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他者之镜看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差异
本文关键词: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罗伯特·吉尔平“国家中心”现实主义观点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湖南大学》 2012年
从他者之镜看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认同与文化差异
张媛
【摘要】:上个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全世界都处于深刻的变革发展中,这种变革不仅是政治、经济,还在于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基础。无论从哪个层面或角度,现代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或遗失,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融合或冲突,都清晰地摆在我们面前。在这种社会历史背景下,文化认同与文化差异问题自然成为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要理性地进行文化交流,跨越差异,就不得不思考自我与他者的问题。在自我文化认同与他者的关系上,必须先思再行,理清思路。 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伊始,十七届六中全会将文化强国战略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基于这种认识,本文从他者和文化这两个关键要义出发,推及考察其应用。 撰写过程中,首先以客观和务实的态度阐述了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在整理丰富的国内外研究成果时系统地将他者与文化联系起来。然后以他者概念的语义溯源和概念形成为切入点,研讨他者概念的应用,考察西方文化中的主体意识,并由此推导至文化领域的他者研究。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他者意识普遍存在,但由于他者概念由西方提出,在文化他者的研究成果里以西方中心意识的材料偏多,所以这部分从西方文化考察开始研讨这种意识下的文化现象。 简要分析比较他者概念和文化研究后,进入文化问题的讨论。在研究中,将文化放入全球化语境中审视,并从全球化文化的多个要义里,追寻其根源,挖掘其特征,由此考察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现状。在经济全球化引领文化发展态势的今天,,文化认同危机与争论让越来越多的理论家认识到错综的文化交流历史造成了复杂多元的当今文化背景,而全球文化中文化帝国主义理论兴起,西方中心意识的强势,要求我们进一步审视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在多元文化中寻求生存发展之路。基于他者困境的应对,在最后一部分分析了跨文化的必要性、总结了如何正视文化差异进行对话,并在复杂的多元文化语境中创新文化发展道路,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 从西学东渐到“文化走出去”,在世界文化的总体语境中构建自己的文化话语权,仍然是我们当前乃至将来需要不断努力和潜心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1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巨东红;文化全球化的成因及其发展趋势探析[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5期
2 李荣;;马克思实践观的他者向度及其当代超越性解读[J];齐鲁学刊;2006年02期
3 王岳川;新世纪中国后现代文化研究踪迹[J];求是学刊;2003年02期
4 卫建林;重视研究第三世界发展理论[J];求是;1997年17期
5 孔新苗;后现代语境:“他者”与“世界性”[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6 徐健;徐瑞;;后现代主义解读:主体性的消亡与重建——兼论主体间性与认知[J];社会科学家;2009年09期
7 陈玉聃;;国家的自我认同与“他者”的关系——理论与渊源[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张宝珍;经济全球化需要研究的十大问题[J];世界经济;1998年09期
9 郭玉华;;马克思思想中的他者之维[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10年01期
10 李倍雷;徐立伟;;典型向“他者”的演变研究[J];唐山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瑞堂;文化自觉与中国先进文化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2 万是明;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杨军红;跨文化交往中的文化差异分析及跨文化培训模式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2 茹万;基于文化差异的在华外籍员工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王东;文化认同的可能与现实[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4 周悦娜;文化的冲突与弥合——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5 肖伟;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跨文化冲突管理的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利子平;竹怀军;;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视野下管制刑的不足与完善[J];刑法论丛;2008年03期
2 赵秉志;徐京辉;;澳门刑事司法协助制度及其完善[J];刑法论丛;2008年04期
3 田兴洪;;轻罪刑事政策视野下的我国轻罪服刑人员监狱处遇制度改革研究[J];刑法论丛;2010年02期
4 王薇;郭真;;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哲学阐释[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4期
5 张锐;;符号学视角下的军事文化[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3期
6 王燕群;;论军人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的一致性[J];海军工程大学学报(综合版);2010年04期
7 王寅;语篇连贯的认知世界分析方法——体验哲学和认知语言学对语篇连贯性的解释[J];外语学刊;2005年04期
8 耿菲菲;;语言哲学的域限:在文化视野内[J];外语学刊;2008年04期
9 常晖;黄振定;;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J];外语学刊;2011年03期
10 郑先武;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罗伯特·吉尔平“国家中心”现实主义观点述评[J];欧洲研究;2003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玉锁;;《管子》的成人命题:既仁且智,是谓成人[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3 陆心宇;;我在这里——近代经济学和哲学文本空间中的自我[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4 陶达;;马克思全面自由发展理论视阈下“幸福指数”体系的构建[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熙恩;;科学批评主体观的缺失与重建[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杨明;;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7 刘诗贵;肖凤仪;;社会公众推进消费文明的实践探讨[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杨佳倩;;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思想进程[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梁爱民;;论美与“人的本质对象化”——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经典命题的理解[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哲;平面化:后现代文化表征的多维阐释[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康德强;传统体育养生的文化哲学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付明端;从伤痛到弥合[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田鹏;认同视角下的欧盟语言政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黄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原则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7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8 苗永敏;拒绝妥协[D];苏州大学;2010年
9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10 向海英;学前教育课程创生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红刚;社会转型期我国体育公共产品的整合与开发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2 唐卓;影像的生命——德勒兹电影事件美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占民;论科学发展观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珊珊;马克思实践本体论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杨敬;中国传统养生体育文化的现状分析与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张超;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9 周晶;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思想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佳杞;和谐社会视域下的干群矛盾及调节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金凤;文化与综合国力[J];攀登;2000年04期
2 成卫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动力和机制[J];前沿;2004年05期
3 刘喜怀;段万春;;对跨国公司进行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研究[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7年05期
4 曹淑英;经济全球化与中华文化的创新[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5 曹洪军;中西方经营文化差异及启示[J];齐鲁学刊;2002年06期
6 肖卢安;技术全球化和研究开发国际化[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1998年08期
7 王岳川;新世纪中国后现代文化研究踪迹[J];求是学刊;2003年02期
8 李庆霞;论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文化冲突[J];求是学刊;2003年06期
9 韩震;论全球化进程中的多重文化认同[J];求是学刊;2005年05期
10 郑建祥;论跨国公司的跨文化管理[J];企业经济;2004年07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旭峰;西方文化霸权主义对我国影响之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全球经济新秩序的国际政治经济学分析——罗伯特·吉尔平“国家中心”现实主义观点述评,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212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21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