殊行业,小额贷款公司仍存在着内部治理不完善和外部监管不规范的问题,小额贷款公司的监管无疑是现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监管机构可以通过小额贷款公司非现场监管系统的建设,设定合理的报表体系,按时按期从小额贷款公司处获取监管信息。为全面及时持续地评估总体风险状况,监管机构还需通过现场检查以及外部审计对小额贷款公司的信息准确性、真实性进行审核,从而实现高效的监管。高效、合理的非现场监管是发展快速的小额贷款公司的重要监管手段之一。本文分析在结合我国小额贷款公司非现场监管的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借鉴孟加拉格莱珉乡村银行和印度尼西亚先进的小额贷款公司非现场监管体系,分析小额贷款公司非现场监管的原因以及监管的层面,从而设立一套非现场监管体系。该监管体系包括确定监管部门的职责、颁布规范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法律法规,建立合理有效地监管指标体系,构建运行有效地非现场监管系统,帮助监管当局实现非现场监管。最后针对小额贷款公司非现场监管过程中非现场监管指标体系不完善、监管主体不明确、法律法规不完善、技术支持不够、数据口径不统一以及失真等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小额贷款公司 非现场监管 监管指标 非现场监管系统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832.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6
  • 1.1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0-11
  • 1.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1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11-14
  • 1.4 论文思路与结构框架14-15
  • 1.5 文章创新点15-16
  • 第二章 小额贷款公司非现场监管的现状16-26
  • 2.1 小额贷款公司的角色定位16
  • 2.2 快速发展的小额贷款公司16-18
  • 2.3 非现场监管理论框架18-22
  • 2.3.1 非现场监管模型演变18-20
  • 2.3.2 非现场监管的特点20-21
  • 2.3.3 非现场监管在风险为本监管框架中的地位21-22
  • 2.4 非现场监管现状22-23
  • 2.4.1 监管机构22-23
  • 2.4.2 政策规范23
  • 2.4.3 现场检查与非现场检查相结合23
  • 2.5 非现场监管体系中存在的问题23-25
  • 2.5.1 非现场监管的法律体系不完善23
  • 2.5.2 监管主体复杂,职责不清23-24
  • 2.5.3 分析预警不够深入24
  • 2.5.4 技术手段支持不够24
  • 2.5.5 报表指标体系不合理24-25
  • 2.6 本章小结25-26
  • 第三章 外国小额贷款公司非现场监管体系的对比与借鉴26-29
  • 3.1 国外小额信贷模式26
  • 3.2 格莱珉乡村银行26
  • 3.2.1 格莱珉模式26
  • 3.2.2 格莱珉模式对我国的借鉴26
  • 3.3 BRI小额信贷模式26-28
  • 3.3.1 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的非现场监管27-28
  • 3.4 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非现场监管的借鉴28
  • 3.4.1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28
  • 3.4.2 明确各监管主体的职责监管28
  • 3.4.3 健全和完善相关政策法规28
  • 3.5 本章小结28-29
  • 第四章 非现场监管的原因和监管层面分析29-33
  • 4.1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现状和非现场监管原因分析——以广东省为例29-31
  • 4.1.1 抽逃资本金29
  • 4.1.2 业务流程不规范29-30
  • 4.1.3 资金用途的更改30
  • 4.1.4 内控机制不够完善30
  • 4.1.5 其他普遍存在的风险30-31
  • 4.2 监管的层面31-33
  • 4.2.1 资本扩张能力层面的监管31
  • 4.2.2 管理人员层面的监管31
  • 4.2.3 风险的防范与处置措施31-32
  • 4.2.4 小额贷款公司持续增长和盈利的能力32-33
  • 第五章 完善小额贷款公司非现场监管的方案设计33-49
  • 5.1 完善相关监管法律,明确监管机构33
  • 5.2 小额贷款公司非现场监管基本程序33-34
  • 5.3 信息收集与分析34-35
  • 5.4 非现场监管指标35-44
  • 5.4.1 利用专家意见法筛选指标和确定权重35-40
  • 5.4.2 非现场监管权重系数40-44
  • 5.5 处罚措施44-45
  • 5.6 非现场监管系统45-48
  • 5.6.1 非现场监管系统的总体结构46-47
  • 5.6.2 软件开发47
  • 5.6.3 非现场监管数据库的建立47-48
  • 5.7 本章小结48-49
  • 第六章 完善非现场监管体系的监管环境建设49-51
  • 6.1 出台相关法律文件49
  • 6.2 确定监管主体49
  • 6.3 完善报表指标体系设计49-50
  • 6.4 推广非现场监管系统的应用50
  • 6.5 加强数据规范性50-51
  •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4
  • 附件一 我国小额贷款公司非现场监管指标的筛选问卷54-56
  • 附件二 小额贷款公司非现场监管指标权重系数调查表56-57
  • 附件5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扬;;从孟加拉国小额信贷成功模式解析我国小额信贷的困境[J];商业研究;2009年09期

2 顾延善;张朝晖;赵萍;翟泉明;;完善小额贷款公司监管体系的构想[J];银行家;2012年10期

3 吴祖鸿;完善非现场监管体系的政策建议[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4年03期

4 程康宁;;对加强非现场监管工作的几点认识[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5年12期

5 王建亚;马鹏飞;;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法律监管问题的思考[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1年06期

6 张华忠;;浅析小额贷款公司的政策定位和市场定位[J];金融纵横;2010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明;我国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陈拯;孝感银行业非现场监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杨寒;论我国转轨时期的银行业监管[D];四川大学;2005年

3 刘方;我国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615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7615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df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