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及防范
发布时间:2017-10-03 10:49
本文关键词: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及防范
【摘要】:随着人们对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越来越多。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教育成本也在逐年增长。本着让更多的人能够接受高等教育和教育公平的原则,我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应运而生。国家助学贷款是以政府领导,财政和高校补贴利息,高校、银行和政府三方共同运作,帮助全日制高等学校中的本、专科学生、研究生解决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学费难题的政策性贷款业务。国家助学贷款兼具政策性、商业性双重特性,它是以个人信用为担保的无抵押信用贷款。自推行以来,在帮助数以万计的学子解决因缺少学费而无法求学的困境的同时,其潜在的风险和弊端也不断显现。本文从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过程、性质特点入手,对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特点、成因及风险所造成的后果进行分析;从贷款类型、个人信用评级制度、还款方式和担保机制四个方面来叙述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机制,以美国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模式为参考,得出我国商业银行防范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措施和办法。 本文是以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出台、贷款学生以信用为担保、银行在承贷过程中出现的高违约率,从而产生惜贷、停贷现象,阻碍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迫使银行承受巨大信用贷款风险为研究背景。想要确保国家助学贷款能够长久发展,商业银行必须对助学贷款风险进行有效管理,形成预警体系,降低贷款学生的违约率,减小银行贷款风险,维持银行稳健运行。商业银行如何能既配合国家政策又保障自身利益不受损失,这是本文研究的意义。本文通过文献综述法得到有力的理论支撑,对国家助学贷款性质进行分析,对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形成原理进行研究;用比较分析法对比助学贷款的过去和现状,我国和美国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区别;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评级制度的评价指标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内容等。第二部分是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现状分析,主要介绍了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风险表现、风险成因以及风险造成的后果。第三部分是美国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模式、违约风险及对我国的启示。第四部分是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设计,主要从贷款类型、借款大学生信用评级制度、还款途径、保险及担保机制四个方面进行叙述。第五部分政策建议,主要介绍了通过加强生源地助学贷款力度来控制道德风险,建立信用评级体系来防范信用风险,增加还款方式来减轻学生还款压力,引入保险机制来强化金融分工,完善担保机制来保障银行利益。 本文有两个创新点,第一是通过对比现有还款方式,设计一种符合助学贷款借款学生自身收入特点的还款方式;第二是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借款学生的信用评级体系予以分析和应用,以此提供给承贷银行作为放贷的风险控制指标和防范信用风险的对策参考。本文有很多的不足之处,首先,因为国家助学贷款是一项政策性十分强的贷款业务,本文适用于现行的国家政策。其次,对于模型的应用需要大量数据予以支撑,笔者在量化研究方面没有做出深入的研究。最后,因为对国外助学贷款了解的局限性和地域性,在参考国外助学贷款风险控制模式而给出的防范措施结论中,在适用性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国家助学贷款 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649.2;F832.479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5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9-11
- 1.1.1 选题的背景9-10
- 1.1.2 选题的意义10-11
- 1.2 文献综述11-13
- 1.3 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法13-14
- 1.3.1 研究的内容13
- 1.3.2 研究的方法13-14
- 1.4 本文的创新与不足14-15
- 2 我国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现状、风险及成因分析15-37
- 2.1 我国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现状15-19
- 2.1.1 发展规模15-18
- 2.1.2 各地助学贷款违约情况18-19
- 2.2 我国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违约影响因素调查:以大连某高校为例19-27
- 2.3 我国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表现和特点27-31
- 2.3.1 信用风险27-29
- 2.3.2 经营性风险29-30
- 2.3.3 溢出性风险30-31
- 2.4 我国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的风险成因31-34
- 2.4.1 助学贷款双重属性引发风险产生31-32
- 2.4.2 信用评价体系失效32
- 2.4.3 助学贷款制度存在缺陷32-33
- 2.4.4 担保机制不完善33
- 2.4.5 无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保障33-34
- 2.5 我国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后果34-37
- 2.5.1 信用风险造成的后果34
- 2.5.2 银行经营性风险造成的后果34-35
- 2.5.3 溢出性风险造成的后果35-37
- 3 美国国家助学贷款运行模式、违约风险及启示37-48
- 3.1 运行模式37-39
- 3.1.1 丰富的贷款类型37-38
- 3.1.2 健全的个人资信体制和相关法律法规38
- 3.1.3 灵活有效的贷款回收方式38-39
- 3.1.4 完善的担保机制39
- 3.2 美国联邦助学贷款违约率状况39-43
- 3.3 美国联邦助学贷款违约率影响因素:以3年期限为例43-46
- 3.4 对我国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的启示46-48
- 3.4.1 扩大贷款对象46-47
- 3.4.2 多种还款方式47
- 3.4.3 改变担保模式47-48
- 4 商业银行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设计48-67
- 4.1 贷款类型48-52
- 4.1.1 校园地助学贷款与生源地助学贷款48-49
- 4.1.2 生源地助学贷款与校园地助学贷款比较49-51
- 4.1.3 生源地助学贷款在控制风险方面的优势51-52
- 4.2 借款大学生信用评级制度52-58
- 4.2.1 评价的目的52-53
- 4.2.2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53
- 4.2.3 评价方法和模型53-57
- 4.2.4 评价体系应用57-58
- 4.3 还款途径58-63
- 4.3.1 现行还款方式58-60
- 4.3.2 还款模型设计60-61
- 4.3.3 还款方式的比较61-63
- 4.4 保险及担保机制63-67
- 4.4.1 保险制度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作用63-64
- 4.4.2 助学贷款信用保证保险的基本原理64-65
- 4.4.3 保险制度的实施65-66
- 4.4.4 国家助学贷款的担保方式66-67
- 5 政策建议67-72
- 5.1 构建信用评级体系和惩罚机制,防范信用风险67-68
- 5.2 加强助学贷款管理力度,控制道德风险68
- 5.2.1 全面推行生源地助学贷款68
- 5.2.2 加强贷后管理工作68
- 5.3 增加还款方式和途径,降低违约风险68-69
- 5.4 完善担保机制,减少经营性风险69-72
- 5.4.1 引入保险制度69-70
- 5.4.2 增加政策性担保机构70-71
- 5.4.3 建立风险担保基金71-72
- 附录A 大连某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借款学生样本信息统计表72-75
- 附录B 国家助学贷款毕业学生信息调查表75-76
- 参考文献76-79
- 后记79-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利;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现状分析与未来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2 李萍;博弈论与高校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3 王力东;;广东省国家助学贷款调查研究[J];高教探索;2008年02期
4 沈红;;华中科技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学生贷款研究十年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2010年09期
5 赵振宇;张伟;陈红霞;;基于模糊德尔菲法的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估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01期
6 王旭红;;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制度的设计原理及理论再研究[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7 向春华;;湖南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与化解机制的构想[J];湖南商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郭春凤;朱其永;徐博;;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中信用危机分析及对策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董志;李颖;;国家助学贷款信贷动态博弈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01期
10 柳宇燕;;关于降低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的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1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宋飞琼;国家助学贷款担保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9647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964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