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山武学思想研究
本文关键词:傅山武学思想研究 出处:《体育研究与教育》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傅山,作为我国明末清初具有民族气节的典范人物,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的"文化昆仑";他经史子集无所不通,诗书画医无所不精;但鲜有人知傅山还是一位内功深厚的武术家。在武术方面,傅山不仅给后世遗留了技术与思想丰富的《傅拳图》,还创设了"子午太极拳""子午太极剑"以及丰富的养生功法,并形成了独特的武学思想,显现了傅山对武术规律的深刻认识。笔者基于傅山整体学术思想对其武学思想进行深入研究,主要任务是从尘封的大量、分散、无序的经验及理论知识中归纳并总结出武学思想在傅山整体思想中的发展逻辑,完善傅山武学思想理论体系。笔者以傅山所生活的特殊时代与环境背景为切入点,对傅山武学的主要对象、傅山武学思想的内容、武学思想中所阐发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和傅山武学思想的目的与目标等四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研究认为:"儒释道医融合"是傅山武学思想的核心理念,而"立足反清复明"则是傅山武学思想的实践基础。这种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的武学思想,对当代武术理论的研究与发展大有裨益。
[Abstract]:Fu Shan, as an exemplary figure with national integrity in the lat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was praised as the "cultural Kunlun" in Chinese history. He had nothing to do with the subsets of history, poetry, calligraphy, painting and medicine; However, few people know that Fu Shan is still a wushu expert with deep internal skills. In martial arts, Fu Shan has not only left behind the rich techniques and ideas of Fu Quan Pictures for later generations. He also created "Meridian Taijiquan" and "Ziwu Taiji sword" and rich health preservation skills, and formed a unique martial thought. Show Fu Shan's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law of martial arts. The author based on the overall academic thought of Fu Shan to carry out in-depth study of his martial arts thought, the main task is from a large number of dust, scattered. In the disordered experience and theoretical knowledge, the author sums up the development logic of the Wushu thought in the whole thought of Fu Shan. The author takes the special time and environment background of Fu Shan's lif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o the main object of Fu Shan's study and the content of Fu Shan's theory. Four aspects, epistemology and methodology, and the aim and goal of Fu Shan's thought on Wu are discussed in depth.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fusion of Confucianism, Buddhism, Taoism and medicine" is the core idea of Fu Shan's thought of Wu. "standing against the Qing Dynasty and reviving Ming" is the practical basis of Fu Shan's Wushu thought,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ntemporary Wushu theory.
【作者单位】: 中北大学体育学院;
【基金】:山西省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SSKLZDKT2007072)
【分类号】:G852
【正文快照】: 1绪论1.1选题依据明末清初时期,既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代,也是中国思想文化的转型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各种思潮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绚烂多彩。学术界高度评价这个时代给后世带来的重要意义,嵇文甫曾这样描述:“照耀着这时代的,不是赫然当空的太阳,而是许多道光彩纷披的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雁杨;关文明;;李小龙武学思想探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2 章开沅;;辛亥百年反思:百年锐于千载[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3 李新伟;;北宋军校教育探析[J];大学教育科学;2008年05期
4 张岱年;;谈傅青主的历史地位[J];晋阳学刊;1984年06期
5 吴中云;;傅青主:医学家·文学家·爱国者[J];科技潮;2000年01期
6 王象礼;;傅山道教医学著述考[J];山西中医;2008年03期
7 魏宗禹;;略论傅山的哲学思想[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2期
8 王雄伟;王兴一;;龙城名士傅山的体育思想及践行[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9 黄建军;;“蔡李佛”创始人陈享的武学思想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2011年04期
10 张光军;;论孔子的养生思想[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路平;蔡龙云武学思想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2 孙静;满族形成的再思考[D];复旦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钟义荣;傅山古典诗用楙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 宿继光;明清山西武术发展的社会因素探析[D];山西大学;2006年
3 万会珍;孙禄堂武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张娟娟;傅山的宗教观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5 梁琳玲;傅山道家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翠甜;李成银武学思想阐微[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珍贵;“圣人”心态对康有为早期文化思想的影响[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 周军;试述早期全真道与仙学内丹思想之差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张增田;老子之道:天道的抽象形式[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4 翁雪鹭;;佛经翻译用语及文体的选择对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影响[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徐道彬;《说文段注》对戴震文字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6 王世华;;徽商收藏的文化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赵启斌;;既是为山平不得 我来添尔一峰青——傅山书法刍议[J];书画世界;2007年06期
8 吴学满;;戴震对考据学的继承与发展[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9 宋凡;;略论五四以前中国无政府主义思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1期
10 王彦梅;;就傅山的“四宁四毋”丑书论书法审美标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封海清;;对改进孔学研究方法的思考[A];孔学研究(第五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五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第三次孔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2 王小芸;赵怀舟;钱超尘;;傅山手钞《玄机口诀》顾炎武跋质疑[A];全国第十一届中医医史文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李佑新;陈龙;;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的湘学渊源[A];毛泽东研究2010年卷[C];2011年
4 钱超尘;姜燕;赵怀舟;;傅山手批《内经》启秘[A];第二十一次中医经典文本及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5 陈明利;梁芳;;关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目录学思想的哲学思辨[A];福建省图书馆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张太原;;“文化评判上的大翻案”:20世纪3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思潮[A];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下)[C];2011年
7 温庆新;;“文学自觉”只能是一种渐进反复的历史[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三十辑)——中国文论的直与曲[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艳清;清代“六书”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阳;清代中期扬州学派文学思想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4 阮氏玉华;越南语佛教词语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晖;从“民族救亡”到“民族复兴”—我国近现代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6 陈清慧;明代藩府刻书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杨文海;壬戌学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陈蕾;郑珍诗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少华;晚清民初诗歌批评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惠萍;严复与中国近代文学变革[D];河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轶欧;八旗满洲官宦世家探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玉冰;茶疗养生的本质及其成因[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张家惠;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29-1937)[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徐彦峰;“权力的合理架构”:论中国封建社会的君臣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谢建娘;王植《韵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卢伟;郑观应道教思想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7 王传涛;近现代中国仁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项云莎;戴震《方言疏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牛宣岩;阮元的历史文献学思想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10 章旋;明代湖广宗藩与地方社会[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彦梅;;就傅山的“四宁四毋”丑书论书法审美标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7期
2 李四龙;;基督禅与佛教自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李世英;论傅山反奴性的文学思想[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4 程亮;;江泽民教育思想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6期
5 关文明;论李小龙对中西体育交融的贡献、成因及其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年02期
6 于均刚;徐伟军;;论武德重塑之急需以及对当今社会道德建设的意义[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7 张子沙;李远乐;马纯英;;黄兴体育思想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8 李成银;;论传统武术发展应坚持的三个方向[J];搏击(体育论坛);2011年08期
9 王景译;清初八旗内部的民族融合[J];北方文物;2001年04期
10 杨茂盛,徐懿姣 ,徐景华;满族的宗族部族及其民族与国家的形成[J];北方文物;200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申国昌;;傅山的学习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周尚文;[N];解放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路平;蔡龙云武学思想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2 徐国利;钱穆史学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胡庆龄;吴梅戏剧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4 刘军平;张岱年哲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5 时宏宇;宗白华艺术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戴国斌;武术的文化生产[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婷;张伯苓学校体育思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2 蒋维震;康有为体育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志刚;“另类”文人画家傅山绘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4 邓蕊;论傅山的医学哲学观[D];山西大学;2003年
5 李东琴;傅山人格与其诗歌风格[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君;章太炎的宗教观[D];西北大学;2006年
7 陈珊珊;明遗民群体的心态嬗变和启蒙思想的生成[D];浙江大学;2007年
8 马小燕;马约翰体育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9 曹茜;储光羲诗歌用楙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10 李金波;傅山“尚奇”艺术观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文;;越南黎朝时期的武学和武试[J];东南亚;2005年03期
2 李新伟;;北宋武学教育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王惠霖;;宋代武学考述[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8年11期
4 毕磊;;书籍社出版《孙氏武学研究》[J];出版参考;2009年01期
5 黄振鹏;;中国武学典籍的文化观照[J];体育学刊;2009年01期
6 徐伟军;;中华身体观视角下的武学修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7 周兴涛;;宋代地方武学初论[J];教育与考试;2010年05期
8 郑海娟;赵光圣;;蔡龙云武学思想研究的意义与构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9 文建生;苏敏;王家彬;;时代变迁中的中华武学走向[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敬继红;闫文凯;席永平;;从武举和武学制度看武道彷徨[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朱建新;;关于明武学的若干问题[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周兴涛;;宋代武学的教学管理[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李正;;试论太极拳的“术”和“道”[A];第五届全国杨式太极拳名家传人学术研讨会文稿汇编[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通讯员 姚泽练 朱世军;周氏武学一期工程通过省文物局专家组验收[N];安康日报;2010年
2 通讯员 王晓峰 曹景飞 记者 张青龙;乡亲们离不开的“二成”[N];承德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蒋亚明;培养武术的欣赏者[N];中国体育报;2013年
4 赵俊峰 孟建华;长武学用理论指导当前工作[N];咸阳日报;2013年
5 刘大辉;弘扬武学的文化精髓[N];解放军报;2014年
6 邓心安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巧合还是必然: 农业易相发展理论与李小龙武学理论的融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7 吴绍祥;失踪的“泰华”轮[N];江苏经济报;2001年
8 本报记者 曲丹;超越梦想[N];四平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王彤晖;武学伟 我有一个梦想[N];中国服饰报;2005年
10 通讯员 段玉明 陈永佳;将在我市净影景区召开[N];焦作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于均刚;武学道艺发微[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2 张路平;蔡龙云武学思想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张含亮;甘肃省天水市通备武学传承人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3年
2 何玮t;傅山武学思想研究[D];中北大学;2015年
3 李锐;少林武学内涵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4 李翠甜;李成银武学思想阐微[D];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陈耀荣;明代程氏长刀技法的武学价值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2009年
6 杨帅;发展与歧途[D];山东大学;2010年
7 侯东罡;基于《十三刀法》的王余佑武学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612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361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