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国家政治安全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罗伯特·吉尔平“国家中心”现实主义观点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复旦大学》 2009年
国际非政府组织对国家政治安全的影响
王娟萍
【摘要】: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国际非政府组织的数量、规模和影响日益扩大,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结果之一是对国家政治安全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一方面,国际非政府组织在环境保护、公共卫生、人权、宗教、军控等全球性问题的治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提供了积极的帮助。另一方面,一些国际非政府组织利用其“非官方的”、“非政治性的”特征,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等旗号,实际上充当了发达国家“民主输出”战略的工具,对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以美国索罗斯基金会为代表的国际非政府组织陆续进入中国,活动十分活跃。应当说,国际非政府组织在中国的环境保护、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发展等领域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同时也不可否认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华活动的负面效应,包括宣扬西方民主价值观、支持中国分裂势力等,其背后都隐含了某些发达国家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实质。 本文通过美国索罗斯基金会在格鲁吉亚、乌克兰和吉尔吉斯斯坦三个“颜色革命”国家、俄罗斯以及中国的案例分析,着重探讨国际非政府组织在发展中国家的运作方式及其对相关国家的政治安全的明显的或潜在的负面影响和威胁,并从理论上,全面、客观地剖析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工具性和两面性,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中国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复旦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D56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果;当代中国政治安全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花平;国际非政府组织在我国民族地区活动的影响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1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树华;;俄罗斯与西方的“民主”之争[J];求是;2006年24期
2 唐东生;近年来国内NGO研究述评[J];改革;2003年02期
3 孙倩;美国的非营利组织[J];社会;2003年07期
4 李东燕;联合国的安全观与非传统安全[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4年08期
5 何兴强;;美国非政府组织如何推广“民主”[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05年04期
6 李丹;冷战后美国对华的意识形态斗争[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10期
7 陈珂;刘义;张昕祎;;国际非政府组织对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8 马庆钰;;对非政府组织概念和性质的再思考[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何平立;;美国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政治作用——兼析美国非政府组织对中美关系的影响[J];探索与争鸣;2006年12期
10 郑启荣;试论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的关系[J];外交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黎青;[N];学习时报;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薇;郭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哲学阐释[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4期
2 何兴贵;刘宏煊;;西方治理理论述评[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1年01期
3 郑先武;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罗伯特·吉尔平“国家中心”现实主义观点述评[J];欧洲研究;2003年05期
4 李明明;;社会安全理论探析[J];欧洲研究;2006年05期
5 贾文华;;欧盟权力属性的多维解读[J];欧洲研究;2010年02期
6 范菊华;;全球气候治理的地缘政治博弈[J];欧洲研究;2010年06期
7 宋黎磊;陈志敏;;中欧对软实力概念的不同认知及对双边关系的影响[J];欧洲研究;2011年02期
8 陈华杰;;和平发展:和谐社会强化“北京共识”[J];攀登;2005年06期
9 石德生;;社会心理学视域中的“社会认同”[J];攀登;2010年01期
10 张建;;近年来世界性反美主义研究综述[J];攀登;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臧雷振;;社区参与实践——比较的视角[A];2011城市国际化论坛——全球化进程中的大都市治理(论文集)[C];2011年
2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周连春;;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现有体制的挑战[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4 杨明;;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姚文放;;审美文化学研究的现代视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周笑梅;;公共文化服务视域下的学习型政党建设[A];全国社科院系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第十六届年会暨理论研讨会论文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C];2009年
8 刘舒;王大为;;对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专业在公安教育中发展的探索[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徐湘林;;政治特性、效率误区与发展空间——非政府组织的现实主义理性审视[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10 虞崇胜;;倡导“和而不同”的政治文明观[A];服务型政府与和谐社会[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明生;公共服务背景下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徐婷;全球气候治理中的非正式国际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奇志;经济全球化下金融危机的治理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向丽华;经济援助外交“杠杆”建构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钱玉英;制度建设与中国地方政府决策机制优化[D];苏州大学;2010年
9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窦会静;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侯成智;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参与·创新·推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高博;当代中国政治冲突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乔宇;基于社会资本视角的都市社区治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刘灿仕;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预警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汪德荣;北部湾港口产业集群发展中的政府治理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饶亚娟;研究型大学教师参与学术管理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雷瑜;环境服务业中垃圾处理的社会化政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毕圣洁;中国政治发展过程中的合法性构成与获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少军;论安全理论的基本概念[J];欧洲;1997年01期
2 邹燕;;试述“三类资本”的合理有效开发对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07期
3 王能昌,彭勇;社团监督:毛泽东人民监督思想的重要实现途径[J];求实;2005年10期
4 张树华;;俄罗斯与西方的“民主”之争[J];求是;2006年24期
5 敬莉;;少数民族人口贫困问题的多角度分析——以新疆为例[J];生产力研究;2008年03期
6 戴光全;陈欣;;国际NGO在中国——艾滋病合作项目个案的社会人类学观察[J];社会科学家;2009年09期
7 陈新;;微博论政与政府回应模式变革[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周光辉;政治文明的主题:人类对合理的公共秩序的追求[J];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04期
9 刘文;网络化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安全的挑战及对策[J];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02期
10 刘卫东,刘毅,马丽,刘玉;论国家安全的概念及其特点[J];世界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雪冬;[N];学习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尹淑艳;后冷战时代的中国政治安全[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2 杜峰;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姜海南;论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政治安全与中国政治安全维护[D];暨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萌;在华外国非政府组织对我国国家安全的影响及对策[D];西北大学;2010年
2 杨蓉;我国民族地区非政府组织现状及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3 奚玉钿;国际非政府组织与中国基层民主发展[D];复旦大学;2008年
4 李庆勤;大众媒介与国家政治安全[D];新疆大学;2010年
5 王丹;互联网对我国政治安全的消极影响及其对策[D];东北大学;2008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娜;非政府组织参与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对策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学雷;全球市民社会与国家:一种功能分析[J];欧洲;2002年01期
2 张树华;;俄罗斯与西方的“民主”之争[J];求是;2006年24期
3 赛拉蒙,于海;第三域的兴起[J];社会;1998年02期
4 张明;非政府组织与社区建设[J];社会;2001年08期
5 一民;美国再掀“天鹅绒革命”[J];时事报告;2005年04期
6 俞正樑,陈玉刚;全球共治理论初探[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02期
7 王玉明;第三部门及其社会管理功能[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1年07期
8 陈珂;刘义;张昕祎;;国际非政府组织对西部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王晓德 ,马金辉;卡特“人权外交”的历史起源及其实质[J];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年04期
10 唐兴霖,吴志军,聂勇浩;国家与社会之间——论社会中介组织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罗伯特·吉尔平“国家中心”现实主义观点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12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21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