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中国城市国内知名度的历史变迁和变动机制的大数据分析——以江苏苏南城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01 20:43

  本文关键词:中国城市国内知名度的历史变迁和变动机制的大数据分析——以江苏苏南城市为例 出处:《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大数据 国内知名度 苏南城市 城市文化资本


【摘要】:城市知名度是研究城市核心竞争力建构的重要议题。基于谷歌图书(中文)和百度指数的海量城市信息语料库和词频统计方法,首次展示了苏南区域城市的国内知名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间的变迁轨迹和结构特征,并且揭示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在中国城市国内知名度变迁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及国家制度投入和媒体报道对城市知名度的具体影响。研究表明,"城市文化资本"[1]将成为未来中国城市知名度竞争的核心要素,而苏南地区在以软实力为导向推进现代化发展方面独具优势。实现的关键在于:基于地缘联动性构建"区域文化共振体",深度利用"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产生的政策性红利,着重开发、运作"城市文化资本"的多元化价值,并且借助现代信息传播媒介加强城市品牌塑造,从而打造以增强区域文化竞争力为核心的区域社会发展模式。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Google Book ( Chinese ) and Baidu ' s mass city information corpus and word frequency statistical method , this paper first show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 ' s domestic fame and its structural features in the course of China ' s domestic popularity , and reveals the political , economic and cultural factors in China ' s domestic popularity . The key to the realization lies in th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of the diversified value of the city cultural capital ,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urban brand building by means of modern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medium , thus building the regional social development mode with the core of enhancing regional cultural competitiveness .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特色文化城市研究”(12&ZD029)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G127
【正文快照】: 城市在发生学意义上的“神圣性”在以“文化转向”为特征的现代社会中正逐步转化为依托文化软实力建构核心竞争力。纵观世界范围的现代城市发展史,伦敦、巴黎、巴塞罗那等全球文化城市的崛起充分表明:文化资源不仅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新兴生产性要素,而且见诸于名满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文俭,赵连营;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文化支撑[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年05期

2 马春野,冯晋;打造城市核心竞争力——构筑宽容文化,建立开放秩序[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3 王琳;;国家中心城市文化软实力评价研究——以港京沪津穗城市为例[J];城市观察;2009年03期

4 刘英伟;文化力: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年02期

5 代明;王颖贤;;创新型城市的知识集散效应[J];城市观察;2010年03期

6 温茹;;文化软实力与城市竞争力[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7 郑伯红,张方,廖荣华;资源型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演变与调控——以冷水江市为例[J];人文地理;2002年06期

8 张鸿雁;;北京城市形态空间发展战略与定位批判研究——“十二五规划”前的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纠谬与创新[J];中国名城;2011年01期

9 梁明;梁雅明;;马克思文化生产力理论视域提升洛阳城市竞争力[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王勇,杨新海;国内城市竞争力问题研究综述[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于淑娥;;以科技创新为主体 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以青岛为例[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2 付宝华;;国际化城市与城市黄金时代[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奠定世界城市基础——2010城市国际化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张鸿雁;;中国本土化城市形态论——“人与自然和谐为本”的生态家园[A];200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江苏城市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4 吴歌;;沈阳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对策思考[A];第九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2年

5 于淑娥;;30年:青岛从默默无闻到名牌城市[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林见;强力推动企业上市 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N];芜湖日报;2010年

2 记者 陈程;以科技创新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N];哈尔滨日报;2012年

3 记者 江勇;持之以恒推进文明创建不断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N];马鞍山日报;2013年

4 记者 张魁勇;支持成都金融业发展 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N];成都日报;2013年

5 记者 董智媛 通讯员 郭志超;城市核心竞争力关键在于创新[N];惠州日报;2013年

6 记者 蓝碧霞;在创新中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N];厦门日报;2014年

7 娄山;培育塑造城市精神 提升蚌埠“软实力”[N];蚌埠日报;2007年

8 梁卫国;在“蚌埠城市精神”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扩大会议上的讲话[N];蚌埠日报;2007年

9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 鲍宗豪;现代化城市与人文精神的培育[N];深圳特区报;2007年

10 中国城市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赵善扬;城市应有自己的“魂”[N];中华建筑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寇亚辉;城市核心竞争力论[D];四川大学;2004年

2 董嘉鹏;基于AGIL模型的城市整合营销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璐;合肥与长江中下游城市的竞争力研究和合作路径探讨[D];安徽大学;2016年

2 刘楠;信息化背景下智慧城市建设路径选择[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3 钟禄富;大石桥资源型城市核心竞争力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08年

4 陈斌;提升贵州省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政策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3年

5 王纯;武汉城市品牌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王纯;武汉城市品牌战略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7 刘庶;中国城市宣传片的创意与传播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曾光;创意产业城市集聚探析[D];湘潭大学;2007年

9 卜鹏飞;城市竞争力影响因素变化的实证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10 王顺;长江三角洲核心城市综合竞争力分析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3661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13661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9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