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外汇储备构成_美元占中国外汇储备_《吉林大学》2011年博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中国外汇储备资本化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吉林大学》 2011年
中国外汇储备资本化的研究
戴序
【摘要】:中国外汇储备经历了自建国以来至改革开放之初的存量短缺、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的不断增长,以及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的飞速膨胀,实现了外汇储备的巨大累积规模。截止到2011年上半年,我国外汇储备已经逼近3.2万亿美元,在中国6万多亿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超过50%,在过去的五年中一直是世界第一储备大国。一方面,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成为中国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实现国际收支均衡、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以及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重要财富保障;另一方面,自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外汇储备以年均30.85%的速度不断增长,加剧了外汇储备规模管理和投资运营的风险,对中国外汇储备的投资组合安排和保值增殖提出了更大的挑战。中国外汇储备问题不仅成为中国货币当局和经济学者们齐相争议的热点,而且也成为国际社会特别是美国等债务危机国极为关注的领域。 本文正是在此背景下,以马克思和凯恩斯的货币资本化理论为指导,考察了中国外汇储备资本化主要模式的风险与收益特征,试图提出优化外汇储备保值增殖模式的政策建议。 论文第一章阐述了中国外汇储备的累积历程与累积渠道。中国外汇储备由存量短缺到不断增长再到超规模膨胀的累积历程,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对外贸易不断开放增长、国际资本流动不断青睐中国的成长路径。如何处置这巨大规模的外汇储备财富,对中国而言一直是一个“甜蜜的烦恼”,它不仅引发了中国学者关于外汇储备过剩问题的争论,促进了中国货币当局由消极储备管理逐步向积极储备管理的转变,而且也带来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中国的不满和忌惮。本文认为中国外汇储备多并不是主要问题,因为货币的资本运动本来就是无限的,对中国而言,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外汇储备资本化的投资模式,让外汇储备的保值增殖无限地进行下去。 论文第二章论述了马克思和凯恩斯关于货币资本化的经典理论,并梳理了当代外汇储备资本化的有关理论。马克思的货币资本化理论基于货币使用价值的视角告诉我们,外汇储备作为一国官方货币当局所管理的特殊货币,也同样具有货币的资本属性,通过外汇储备的投资运用而使外汇储备增殖的过程就是外汇储备的资本化。凯恩斯的货币资本化理论则基于贸易顺差的视角告诉我们,一国官方货币当局只有拥有贸易顺差或国际收支顺差,才能累积外汇储备;累积的外汇储备只有作为对外投资的资本,才能形成更多的利润,才能使国家实力进一步增强。两位经济大师的理论跨越时空不谋而合,为我们今天研究中国外汇储备的保值增殖问题开了理论先河。 中国外汇储备资本化的多元化投资,体现了马克思和凯恩斯货币资本化理论在中国外汇储备运营中的发展应用。我国目前的外汇储备运营依据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已经建立了多元化的投资组合,下一步需要做的就是如何优化外汇储备资本化的多元投资组合。所以,接下来的三章内容都是探讨外汇储备的投资模式。 论文第三章研究了中国外汇储备投资美国证券的模式。通过分析指出,美国国债和以“两房”债券为代表的美国机构债券在中期内仍然分别是中国外汇储备资本化的首要渠道和辅助渠道。对储备投资国中国来说,上述渠道带来了外汇储备证券投资的收益;对储备融资国美国而言,上述渠道最终以美元回流美国的方式,充分体现了中国对美国经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作为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和第一进口大国,中国不仅直接为美国融通了大量外汇资金,而且间接为其提供了大量商品和资源,使得美国经济能够透支消费、举债发展,使得美国的生产和就业能够保持稳定,使得美国居民能够享受着比我们优越数倍的生活质量。 论文第四章研究了中国外汇储备投资主权财富基金的模式。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模式应该作为投资美国证券以外中国外汇储备资本化的重要新型模式,中国政府需要提高对其进行外汇储备注资的比例,使之成为外汇储备投资高风险、高收益资产的主要投资平台。 论文第五章研究了中国外汇储备的其他投资模式,包括投资黄金和金融衍生产品、参与区域货币合作及发挥内外支持效应。 首先,中国要重视黄金特有的保障优势,将“外汇储备转化为黄金储备”作为中国外汇储备资本化的主要补充渠道。要改变中国目前存在的黄金“规模有余、比例不足”的问题,提高外汇储备投资黄金的比例,并通过开创黄金外汇联系产品、采取激励国内居民持汇及“以汇炒金”等政策措施,实现“藏汇于国”与“藏汇于民”的外汇储备双轨制运营。 其次,外汇储备投资金融衍生产品可以作为中国外汇储备资本化的一般补充渠道。中国政府应该在建立我国人民币外汇衍生产品国内市场的基础上,遵循资本和金融账户有序渐进开放的步骤,逐步放松投资金融衍生产品的严格限制,设定外汇储备投资金融衍生产品的投资基准,充分发挥金融衍生产品投资对外汇储备分散风险、获取收益的作用。 最后,中国也要通过外汇储备积极参与区域货币合作,推动人民币由区域化向国际化发展,使中国在“亚洲区域外汇储备库”的运行中成为举足轻重的领导国;要将外汇储备配置到国内重点对外贸易和对外投资领域,直接支持国内实体经济实现较高的国际交易回报,间接提高外汇储备投资的资本化收益;还要发挥外汇储备的国际融资作用。中国认购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国的国债,认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救助全球金融危机而发行的国际金融机构债券,无不彰显了中国在外汇储备资本化过程中是一个负责任的长期投资者,在促进区域经济和国际经济发展过程中是一个不断崛起的经济大国,在救助欧美主权债务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过程中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仁义之邦。 论文第六章论述了中国外汇储备资本化的风险。外汇储备资本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通过各种投资模式赢得收益,又面临着各种投资模式的资本化风险。外汇储备的规模累积会导致持有储备的财务成本和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风险;外汇储备的投资运营会面临诸如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及信用风险等外汇储备风险;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稳定又进一步加剧了上述风险。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恶化、美国主权债务上限的提高以及许多发达国家主权信用评级的下调,使得我国投资美国债券和欧洲债券的外汇储备风险进一步深化。因此,中国应该建立一个多层次、多元化的外汇储备风险管理框架,有效降低或分散外汇储备资本化的风险,实现风险约束下的外汇储备保值增殖,促进中国、美国乃至全球经济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F832.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叶;;国际经济不平衡背景下的我国外汇储备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10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宪容;;外汇储备应以市场法则为依归——从中国减持美国国债谈起[J];数据;2010年03期
2 胡月晓;;发展中国家外汇储备激增的原因和对策[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夏斌;;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益[J];银行家;2006年05期
4 张海亮;吴冲锋;邹平;;基于产业需求的外汇储备实物资产配置[J];财经研究;2009年04期
5 朱孟楠;喻海燕;;中国外汇储备有效管理与现实选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5期
6 李扬;;中国金融改革开放30年:历程、成就和进一步发展[J];财贸经济;2008年11期
7 刘莉亚;;新汇率制度下我国外汇储备最优币种结构配置的理论分析与实证计算[J];财贸经济;2009年11期
8 李志鹏;罗裕麟;吴沛桦;;利用期货市场助推矿产品储备体系建设[J];当代经济;2007年04期
9 高海红;;以区域合作应对东亚金融风险[J];东南亚纵横;2009年11期
10 吴伟;;国内外外汇储备管理经验比较分析[J];福建金融;2007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卢晓丽;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晋斌;刘玮;;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投资特点及其对国际货币体系与金融市场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2 万红先;郭晓瑾;;实际汇率变动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3 张慧明,张荣峰;优化外汇储备 警惕金融风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王忆南;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成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陈小林;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的理论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童文俊;从研究范式的转变看当代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7 唐波岐;;贫困山区经济发展中的融资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07年15期
8 蔡云辉;;我国外汇储备相关问题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9 铁殿君;李华;;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彭松建;凯恩斯的人口经济理论[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明华;周爱民;;我国外汇储备对人民币币值的影响——影子汇率[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马斌;宋戍燕;;广东省社会保障适度水平及其预测[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杨俊青;;工资激励职能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劳资关系理论的发展与应用[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陆夏;;从服务业的发展看当代经济危机的地理“位移”[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6)[C];2007年
5 顾海峰;奚君羊;;中小企业融资的机理性金融缺陷问题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6 罗忠洲;;本币升值影响外汇储备的实证分析:2003-2007[A];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 理论与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09年
7 张如良;;论公平、效率与社会和谐——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2008陕西省体制改革研究会优秀论文集[C];2008年
8 王璐;杨阳;;后危机时代之经济危机理论再阐释:明斯基的视角[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9 张如良;;论公平、效率与社会和谐——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10 顾海峰;;信贷配给视角下我国金融市场的机理性缺陷及其治理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袁恩泽;中国的外汇储备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范建华;股票市场稳定性与货币政策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刘贵鹏;新中国60年货币思想史领域五个理论的历史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张兰花;林权抵押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6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松;股票错误定价背景下我国上市公司非效率投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曹珂;中国金融发展与比较优势:外部融资视角[D];南开大学;2010年
9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哲涛;虚拟货币属性的法理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程雨和;中国外汇管理改革的法律问题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尚志远;西方国际货币体系的形成与发展[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晓;语言符号与货币的通约性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5 刘晓晨;涉农贷款分类管理及政策支持机制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丁国红;A银行QDⅡ型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莹;我国中央银行外汇干预与冲销操作有效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卜凡;对外开放中战略贸易行动贸易效应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张运东;影响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宏观经济因素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宋超;中国货币政策的区域投资结构效应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战力;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敏锋;;我国当前高额外汇储备成因及管理研究[J];北方经济;2009年07期
2 陈希;褚保金;;美国“小企业投资公司计划”运作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11期
3 孙利娟;冯德连;;我国民营中小企业外向国际化方式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17期
4 夏斌;;提高外汇储备使用效益[J];银行家;2006年05期
5 刘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外汇储备要求[J];财经研究;2000年11期
6 钟伟;论中国国际储备的适度规模[J];财经研究;1995年07期
7 杨胜刚;谭卓;;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国外汇储备货币结构管理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3期
8 朱孟楠;喻海燕;;中国外汇储备有效管理与现实选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5期
9 王元龙;我国外汇储备合理规模的政策选择[J];财贸经济;2003年07期
10 刘莉亚,任若恩;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的测算与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05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文亮;[N];中国证券报;2006年
2 郑秉文;[N];中国证券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陈妍;[N];国际商报;2007年
4 本报驻东京记者 乐绍延;[N];经济参考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卢晓平;[N];上海证券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贺金凌;外汇储备的最优控制理论与模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2 杨银海;国际储备需求理论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3 刘凌云;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区间和货币结构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锋;我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探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李太后;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宏观经济效应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铁山;郭根龙;冯宗宪;;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及我国的对策[J];经济纵横;2007年15期
2 宋国友;;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与美国金融霸权[J];现代国际关系;2007年09期
3 张晓声;朱战勇;;主权财富基金形成、演进及评价——兼论中国主权财富基金之完善[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7年12期
4 刘明宇;;对我国主权财富基金现状的分析及建议[J];华商;2007年22期
5 周学海;;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与争论[J];国际论坛;2008年01期
6 张毅;刘媛媛;;国外主权财富基金管理的做法及启示[J];经济纵横;2008年05期
7 刘昊虹;;我国主权财富基金投资的发展对策[J];经济导刊;2008年04期
8 郑凌云;;2007年主权财富基金境外投资概况及2008年展望[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06期
9 孙炎;;浅议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及其影响[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8年05期
10 陈佳;;SWFs的发展争议及对中国的启示[J];现代商业;2008年1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凌霄;;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与我国的发展对策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苏小勇;主权财富基金的法律规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2 马野驰;东亚外汇储备规模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3 谭洁;中国主权财富基金风险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张瑾;主权财富基金国际监管制度法制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锋;主权财富基金的经济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钱学宁;主权财富基金现象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7 管荣;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法律问题[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8 王鑫;主权财富基金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9 陈克宁;主权财富基金监管法律问题研究[D];武汉大学;2010年
10 戴序;中国外汇储备资本化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晨晖;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对外投资风险管理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2 沈洁;中国主权财富基金投资运营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凌成;主权财富基金监管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14年
4 骆媛;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投资策略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8年
5 刘雨雨;主权财富基金及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王紫薇;主权财富基金运作和我国外汇储备管理创新[D];浙江大学;2009年
7 戴利研;新兴市场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的兴起、成因及其影响[D];吉林大学;2009年
8 董健;全球主权财富基金的运营与监管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9 袁振;论我国主权财富基金法律制度之构建[D];中共中央党校;2009年
10 林炳城;论主权财富基金对国际经济政治关系的影响及中国应对策略[D];暨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外汇储备资本化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939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93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