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施洞苗族银饰源流考
本文关键词:黔东南施洞苗族银饰源流考
【摘要】:施洞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中部,是苗族银饰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结合历史文献与田野调查,对黔东南施洞苗族银饰源流进行考证得出结论:这是区位、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数额巨大的白银通过清水江的木材贸易进入施洞;施洞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而在与外界的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后期的木材贸易中多用"期票"进行结算,大量白银不再进入流通领域,便在当地苗民手中囤积起来。所以,白银在清水江流域的囤积是施洞等地区银饰繁荣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分类号】:J526.1
【正文快照】: 据《苗族古歌》记载,苗族与金银结缘甚早。银饰真正进入到苗族社会是在明代。银饰在苗族内部的分布不均衡,从全国来看,苗族“银饰的数量最多的是黔东南地区,其次是湘西地区,西部的川、黔、滇苗族地区银饰较为稀少”[1]。黔东南地区并非白银产地,大量白银是如何进入到经济文化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苏;;黔东南苗族银饰产业发展现状初探[J];青年文学家;2011年23期
2 罗港;;吴智与他的苗族银饰[J];创意设计源;2013年01期
3 赵雄贵;;论贵州黔东南苗族银饰的文化内涵[J];大众文艺;2013年09期
4 汤建容;;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特征刍议[J];黑龙江史志;2014年03期
5 肖慧;;苗族银饰再设计的审美价值研究[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6 王筱琴;程思;;苗族银饰元素与现代首饰设计刍论[J];大众文艺;2014年03期
7 田爱华;;论苗族银饰文化产业的创意与保护[J];民族论坛;2014年04期
8 徐朝;刘娟;;苗族银饰文化研究[J];服饰导刊;2014年02期
9 田爱华;郑泓灏;;苗族银饰的工艺美学解析[J];大众文艺;2013年20期
10 郑泓灏;田爱华;;苗族银饰的传统技艺与审美蕴含解读——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杨光宾的作品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艺;;西江控拜苗族银饰的特征[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李帅;;苗族银饰文化背后的巫文化思想及其价值与保护[A];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哲学发展研究——2013年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年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60周年校庆学术研讨会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杰邋(苗族);苗族银饰文化的传承与开发[N];文艺报;2007年
2 吴育瑞;苗族银饰的文化内涵[N];贵州民族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姜天骄 王新伟;苗族银饰:熠熠生辉的艺术精品[N];经济日报;2010年
4 特派两会记者 李蔓;苗族银饰文化要有质量标准[N];中国黄金报;2012年
5 韩宗树;苗族银饰:用白银写的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6 余未人;苗族银饰中的巫文化、龙文化特色[N];中国民族报;2014年
7 张婵;工艺精美的银抹额[N];贵阳日报;2005年
8 陈裕亮 刘傜忆 刘然;民族文物珍品令人称绝[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9 本报记者 彭雅;双手与心灵的对话[N];贵阳日报;2010年
10 特约记者 黄晓军;凤凰文旅结合谱写旅游新篇章[N];团结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宗丹;苗族银饰的特性及其史学意义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2 胡南;贵州黔东南地区苗族银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尹斐;苗族银饰锻造技艺传承的教育人类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4 田爱华;湘西苗族银饰艺术的审美价值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若慧;财富、商品与信仰[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陈苏;苗族银饰品牌形象的时尚化演绎[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7 王超;苗族银饰系列化包装设计[D];湖南工业大学;2013年
8 朱晓萌;从苗族银饰的构成艺术探究其内在价值[D];天津工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234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23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