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资本论文 >

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配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17-10-06 00:45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配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建设用地 配置效率 利用效率 科斯定理 二级交易市场 DEA法


【摘要】:盘活存量和用好增量是缓解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有效手段。利用2005年~2012年30个省以及275个地级市的相关数据对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上呈下降之势,但效率改进幅度较大,且改进方式存在着空间差异性;城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及土地冗余情况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差异性;配置效率呈现出显著的层级和空间分异特征,省内各市间的配置效率高于省际,且东部地区省际配置效率最高;人均收入、产业结构、人口密度以及土地交易市场的市场化程度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均具有显著影响,不同的市场交易方式对城市土地初始配置扭曲状态的校正作用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 配置效率 利用效率 科斯定理 二级交易市场 DEA法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JL065)
【分类号】:F299.23
【正文快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张,2014年我国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4.711万km2,约为1981年的7.01倍,年均增长6.08%,但由于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制度的限制,资源集聚效应不能得到很好地发挥,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效率较为低下(文贯中和柴毅,2015)[1],与城市经济发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小玲;我国土地市场化过程中的三方博弈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11期

2 王青;陈志刚;陈逸;;建设用地区域配置效率评价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3 吴得文;毛汉英;张小雷;黄金川;;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J];地理学报;2011年08期

4 郭贯成;吴群;;供地政策对土地市场配置效率影响的经济学分析——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9年01期

5 王昱;丁四保;卢艳丽;;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及空间配置——基于2003—200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6期

6 周亮;张明斗;徐建刚;孙东琪;;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山东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有序性测度[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4年02期

7 邵挺;崔凡;范英;许庆;;土地利用效率、省际差异与异地占补平衡[J];经济学(季刊);2011年03期

8 张军,吴桂英,张吉鹏;中国省际物质资本存量估算:1952—2000[J];经济研究;2004年10期

9 李中;;我国征地制度:问题、成因及改革路径[J];理论探索;2013年02期

10 李永乐;舒帮荣;吴群;;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特征、地区差距与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雄飞;周勇;聂艳;于雷;;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2 杨大兵;陈建平;王凤;李俊付;;基于GIS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以河北省唐山市高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3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4 韩书成;李冬梅;濮励杰;;江苏建设用地供给与需求趋势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5 金志丰;徐明;谢薇;陈加乐;佴玲莉;相敏;;县域耕地保护类型划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6 王晓军;刘毅华;;土地利用公平绩效评价的主要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2期

7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8 梁浩栋;白光润;蒋海兵;;城市土地利用思想与物流园区布局规划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10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江;;交易效率、要素积累与技术进步——关于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检验[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周芳;石磊;马中;;CO_2减排对中国省际生产率的影响[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11年

3 万永坤;董锁成;王隽妮;毛琦梁;;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联动效应研究[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4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黄少安;韦倩;;合作与经济增长[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郑若谷;干春晖;余典范;;中国产业结构变迁对经济增长和波动的影响研究[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7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8 刘庆和;;1949-2008年贵州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基于灰色生产函数模型的核算[A];新机遇·新台阶·新跨越——数量经济学视野下贵州自我发展能力回顾与展望:2010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年会数量经济学会论文集[C];2010年

9 梁浩栋;白光润;蒋海兵;;从城市土地利用角度探讨我国城市物流园区布局[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10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4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博琼;FDI对东道国环境污染的影响[D];南开大学;2010年

6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8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燕安;我国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差异趋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昭;城市圈土地结构效率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漆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吴栋;信息化对能源强度变动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4 谢广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潜力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5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6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7 杨巨;初次收入分配、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潜力[D];湘潭大学;2010年

8 张志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能分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张夏;我国区域技术进步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爱民;;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的问题与困境[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梁流涛;曲福田;王春华;;基于DEA方法的耕地利用效率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3 杨志荣;吴次芳;靳相木;姚秋萍;;基于DEA模型的城市用地经济效益比较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4 华伟,赵芳;都市扩张与土地资源利用集约化——关于上海市城市发展模式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8年03期

5 王青;陈志刚;陈逸;;建设用地区域配置效率评价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01期

6 武京涛;涂建军;阎晓;周艳;;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机制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8期

7 石成球;关于我国城市土地利用问题的思考[J];城市规划;2000年02期

8 李植斌;一种城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方法[J];城市规划;2000年08期

9 王兴平,崔功豪;中国城市开发区的空间规模与效益研究[J];城市规划;2003年09期

10 文贯中;熊金武;;化地不化人的城市化符合中国国情吗?——人口密集型的“老浦西”和土地资本密集型的“新浦东”的历史比较[J];城市规划;201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佑海;土地流转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26个城市建设用地暂停审批[J];兵团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2 ;关于报送建设用地备案数据有关要求的通知[J];国土资源通讯;2004年09期

3 吴先华,齐相贞;江苏省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经济学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6期

4 ;细化监管是化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的必要条件[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31期

5 方先知,何继善;建设用地评价体系研究——以湖南为例[J];系统工程;2005年09期

6 焦清;赵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及基础设施建设用地与布局初探[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年S2期

7 麻战洪;申志军;李慎鹏;唐孜斌;;湖南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J];国土资源导刊;2006年01期

8 尹庆志;;菏泽城市建设用地潜力情况调查分析[J];山东国土资源;2006年04期

9 黄兴国;;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10期

10 李宗华;;武汉市建设用地增长趋势预测及对策分析[J];长江论坛;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秀燕;陈松林;;福州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区域分异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刘诗苑;陈松林;;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建设用地时空动态研究[A];福建省土地学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张晓磊;於忠祥;;试论建设用地置换在保护耕地与保障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安徽省为例[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4 袁志良;彭锦辉;王思奇;;建设用地清理试点作法与问题剖析[A];中国土地学会第二次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选编[C];1985年

5 孙荣第;宋宇江;;对提高建设用地利用率的探讨——以鞍山市为例[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6 贺燕;;新疆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模式专辑[C];2006年

7 李琳;陈松林;邓华灿;;基于分形理论的建设用地扩展研究——以福州市为例[A];2007年福建省土地学会年会征文集[C];2007年

8 陈华;邓传明;狄秀梅;;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的探讨[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朱查松;张京祥;;城市非建设用地保护困境及其原因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汤怀志;吴克宁;靳取货;;对区域公路建设用地的集约化发展探讨[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铭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式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2 李效顺;基于耕地资源损失视角的建设用地增量配置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3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李亚丽;城市建设用地扩展及其碳排放研究[D];河南大学;2013年

5 李波;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扩展动态监测及其动力学模拟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陆张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心城区建设用地布局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7 孙利;中国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煜红;重庆城市建设用地合理供应规模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9 张志强;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0年

10 韩晓宇;基于人本经济视角的公路建设用地合理性评价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宫龙;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制度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2 张红欣;石家庄市建设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姚小薇;建设用地优化配置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4 刘宗强;山地型城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尹菊琴;建设用地增长分析及管理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6 何良将;现行建设用地配置模式真的管用吗?[D];浙江大学;2010年

7 宿洪超;吉林省县域建设用地集约水平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8 梁发超;省域建设用地扩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9 刘敏;澧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及潜力评价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10 郝方方;基于城镇化进程的甘肃省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9797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byz/9797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d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