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丹霞山的开发与文化景观的形成
本文关键词:明末清初丹霞山的开发与文化景观的形成
【摘要】:丹霞山位于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境内,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内有锦江蜿蜒而过至东南缘汇入浈江。丹霞山“色如渥丹,灿若明霞”,是世界丹霞地貌的命名地。2010年8月1日,以广东丹霞山为首申报的“中国丹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有着丰富的文化景观,本论文着重讨论明末清初丹霞山的开发和文化景观的形成过程。明末清初是整个社会发生剧变的时期,岭南成为南明政权最终覆亡之地,粤北地区地理险要,“控扼五岭,韶为交冲,唇齿江湘,咽喉交广”。在特殊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本文尝试研究的正是丹霞山作为“流宦”反清复明失败后的避难之所,是如何被认识、开发和营建的。主要内容包括:丹霞山特殊的自然地貌、气候和区位条件与其文化景观的关系,在明末清初丹霞山的开发中,区域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与人物的作用。丹霞山地区聚落的选址、发展、交通和村落布局与山峰和水系的关系,以及村落宗族祠堂和民居的朝向研究。丹霞山的山寨建造与躲避战乱匪祸、其空间分布与丹霞山特殊地貌地势的联系,建筑材料与引水系统的特点。在丹霞山的寺院营建过程中,佛教兴盛发展与明朝遗民的关系、以及来自清初官员的支持,寺庙空间与自然山水之间结合。对清初丹霞十二景图册与诗文的解析,十二景是对文化景观的梳理和景观意象的描述,通过十二景图与文分析了游览路径和观察方式。本文以文化景观的视角研究明末清初丹霞山的开发,尝试考察社会制度、政治立场、宗教信仰等抽象的社会文化观念是如何投射到周边村落的选址布局、山寨的修筑建造、寺院的开辟兴建当中。通过结合建筑史学、文化地理学的学科方法,对历史文献的梳理以及田野调查研究,本文阐释了丹霞山文化景观的形成过程,认为明末清初是丹霞山开发营建的最关键时期,经历了开辟、定居、结寨和建寺几次大规模集中的发展,丹霞山逐步形成了与自然地貌相结合的文化景观,随着政治经济的变化与社会精英的塑造,文化景观的定位发生了重要转变。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4.1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彭华;;中国丹霞的世界遗产价值及其保护与管理[J];风景园林;2012年01期
2 谭汉林;;丹霞胜景[J];人民珠江;1986年02期
3 王桂珍;;丹霞山旅游资源的分类、特征及其开发[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4 李正刚;甘艾丹;;陇上明珠七彩丹霞[J];照相机;2010年08期
5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出通知要求 加强“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J];城市规划通讯;2010年16期
6 雨妮;;璀璨南方明珠——广东大峡谷[J];中外建筑;2012年10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陈宝明;彭少麟;;丹霞山生态系统多样性[A];广东省植物学会第十九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彭华;赵飞;周婷婷;;旅游需求调研方法及应用研究——以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宜斌;许玲;;友善的生态干预和谐的乡村建设——以丹霞山规划为例的风景区农村居民社会调控思考[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彭华;张娟;周婷婷;;丹霞地貌旅游区科普旅游开发探讨——以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郑宗清;;丹霞山地质公园的建设及其管理问题探讨[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李春生;;自然地理实习中的地学文化解读——以广东商学院丹霞山实习为例[A];山语清音——第二届地学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2年
7 李学东;;丹霞山的生态环境与生态建设建议[A];全国第19届旅游地学年会暨韶关市旅游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张珂;;第二章 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A];山语清音——第二届地学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丹霞山不堪重负欲提价[N];广州日报;2005年
2 特约记者 祝向恩 通讯员 蒙丽萍;丹霞山凸显名山效应[N];韶关日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李峗;科学规划建设丹霞山[N];韶关日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王建喜 通讯员 梁惠芬;丹霞山出现首个旅游高峰[N];韶关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王建喜 通讯员 梁惠芬 刘加清;丹霞山再度成为热点[N];韶关日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李小清 通讯员 郭世明 曾明;助推丹霞山申报自然遗产[N];韶关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李小清 通讯员 郭世明 李正红;丹霞山申遗又迈一大步[N];韶关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李小清;丹霞山申遗进入倒计时[N];韶关日报;2009年
9 小清 世明 加青 高莹;丹霞山申遗拆迁工作圆满完成[N];韶关日报;2009年
10 李小清 郭世明;“预祝丹霞山申遗成功”[N];韶关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郑艳芬;遗产地农村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制度嵌入性—丹霞山瑶塘村与断石村的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16年
2 彭颖睿;明末清初丹霞山的开发与文化景观的形成[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3 彭燕;丹霞山世界地质公园科普旅游发展调查[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4 李豫;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与当地农村社区发展互动关系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3年
5 王芸;环丹霞山区域旅游产业集群研究[D];仲恺农业工程学院;2013年
6 贺留杰;龙虎山丹霞洞穴的成因、空间分布及对沉积古气候研究的关系[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7 喻校华;昌吉百里丹霞景区旅游策划与规划设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8 陈薇;旅游地“三农”问题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136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136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