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信托制度下社会募捐财产归属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1 06:36
本文关键词:论信托制度下社会募捐财产归属法律问题研究
【摘要】:中国是五千年的文明古国,助人为乐的精神早已深入人们的脑海。在如今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但社会的发展却不平衡,导致了贫富分化。同时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贫困弱势群体不能及时得到政府的救助,因此社会募捐等慈善事业应运而生,成为扶贫救助的重要手段并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法制的不健全、社会募捐程序不完善、社会募捐财产管理运用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社会募捐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矛盾和纠纷。其中捐赠财产的所有权归属成为公众十分在意的事情。为使社会募捐事业能够良性循环,保护捐赠人的爱心,本文写作的原因就是讨论并确定社会募捐行为的法律性质,然后进一步探求社会募捐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及有效管理。本文的第一部分是先从产生社会募捐财产争议的余辉案谈起,通过该案的判决分析目前我国社会募捐存在的主要争议,即社会募捐财产所有权归属于谁。进而从根本上探求社会募捐行为的法律性质以期解决社会募捐财产所有权的归属问题。第二部分主要是结合理论界对社会募捐行为性质的不同观点入手然后对比分析社会募捐行为的法律性质。该章首先介绍社会募捐的定义及特征,然后介绍目前理论界对社会募捐行为法律性质的不同观点并结合社会募捐的特征,得出社会募捐行为在本质上是一种信托行为的结论。最后将社会募捐行为与信托行为从法律特征、构成要件等方面进行对比,确立社会募捐行为是默示的信托行为。第三部分主要阐述社会募捐财产作为信托财产的归属问题。在理论界对信托财产的归属存在很多争议,且各国对信托财产余额的规定也不尽相同的情况下,探求作为信托财产的社会募捐财所有权的归属。第四部分介绍了我国慈善事业的现状,并阐述社会募捐活动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第五部分针对第四部分中社会募捐存在的重点问题以及笔者对社会募捐财产的理解对信托制度下的社会募捐提出了一些立法建议。
【关键词】:社会募捐 信托制度 募捐财产 所有权归属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282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引言6-7
- 一、“余辉案”引发的思考7-9
- (一)案情介绍7-9
- (二)问题思考9
- 二、社会募捐的法律性质9-22
- (一)社会募捐的定义9
- (二)社会募捐的特征9-11
- 1.社会募捐行为发起人的广泛性10
- 2.社会募捐行为的自愿性10
- 3.捐赠人对募集人的高度信任及捐赠行为的人身属性10-11
- 4.募集财产的使用具有特定目的性11
- (三)社会募捐的法律性质分析11-14
- 1.赠与合同说11-12
- 2.代理行为说12-13
- 3.无因管理说13-14
- 4.信托关系说14
- (四)社会募捐是民事信托行为14-22
- 1.信托的法律特征14-16
- 2.社会募捐行为与信托行为具有相同的法律特征16-19
- 3.社会募捐行为符合信托成立的构成要件19-21
- 4.社会募捐行为与公益信托行为之比较21-22
- 三、信托制度下社会募捐财产归属的确立22-30
- (一)理论界对信托关系的不同观点22-25
- 1.“物权说”22-23
- 2.“物权-债权说”23-24
- 3.“法主体说”24
- 4.双重所有权说24-25
- (二)各国对信托财产余额所有权的不同规定25-27
- 1.英国的“归复制度”25-26
- 2.美国的归属受益人制度26
- 3.韩国的归属捐赠人制度26-27
- 4.我国《信托法》对信托财产余额的规定27
- (三)作为信托财产的社会募捐财产归属的确立27-30
- 1.社会募捐财产不适用我国《信托法》规定的原因27
- 2.社会募捐财产归属的确立27-30
- 四、我国社会募捐的现状概述30-34
- (一)社会募捐财产归属不明,,出现同案不同判的现象31
- (二)社会募捐法律上的缺失和不完善31-33
- (三)社会募捐程序及募集财产的使用缺乏监督33
- (四)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33-34
- (五)社会募捐的募集人自身存在一定问题34
- 五、我国信托制度下社会募捐财产归属的立法建议34-43
- (一)完善我国的《信托法》和《公益事业捐赠法》并制定《社会募捐法》34-38
- 1.将社会募捐作为独立的章节写入《信托法》35
- 2.扩大《公益事业捐赠法》的适用范围35-36
- 3.加快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募捐法》36-38
- (二)建立社会募捐发起人申报登记制度38-39
- (三)建立信托制度下社会募捐财产的经营管理制度39-40
- (四)建立有效的社会募捐监督机制40-42
- 1.社会募捐财产登记制度40-41
- 2.信息披露制度41
- 3.监察人制度41-42
- (五)社会募捐的责任追究制度42-43
- 结论43-44
- 注释44-45
- 参考文献45-49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清单49-50
- 致谢50-5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巴曙松;中国信托业走向何方?[J];中国审计;2003年04期
2 夏云鹏;信托公示制度研究[J];上海金融;2002年08期
3 耿利航;信托财产与中国信托法[J];政法论坛;2004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文兵;中国信托登记制度初探[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291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829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