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外资竞争、产业关联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市场存活

发布时间:2017-09-04 04:05

  本文关键词:外资竞争、产业关联与中国本土企业的市场存活


  更多相关文章: 外商投资 存活期限 产业关联 生存分析模型


【摘要】:大规模外资涌入不可避免地挤占了本土企业的生存空间。基于2000—2007年中国微观企业数据,本文首次采用生存模型考察了外资进入对中国本土企业的存活期限与退出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虽然外资企业加剧了行业内竞争,从而迫使同行业内资企业更快退出,但也通过与当地企业构建上、下游产业关联,为内资企业创造了新的存活机会与市场空间。这一作用也决定了外资进入对内资企业存活的竞争冲击并不如普遍预期的剧烈。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更有可能与外资企业建立产业关联,从而较好地适应外资冲击。本研究不仅为客观评价外资进入的生存冲击提供了经验证据,也对东道国本土企业积极应对外资竞争、融入全球化分工网络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加拿大Carleton大学;
【关键词】外商投资 存活期限 产业关联 生存分析模型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1-024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203107,71473136) 霍英东教育基金基础性研究课题(141083) 南开大学中央专项基金课题(NKZXB1226)的资助
【分类号】:F279.2;F832.6
【正文快照】: 一、引言普遍认为外商投资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外资企业不仅显著地推动了中国宏观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蒋殿春与张宇,2008;钟昌标,2010;Sun,2012),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出口贸易增长、产业结构调整、研发创新与技术进步(赖明勇等,2005;赵文军与于津平,2012;Cheu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赖明勇,包群,彭水军,张新;外商直接投资与技术外溢:基于吸收能力的研究[J];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2 蒋殿春;张宇;;经济转型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J];经济研究;2008年07期

3 钟昌标;;外商直接投资地区间溢出效应研究[J];经济研究;2010年01期

4 赵文军;于津平;;贸易开放、FDI与中国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基于30个工业行业数据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建宏;刘家诚;;利用外资与我国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10期

2 鄂立彬;梁强;;辽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战略研究[J];北方经济;2011年16期

3 梁慧超;沈红丽;齐晓丽;;“环首都经济圈”技术吸收能力影响因素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4 苏基溶;廖进中;;动员性扩张还是市场配置:中国金融体系功能的检验[J];财经论丛;2009年05期

5 邓路;;FDI溢出效应与自主技术创新效率:一个高技术产业特征的视角[J];财经论丛;2010年01期

6 孙江永;于晓燕;;外商直接投资、劳动力市场一体化与中国纺织业就业[J];财经论丛;2012年01期

7 赵奇伟;;金融发展、外商直接投资与资本配置效率[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9期

8 张军涛;毕乐强;纪昭君;;东北三省区域外部性空间效应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0期

9 杨坚;;市场化、FDI与内资企业技术创新——基于Quantile方法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6期

10 张亚斌;易先忠;;南方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与南北经济收敛[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秉镰;余泳泽;;“技术势能”假说与FDI技术外溢分解——来自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郑江淮;高彦彦;胡小文;;企业“扎堆”、技术升级与经济绩效——对中国开发区产业集聚的性质及其变迁的实证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3 陈丰龙;;制度因素与FDI技术溢出效应——基于转型国家的经验研究[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郭熙保;肖利平;;后发优势、技术吸收能力与中国的经验[A];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联谊会2008年年会暨青年经济学者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孙琪;;外商直接投资对宁波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A];浙商创新——从模仿到自主[C];2008年

6 路江涌;;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效率的影响和渠道[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5期)[C];2008年

7 刘巳洋;路江涌;陶志刚;;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制造业企业的溢出效应:基于地理距离的研究[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8期)[C];2008年

8 刘胜;;知识溢出、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的证据[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4期(总第19期)[C];2012年

9 孙运科;陈永广;;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外商直接投资及我国招商引资政策探讨[A];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123场——2011国防科技工业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赵果庆;;产业异质性、FDI产业溢出效应与中国产业增长[A];第九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永强;FDI流入对中国内资企业的溢出效应[D];南开大学;2010年

2 邓路;基于技术创新视角的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窦森;基于股权合作的FSFDI技术溢出效应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赵枫;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孙旭;人力资本及其对中国省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杨高举;中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升级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余冬筠;区域创新的效率及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王天骄;FDI对中国内资汽车产业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叶勇;广东利用外资质量的评估及对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丘国强;外国直接投资(FDI)对中美宏观经济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晓露;环渤海经济圈FDI空间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何新城;中国装备制造业FDI技术溢出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夏文彬;我国区域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影响FDI区位选择的实证分析[D];暨南大学;2010年

4 周岩;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与高技术产业化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亚;FDI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邵玲玲;区域金融发展视角下的FDI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宣扬;FDI独资化对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8 孟庆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9 魏芳兰;在华外资零售业的知识溢出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10 李英;重庆市政府引进FDI行为及其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相关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元海;张丹;孙爱军;;FDI技术溢出影响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研究[J];当代财经;2010年06期

2 李广众,任佳慧;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效应——基于各地区19个制造业行业的经验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4期

3 于津平;许小雨;;长三角经济增长方式与外资利用效应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1期

4 谭本艳;;对外贸易影响我国资本形成的效应与地区差异——基于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动态面板数据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8年02期

5 符淼;;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效应的空间计量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9年04期

6 郭克莎;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管理世界;1995年05期

7 王志鹏,李子奈;外资对中国工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4期

8 许学锋;;民营企业成长的三大极限[J];中国高新区;2007年07期

9 赖明勇,包群;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4期

10 包群,许和连,赖明勇;出口贸易如何促进经济增长?——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0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弘;孙芸;刘宪杰;;基于产业竞争力视角的科技奥运带动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年10期

2 唐松;李镔;;旅游产业对国民经济波及的分析[J];湖湘论坛;2010年04期

3 郭向阳;;广东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实证分析——与浙江的比较[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4 吴开亚,陈晓剑;基于二元关系的产业关联分析方法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3年03期

5 胡华杰;;中国产业关联效果的实证分析与理性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6 郭玉冰,薛耀文;中小企业产业关联定位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1期

7 吕政;杨丹辉;;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对策[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6年04期

8 张红;付秀彬;;刍议产业关联视角下的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策略[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08期

9 陈秀川;;我国服务业产业关联发展分析[J];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2009年04期

10 崔峰;包娟;;浙江省旅游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效应分析[J];旅游学刊;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与空间分布特征研究[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2 杨雪春;王茂军;;区域产业关联网络结构的复杂性分析——以四川省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姜洁;;关于如何发展小城镇问题的几点思考[A];创新沈阳文集(D)[C];2009年

4 李国平;王春杨;袁薇薇;马小雨;;我国区域特色优势产业与科技资源配置的匹配关系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王国平;;产业升级的核心:拓展企业主体行为[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6 黄选高;;关于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的若干思考[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7 耿鹏;赵昕东;;基于GVAR模型的产业内生联系与外生冲击分析[A];2009中国国有经济发展论坛——危机与变局中的国有经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吴志文;;林下产业的发展与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6分会场-沿海生态建设与城乡人居环境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韩军;雷娟;;流通业对山西承接产业转移的作用研究[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钟明;张晓彤;危海霞;;城市产业发展的研究——以葫芦岛市为例[A];2013年9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 劳承玉;大地震的产业关联损失影响评估[N];四川日报;2008年

2 省委政策研究室 史春梅;文化产业转型发展的着力点[N];安徽日报;2011年

3 陈奇;提升特色产业 增强市场竞争力[N];安康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陈勇;三化”能否成为垦区二三产业发展的助推器[N];海南农垦报;2006年

5 国家发改委区域规划咨询专家、华东师大教授 朱荣林;壮大上海产业整体实力的迫切需要[N];文汇报;2008年

6 本报评论员;强化基础建设 提升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N];广元日报;2008年

7 张晓明 胡惠林 章建刚;应对金融危机挑战,推动文化产业新的发展[N];学习时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王海平;江苏840亿政府资金催化14大产业[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9 ;首旅股份强化产业关联突出主业经营[N];市场报;2001年

10 李江涛;不应忽视产业深化理论的研究[N];中国改革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建勇;饭店产业融合的机理、路径与风险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2 韩颖;我国若干产业发展对经济社会影响的数量分析[D];东北大学;2007年

3 张云;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国际产业转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迎旭;日本对亚洲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5 张建平;东亚产业关联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6 徐康宁;产业聚集形成的原因和影响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7 徐强;中国产业集聚形成机理与发展对策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高宇列;天目山区山核桃产业成长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张孝锋;产业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10 焦少飞;产业技术能力及其提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韵;我国汽车产业关联特性及带动效应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2 段薇;全球价值链下的中国汽车产业转移承接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3 李红;武汉市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张洁;知识服务产业的发展机制与功能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5 崔晓蕊;四川省生产性服务业的产业关联及产业空间分布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刘源;山西省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3年

7 盛建楠;北京市软件产业集聚与扩散机制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崔佳;产业集聚视角下的乡镇产业发展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9 吴建虎;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对我国的影响及对策[D];河北大学;2005年

10 周雪;对外开放与产业集聚类型[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892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7892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11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